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字经》《笠翁对韵》等中华经典是圣贤们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厚的审美因子和文化内涵,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人们的民族自信有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地被手机和网络占据,较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中华经典诗文,致使中华经典诗文遭遇尴尬境地。
一、中华经典诗文传承现状
中华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洗礼,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传承中华经典诗文我们责无旁贷。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传统文化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文化类节目迅速火热兴起。文化复苏是好事,但是细察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现状,还存在些许问题。⒈人们对中华经典诗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遍情况。家长和一些中小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成绩和考学上,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过于明显。学生忙于应对堆积如山的各种试题或是教辅书,无暇阅读经典,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受到了约束和限制。大学生在中华经典诗文的阅读方面也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更爱追星,关注娱乐和八卦,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盛行对大学生的知识积淀和人文素养产生了负面影响。⒉现代传媒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冲击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传媒把触角伸向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手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微信、微博、抖音、淘宝等占据了人们大多数的琐碎时间。在这样一个碎片化时代,人们每天用于阅读经典诗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⒊人们对中华经典诗文的理解有误
所谓『经典』,指的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最具价值的作品。中华经典诗文指的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一切有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经典文字作品。既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也包括一些现当代经典作品。然而,有些人对中华经典诗文的理解有误,认为只有古代的作品才是经典,对于现当代文学中的精品置若罔闻。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对于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⒋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不能持久有效地进行
有些人虽然能意识到经典诗文的重要性,但是不能长期坚持学习和阅读。当听到或看到某个大家或学者在讲国学,心血来潮对某些知识进行弥补,还没过两天,又开始转向别的方面,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和阅读显然是不行的。强调传承中华经典诗文的持久性,还因为很多中华经典诗文的精髓蕴含在传统典籍和众多的文献中,尤其是古典诗文,其学习之艰苦、传承之复杂,容易使人望而却步。纵然人们在传承之路上不断创新,比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通过形式的创新,再次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文化基因,但是,一旦节目结束,又有多少人能持续学习、吟诵优秀的文章呢。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值得深思。
二、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策略与方法
当下,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华经典诗文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与窘境。如何传承中华经典诗文,打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战,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⒈坚守并求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经典诗文要想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在保持自身特征、优势的同时,摒弃不合时宜的内容,以辩证理性的态度校正自身发展方向,让中华经典诗文焕发新生机。例如,《二十四孝》提倡的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世代相传,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过时的、落后的、非人性化的体现。郭巨埋儿葬母、王祥卧冰求鲤等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孝道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应该是文明的、人性化的。
现代人的思想几乎受制于传媒,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会玩手机、平板、电脑等,平时看书学习的机会甚少,仅有的历史或人文知识多是通过电子产品获取的。长此以往,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和传承就会出现断裂。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中华经典诗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理性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⒉借助传媒的东风,与传媒『联姻』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传媒也在不断革新。中华经典诗文要想在当下获得长足发展,就要与『传媒』联姻,搭乘传媒的顺风车。在传媒的参与下,中华经典诗文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它被注入了许多新鲜元素,变得更加直观化,比如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就体现了这种多维呈现,灯光舞美的综合介入,让中华经典诗文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在观众心头。经典诗文与传媒一次次美好邂逅、一次次巨大的社会反响足以说明,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凭借『星火燎原』之势,向世人展现中国的文化基因密码,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
⒊加强中华经典诗文的吟诵与传播
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和积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扩充人们的知识面,丰富情感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国家明确提出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的要求。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不能停留在机械的背诵上,还要落根于实践,让人们感受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诸如感恩、思乡、奉献等,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学校可以举办表演活动还原中华经典诗文,戏剧表演作为一种『有温度』的情感浸润,可以使人们更直观地体验作品的内容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生要想把角色扮演好,就要进一步查阅资料,深入文本了解创作背景和分析人物性格,这对学生学习作家作品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创新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不仅是读和背,还可以吟诵。『诗文诵读活动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更能烘托出语言的感染力。』诗词在起初本是配合音乐、舞蹈来表现的,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方式更便于人们传唱诗词。『此种音乐模式容易受到大众认可,关注度比较高,导致歌曲传唱率也比较高,更容易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
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和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库存,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华经典诗文的传承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这棵千年大树绽放新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