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中的功能及渗透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3215
文 |段 娟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古诗词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

一、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是中国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些浓缩的词句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感,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类型多样,古诗词中渗透的传统文化也以多种类型呈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思想意识层面。首先以儒家文化为主。例如,《观沧海》融合着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做人要修身养性,要有远大抱负和志向,并将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卖炭翁》《梁甫行》等则体现了重视民众的思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蕴涵着自然万物与我合一的美好意蕴。其次是辩证、直觉和中庸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强调以对立统一的视角看待客观事物之间的彼此依存、彼此作用以及彼此转化,直觉思维则是以感性的方法直观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中庸思维则强调以适度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此外,古诗词中蕴涵的古代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被人们广泛应用。例如,劝导人们珍惜时光发奋图强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及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等,都蕴涵着要早学、勤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第二,制度与行为仪式层面。在表达远大抱负与爱国志向的古诗词中常蕴含君仁臣忠的思想,表露亲情的作品中往往传达父慈子孝的社会礼仪,送别诗中体现以酒送别、折柳相赠、设帐饯行等礼仪,爱情诗中体现夫妻婚嫁的礼仪。节日庆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同属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

  第三,文学艺术与科技层面。首先,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多种文化艺术,其中建筑和乐器最为突出。一方面,“殿、堂、厅、榭、亭”等隐匿于诗词间,构建起中国木结构体系的独特的古典园林;另一方面,古诗词字里行间飘扬出不同乐器的优美音符。其次,史学典籍种类繁多,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涉及各种神话故事以及史学典籍。此外传统的科学技术也渗透于古诗词中。例如,常见的“斗牛”“旄头”等天文星宿,这些都蕴藏着古人的天文智慧;《咏宣德窑无当尊》描绘了当时陶瓷技术的发达。

二、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中的基本功能

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国策。古典诗词中含有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因素,并且基于当前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向以及语文教育的不断革新,注重在古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人的外化行为还是心灵情感都有积极作用。

1.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阅读古诗词是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古诗词作为文化艺术品,在把握人类生活美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通过传统文学常识与文化增强底蕴,提高修养,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和感受能力。叶圣陶早已指出,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学习悬着的目标。阅读并学习古诗词,现代人能够再次感受古人所描绘的情境,极易引发共鸣,对于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望岳》里一览恢宏豪迈之气;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感受凄清冷落的意境;陶醉于陆游《游山西村》中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品味《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忧家忧国、思亲怀友之情。因此,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因素,以高超的表达艺术阐释古诗词,投入到古诗词所营造的审美情境中,受到感染熏陶,得到审美享受。

2.体悟道德意蕴,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其对于培养国民道德品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各类书籍中记载着大量的古诗词,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例如,在《观沧海》中感受曹操为远大抱负奋发进取的精神,领悟《卜算子·咏梅》里梅花的高洁坚贞,体会刘桢《赠从弟》借赞颂松柏坚韧不拔勉励堂弟坚贞自守的意蕴。再者,古诗词中饱含着中国丰富的民俗节庆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曲艺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等,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是历史沉淀的精华。少年是民族之基石,而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道德情感世界日趋丰富,开始以社会成员的眼光看待社会道德问题,但道德判断能力并不很成熟。通过阅读古诗词,由古诗词润物细无声地对其进行文化熏陶,使其实践于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三、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中渗透的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既有审美价值,又富含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优秀传统美德和深厚人文精神。为适应新形势,在古诗词阅读中自觉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丰富古诗词的阅读模式

传统阅读虽然是经久沉淀下来的行之有效的一套模式,但阅读模式作为阅读主体,要尽力推陈出新,提高阅读效率。首先,要不断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范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适度引入将为古诗词阅读注入活水,改善传统阅读信息量不足、时间长、缺乏兴趣等弊病,促进古诗词阅读模式的进一步革新。其次,加强诵读吟咏。通过反复的吟咏和体味,听范读、领读、跟随伴奏诵读、比赛竞读、集体齐读等各种形式,感知作品韵味。最后,延伸古诗词阅读范围。积极地从古诗词学习中顺藤摸瓜,拓展阅读面,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意蕴。

2.优化古诗词阅读评价体系

传统的古诗词阅读评价体系仍然有很多问题,如古诗词阅读评价标准偏向于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忽视传统文化的传递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评价方式单一化等。社会各界应该注重古诗词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对于大众的熏陶和影响,注重民众人文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除了单一的能背能写,还可以通过写古诗词鉴赏笔记、古诗词意境扩写、朗诵、即兴演说等活动,客观全面地了解个体古诗词阅读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阅读主体要根据古诗词内容因势利导,注重鉴赏作者情感意境,渗透古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制度习俗等传统文化。“诗词意象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是构筑古诗词意境的核心内容,对古诗词意象的品读是阅读的重难点,这对培养古诗词剖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3.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古诗词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针对性和学习系统性,无疑是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古诗词阅读应以唤醒心灵为目标,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将古诗词意蕴传递给阅读者。“缀文者多情动而辞发”,古诗词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是作者基于所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以,古诗词阅读应该构建古诗词与生活实践的桥梁,拉近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例如,开展专题活动、小话剧、朗诵比赛等,成立朗诵社、创作社、研究会等,培养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爱好者,扩大影响力;举行诗词大会、古诗词文艺沙龙、仿古游学等活动,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诗词源于生活,只有回归于生活、融于生活,才能发挥其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功效。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古诗词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从而让植根于古诗词这块沃土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树在读者心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总之,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于在现代坏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有价值引导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渗透,阅读者应自觉提升文化素养,通过丰富阅读模式、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等策略提高古诗词阅读效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人情操陶冶、情感熏陶的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