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游记》的丝路情缘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1355
□赵春菊

  文学是文化的最好记载,文学的传播促成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交流,为人类的合作与发展铺就道路。《西游记》作为充满异域风情的神话游历故事,从其故事蓝本中便可知其与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以《西游记》为文本窥探丝路上曾经发生过的文化交流,再合适不过。

一、『丝绸之路』于中国之意义

古希腊时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塞里斯』(Seres),并记载了中国人使用蚕丝的情况,『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两道工序』。一百多年后,希腊史学家包撒尼雅斯(Pausanias)在《希腊游记》(The Description ofGreece)中提到丝不产生于树木,而是产生于一种虫子,但却误把蚕认为是蜘蛛之类的虫子。此书译者张星烺认为,『塞儿』的读音与『蚕』相近,加上希腊语及之后拉丁语的尾音『斯』,就产生了『塞尔斯』这个对中国人的称谓。由此可见,西方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与丝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丝绸精美,其对于西方世界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当亚历山大统一希腊、横扫中东、攻占波斯、开进印度河流域之后,丝绸通过中亚及波斯进入罗马。作为东方标志的『丝绸』成为媒介,打通了东西方的阻隔,此后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的崛起都对这条东西交流的通道起到了扩展巩固的作用,将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影响恰恰在于沟通了汉夷文化,使中原文明迅速向四周传播,也是中国主动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开端。

二、《西游记》与丝路的前世血缘

⒈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以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标志

西域,在中国历史版图中被用来指称今玉门关以西地区。『玉门关』被认为古代中国的西陲边界。在汉代,它与『阳关』南北呼应,是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便可感知古人对西域异族风情的遥远遐想。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春秋战国后期形成很多奴隶制小国,楚汉战争时期在冒顿单于的武力扩张下形成了统一的匈奴帝国。西汉立朝之初便受到匈奴的威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汉武帝听到了有关大月氏的传言,急切想要得到居住在西域的民族的支持,联合夹击匈奴,以破匈奴之势,于是才有了公元前一三九年和公元前一一九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可以说战略上对西域的向往,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也打通了古代中原地区与中亚的联系。

⒉《西游记》的产生以唐代玄奘西游取经为故事蓝本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中亚与东亚的交通要道不仅是商人们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思想交流的极佳通道。东西文化西传东进、相互交织,开启了东西文明交流的高级阶段。对于中国来说,最为显见的当属东汉时期佛教的东传。

  佛教起源于印度。对于其传入我国的路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古籍记载较多的当属『北传』一路,即经由西域丝绸之路进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翻译高潮,即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

  到了唐代,由于当权者自认为是道家老子李耳后人,因此『扬道抑佛』,但佛教在中国已传播甚广,长安城里常见天竺高僧设坛讲经,玄奘即是由此而对作为佛教圣地的印度心生向往,执意西去取经的。于是唐贞观元年(六二七年),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六四三年启程回国,六四五年回到长安,前后历经二十余年。可以说,对西域的向往促成了玄奘的西游天竺,也为后世留下了无限言说的西游故事。

三、《西游记》对丝路的言说

玄奘西游回到长安,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经历国家的山川、物产、习俗等。《西游记》以此历史事件改编而成,其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后世弟子对其功德的赞美与神化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穿插了一些离奇故事,后又经唐末笔记、北宋话本、元杂剧等跨文本改编,形成了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雏形。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的二十卷百回本——世德堂本《西游记》,后世所看到的《西游记》成书大多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来。

  玄奘西游与丝绸之路有着不解之缘,由此而来的《西游记》也从不同的角度言说着这条东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繁荣之路。

  首先,《西游记》中刻画的玄奘西游路线与古丝绸之路路线基本相符。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和海上两条,前者指中国与中亚、西亚各民族,以及希腊、罗马等国的交通路线;后者指与东亚、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地区各国之间的交通路线。从贸易角度看,前者主要以贩运丝绸为主;后者主要以贩运瓷器、香料为主。两条丝绸之路通过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的交往。

  玄奘西行从长安出发到达甘肃境内,然后通过兰州、凉州等地达到玉门关,之后出唐朝边境向西北而行进入沙漠,走到今天天山南麓,之后向西北跋涉,进入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之后翻越帕米尔高原,达到佛教圣地印度。从路线可见,玄奘先取道陆路丝绸之路,之后踏上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在《西游记》叙事中,唐僧师徒出唐朝疆域后,一路向西,书中描写经历的西凉国,据考即在今甘肃省境内;之后的火焰山,则位于新疆吐鲁番境内;之后的比丘国,地处吐鲁番西面的乐陵川;之后的灭法国,从师徒几人乔装打扮的衣装来看,已然是古波斯人之穿着;最后到达天竺国,则是印度。可知,《西游记》虽是作者根据《大唐西域记》杜撰而来,但所描绘路线走向大致与历史相同,是古丝绸之路在文学中的直接体现。

  其次,《西游记》中对丝绸的描写甚多。

  古丝绸之路以『丝绸』命名,其贸易往来虽非仅限于丝绸,但却以丝绸最为著名。《西游记》中多有对丝绸的描写,比如第四十六回中,师徒四人在车迟国与道士国师斗法,隔板猜物,车迟国王一句『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甚么流丢』一语道出当时的四种丝绸品种;再如第九十回,为答谢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救难之恩,『(玉华州)那王子随命针工,照依色样,取青锦、红锦、茶褐锦各数匹,与三位各做了一件。三人欣然领受,各穿了锦布直裰,收拾了行装起程』。可见当时丝绸之精美、贵重。

四、结语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南亚佛教的传入,南亚佛教在唐朝的流行与玄奘西游具有密切的联系,玄奘西游的路线沿着丝绸之路行进。可以说,玄奘西游因丝路而起,沿丝路而行,促进了丝路沿线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西游记》以玄奘西游为故事蓝本,是对那段历史的演绎描述,故事中多有对丝绸之路的展现,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结晶与见证。《西游记》作为一部体现丝路文化的文学作品,它的诞生促进了丝路文化的交流,《西游记》在东南亚很多国家与地区被多渠道翻译、传播、改编等,成为新时代丝路文化的一部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