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江西省非遗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790
□喻昕 陈黎 熊静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珍宝,是中华历史中璀璨的文明之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些文化遗产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文明的赓续,见证着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体现出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镌刻着人类智慧的光芒。非遗,不仅承载着过去,也连接着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部署下,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非遗资源得到合理挖掘和利用。

  江西非遗是中国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散落在江西各地的非遗,是赣鄱儿女共同的记忆和历史魂脉。这些精神财富代代传承,绵延后代。为弘扬和保护江西非遗文化,推动江西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应加强江西非遗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江西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江西省非遗外宣翻译现状

江西现有八十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百七十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传统技艺类基地最多省份之一,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江西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十个类别,除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南采茶戏这些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外,还包括萍乡湘东傩面具、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瑞昌剪纸、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等传统美术和民间传统技艺,全面展现了赣鄱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在国家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江西非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掀起了省内非遗挖掘与保护利用的热潮。然而,在江西省的非遗外宣翻译工作中,通过翻译将江西非遗文化推向世界,探索利用国际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任重而道远。

  江西省的非遗外宣工作更侧重于档案的建立、遗产的调查等,忽视了非遗的对外宣传翻译,导致外宣翻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非遗外宣翻译和文化旅游没有起到互补的作用,造成了诸多问题。江西非遗项目缺乏对应的翻译文本,给想要进一步了解江西非遗的外国人带来困难。例如,江西的广昌孟子戏、宜黄戏等民间传统项目,如果没有专业翻译,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

⒈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翻译材料短缺

对比非遗的大力挖掘和保护,江西非遗的外宣翻译尚处于起步阶段。从非遗翻译实践的研究来看,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江西非遗文化学术论文百余篇,但江西非遗外宣翻译学术论文只有两篇。由此可知,江西非遗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文献严重不足。据调查,即使在文化信息交流极为便利的互联网上,也很难找到江西非遗相关的英文介绍,现有的非遗文化资料大多没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对于江西非遗,无论是在官方网站、公众号还是自媒体平台,都只能找到相关的中文介绍和一些不完整的视频资料,而英文资料寥寥无几。

⒉非遗外宣翻译无统一标准

通过浏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笔者发现非遗项目的介绍文字专业性很强,难以理解。由于地域限制,非遗的受众很少,没有得到广泛推广,非遗外宣工作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非遗外宣翻译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由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于传统江西文化,其风格和理念在西方文化中缺乏自然对应物,译者难以建立受众容易理解的通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和要点有效地传达出来。非遗项目翻译如果不能结合翻译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在翻译原则方面达成共识,译者就会各行其是,从而影响非遗项目翻译的质量。

⒊非遗外宣翻译专业人才匮乏

非遗外宣翻译,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且涉及多门交叉学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学翻译。其特殊性在于非遗项目浓缩和体现了一种地域特色文化独特的魅力,这种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语。因此,非遗翻译中不仅要克服超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障碍,还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让读者可以深刻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真正体会原作所表达的社会原形和文化内涵。笔者发现江西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人员对非遗文化外宣翻译了解得不够深刻,也未经过专业的非遗文化外宣翻译训练,在面临诸如非遗文化外宣翻译这种需要深厚文化底蕴及文字功底的情况,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且重视程度不够。

二、完善江西非遗外宣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⒈重视省内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既关系着项目本身,还影响着整个民族文明的延续和弘扬。目前我国是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全民都应重视并积极参与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在此过程中,高等院校的责任不容忽视。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充满热情,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更有必要加强学生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宣传的意识,鼓励他们将非遗与自身所学专业紧密结合。此外,高校英语专业可以探讨如何将非遗融入课堂,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中,以非遗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材料,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语言技能,鼓励他们以语言为媒介,推动我省非遗文化走出去,促进对外交流。

  ⒉重视非遗外宣翻译的积极作用。加大非遗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提升江西省文化强省形象。首先,除通过传统的宣传、翻译等方式对江西非遗项目进行宣传外,还可利用互联网和公众号等平台对外宣传江西非遗项目。其次,在江西非遗数据库中,包括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网站上设置英文版面,增加非遗外宣翻译内容。最后,各大非遗文化宣传单位除了加强培养讲解员和译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还需积极挖掘非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同时定期组织专家研讨,尽可能整理出能充分满足目的语受众的译文,将江西非遗的独特魅力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国外游客。

  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工作起步较晚,对于非遗外宣翻译还没有制定完善统一的原则和标准,这使得翻译实践难度较大。因此,江西非遗外宣工作亟需省政府在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指派专业人员收集、整理和校对现有的非遗外宣翻译资料,积极弥补官方宣传等渠道的不足。其次,有关当局还应组织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翻译和宣传研讨活动,最终摸索出适合江西地域文化特点的非遗外宣翻译原则和策略。

三、结语

非遗文化外宣是展示中国文化强国形象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基础,而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当前,非遗文化外宣翻译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手段。对外宣传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和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江西省的经济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和翻译非遗文化遗产,重视非遗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全力推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化。

  总之,江西省非遗外宣翻译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世界了解江西省非遗文化的精髓,让国际社会了解江西在非遗方面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最终有效推进江西与世界的友好往来与交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