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谋是广西临桂县人,清代雍正元年考中进士出仕后,30余年间,历任过12个行省的地方官。《清史稿》的评价是:“莅官无久暂,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
他为官宗旨是“仕即学也,尽吾心焉而已”,要实现其“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为世人不能作之事”的志愿。
乾隆12年,川陕总督庆复弹劾他:“爱憎任情,好自作聪敏,不持政体。”皇帝也下谕对他说:“毋立异,毋沽名,能去此积习尚可造就也。”但他仍然敢于打破成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小奢靡馆脞录》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说他年高回乡退养(可能是任两广总督时之误,他是76岁告老回乡,死在兖州路上的),平日与乡中父老聚谈为乐。到了年底,乡人纷纷拿来红纸求他写春联。他收下后,令家人记下各家姓名,等到大家来取春联时,还给他们的竟然还是那张红纸!
他的回答是:“有字不如无字好。”乡人们会意,欣然将红纸带回贴于门首,被人问起:“春联怎么无字”时,就回答说:“陈公说了,有事不如无事好。”此风便在当地流传了。
乡人之所以求他写春联,一是因为他不摆架子,二是可以利用他名声大来炫耀一番,贴出去也是陈宏谋存在感的显示,这岂不关乎人心风俗之得失?于是,他又以此立异,做了件“为世人不能作之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