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引用对联教地理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1089
□ 章海林

  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常规导入学生不觉新鲜,而我用一副对联导入,立刻激活了课堂。我是教地理课的,在讲授八年级(下)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这一课程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歌曲导入,而是设计了对联导入法。上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副对联:

  荆花吐艳香江瑞;

  莲芯临风镜海清。

  然后问:这副对联中的荆花和莲芯分别代表什么地区?学生争先回答:香港和澳门。我明知故问道:为什么呢?学生又纷纷答道: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莲花是澳门的市花。我高兴地说:同学们回答正确,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香港和澳门,去领略东方明珠的迷人风采。

  又如,我在讲授第八章《西部地区》这一课时,依旧采用对联导入法:

  物华彰漠野,看汉石唐碑,草色林光,尽向天山舒魅力;

  人杰振邦邻,拓油盆盐海,葡园牧苑,又延丝路响驼铃。

  然后提问:这副对联中都蕴含着西部地区哪些地理知识?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说出沙漠驼铃、楼兰古国、天山草原、油田盐海、葡萄等等。面对学生高涨的热情,我对这副联从文学角度进行简要的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说:新疆是如此的美丽而又神秘,那让我们共同走进新疆,去领略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

  对联巧用,拓展学习

  许多名胜古迹都悬挂楹联,这些楹联能表现地理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贯穿于地理教学之中,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使其发挥特有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课程时,给学生展示了一副故宫乾清门楹联: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祀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这副联中的“紫极”是指紫微垣,意为皇宫。所以,故宫又名紫禁城。通对这副联的点评,学生们理解了紫禁城的含义,知道了历代帝王建立太平盛世,大业永传。而我们新时代也有中国梦。煌煌国梦,千秋盛世,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不息。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时,我采用对联:

  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我问同学们,这副联描绘的是哪两个省人文地理?有学生答道:贵州和四川。我当即表扬了该同学并对这副联进行讲解:上联描写了贵州苗族的生活地——苗寨,以及黄果树瀑布,茅台酒;下联描写川菜,蜀绣,杜甫草堂,以及锦官城——成都别称。这副联由地理讲到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美酒、美食,步步升华,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拓展了知识空间,进行了一次大美中国的教育,可谓收获颇多。

  对联活用,创设情景

  一副生动灵活的对联让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堂立刻充满情趣。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程时,引用对联:

  天眼透层霄,拉近时空,一河星月披肩上;

  地球收尺幅,抻开经纬,万里山川缩掌中。

  这副联中的透、收、拉近、抻开,一系列动词,让浩瀚的星空不再遥远,雄伟的山川轻握手中,经纬度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相互融为一体,地球仪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时空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大地理观念深入人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