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面面俱到品“热干”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35307
咏物贵精神,要抓住物的特点切入,透过物象发掘背后的人性。写一碗小面,其趣在生活,其雅在品格。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后,我们看到的就不再仅仅是一碗面,而是活生生的市井生活、暖洋洋的人间烟火气。

  一提起热干面,大家都会想到武汉。武汉人对热干面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写面,不可避免地要与乡情、亲情和地方联系起来。如果太注重于写面的细节,甚至写成了说明文,则是咏物联的大忌。以下选录的是武汉楹联人写的这碗面:

  街边过早,叫一碗呈来,玉箸轻调金缕,浓郁酱香,名头三镇蔡家响;

  汉上解封,看满城鼎沸,车流更伴人潮,萦牵心绪,老味十分乡土亲。 ——程 平

  此联的特点是对比强烈,上联写小面,下联写大城,以老味二字牵回主题。热干面的特点,上联用浓墨极力渲染,下联笔锋一转以解封对过早,是作者狡黠处,也是提升立意、形成强烈对比的关键点所在。

  一面与尘氛,泛水莳花,称觞但爱江城暖;

  方家且消受,陶然旷者,扪腹可思庚子寒?

  ——见 石

  此联写面仅点到为止,耐品在联尾之寒暖二字,直切时事。在最艰难的时刻,大家最想念的就是这碗热干面,而这面也确实不容易,以反问留余白,结合时事,人间冷暖滋味已不言而喻。

  四季散晨香,一捞一拌,热气腾腾留客步;

  千丝携汉味,三品三思,浓情切切醉乡愁。

  ——李家桥

  上联抓住面的特点下笔,一捞一拌,吃过此面者皆点头称切,极言其在市井之盛;下联把它和城市联系起来,因为热干面已经是武汉的一张活名片,爱面就是爱家乡,其浓浓乡情已跃然纸上。

  每晨见滋味调和,且闲尝豆角酸,条面咸,可口萝卜生脆辣;

  一碗涵光阴顺应,当细品春葱意,热夏气,宜人干酱转秋冬。 ——严 泓

  上下联全是写面,因其角度不同,切入有实有虚,故不嫌其烦。起句总领,然后分而述之,字里行间虽不见态度,其热爱已不言而喻。

  面七分,酱三分,同拌得十分滋味;

  名汉口,暖心口,终凝成众口情怀。 ——李 菲

  此联构思见巧,三个分、三个口恰如其分。面以麻酱闻名,十分滋味足见其挚爱;而大城和小面,关系密不可分,誉满神州有口皆碑。联意虽浅显,最难得是流畅自然、白话亲切,是以生趣。

  大雅堂或可容膝,拾味于朝夕,犹记取劬影街头、喧声弄里;

  沉浮事攸然过眼,鉴心由冷暖,莫但赏咸鲜萦面、颊齿回甘。 ——林清越

  作者下笔巧妙,写面偏不直言,上联先写这碗面受欢迎的程度,已是雅俗共赏;下联谈内心的感悟,回味悠长。勤劳的身影、其乐融融的食客,早晚都喜欢来上一碗,这碗面俨然已成了武汉的象征,由市井而趋大雅。直到最后,才提及对吃面的感受,让读者自行体会,字里行间,似面而非面,是为佳作。

  见大家这么喜欢小面,写得是活色生香,笔者不觉想起了武汉老朋友的热情、干练,觉得热、干二字似能概括武汉人的性格特点,人面合一。武汉人过早,就喜欢吃热干面,看来是骨子里的因素所致。故仍以自己最爱的巧趣风格凑成一联,面即是人、人即是面,人面江城相映红,致敬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武汉人:

  赢八方点赞,细品热情,过早飘香武汉;

  凭一面结缘,高挑干练,蛮多泼辣文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