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来的《对联》杂志,除第一年是邮购的合订本外,以后从未间断地坚持订阅。在这几十年间,我多次搬家,《对联》与我一路同行。
1975年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乡当民办教师,乡亲们一有喜事,就买来红纸找我写对联。我那时对楹联知之甚少,大多是从我爷爷和父亲留下的几本对联古籍及手抄本上抄写。1977年春节前,大队干部相互拜年,要我结合他们的实情和名字,为他们各自撰书一副春联。我每写一副,又要送过去指导他们张贴。这样,整整忙了一个上午。但肯定好些“春联”是不合联律的。
1981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湖南省新化二中教高中化学。学校几十年来,就是一间旧教室作化学实验室,一盏白炽灯,用水还要提水桶去离实验室一百多米远的蓄水塘中取。这样,不但影响实验速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我向当时的老校长提出改善实验条件的想法,但学校资金紧张,老校长想再缓一缓。后来,我特意拟了一副对联,送给老校长,联曰:
取水学生,提心吊胆;
送儿家长,挂肚牵肠。
老校长看了对联后不久,便召开校长碰头会。没过几天,就把水、电接到了实验桌旁,还在墙角砌了一个洗刷玻璃仪器的长水槽,并装几盏日光灯。
1985年我调到矿务局二中。同年,《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也就是现在的《对联》杂志前身)创刊,慢慢地,我从中学会了楹联写作的基本知识。《对联》1990年第5期刊登的《杨秋先生马年征联揭晓》中,有我的一比对句获三等奖,这是我发表在《对联》的第一件作品,且是从六千多比对句中选出的,当时兴奋不已。出句:策马争春,马跃马年增马力;我对的是:邀龙贺岁,龙吟龙曲颂龙人。
1992年调冷水江市一中。我撰写的《化学报总编爱对联》见刊于《对联》1996年第2期,这是我在《对联》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1999年,我申报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时,除了必交的专业论文外,还交了10篇有关楹联的文章,这些人无我有的非专业文章,大概也为我破格评上特级教师增添了筹码。
2004年,我被株洲市四中引进。2012年4月24日,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成立,我被推选为会长。至2016年我退休时,在教高中化学的同时,还兼上诗联选修课80多节,并担任校级诗联报《柏园行吟》的主编。2014年,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2016年3月,在晋江召开的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上,我校诗联协会又被评为全国仅有十个的楹联教育优秀教研组,本人还在会上作了《倾情传国学携手育联花》的发言。
20多年来,我先后在《对联》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拙作120多篇,其中《对联》40多篇。2018年,我独立编著的株洲市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联海导航》及参编定稿的市扶持项目《对韵启蒙》先后出版。2016年,楹联获奖专业户易庚山先生出版的《心路云程》的责任编辑署名是我;14岁开始写诗联、现年98岁的李迈群老先生指定我为他主编了《迈翁联选》。
近几年,各级楹联组织给了我不少荣誉。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2019年9月获湖南省首届“吴恭亨楹联理论奖提名奖”,被评定为“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2019年12月,被授予“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路走来,收获了一些成绩,内心是丰裕的。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有师友们的帮助,也有《对联》的陪伴与激励。在这里我要说一声:感谢对联,感谢《对联》杂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