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天津葛沽香斗茶棚楹联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0184
文|韩树振

  葛沽是天津市津南区的一座古镇。葛沽宝辇会是北方大型的妈祖祭祀活动,也是葛沽镇特有的文化遗存表现形式,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棚本来是香客歇脚饮茶的地方,而葛沽的茶棚兼为祭祀活动间展摆宝辇之所、信众拜祭祈愿之地以及元宵节观灯的去处。葛沽宝辇会共有八处茶棚,茶棚的每座宝辇供奉一位娘娘,其中香斗茶棚供奉掌管天花的痘疹娘娘。

  葛沽的每处茶棚都有楹联,它不仅起装饰茶棚作用,而且与茶棚供奉的娘娘紧密相扣,反映了信众的心态,深化了人们对宝辇会的理解。

  现在葛沽香斗茶棚楹联为:

  宝痘均喜,个个脱胎换骨;

  天花消散,家家玉树成林。

  该联紧扣痘疹娘娘的职能,联语庄重典雅,但是对仗、平仄、语意等方面似有不妥之处。

  对仗方面,上联的“脱胎换骨”与下联“玉树成林”失对,对仗不工整。

  平仄方面,该联的平仄为: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联中“宝痘均喜”的“喜”为仄声,而下联“天花消散”的“散”也为仄声;语意上,上联中“宝痘均喜”的“均喜”一词,令人费解。

  笔者查阅天津市《津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发现张贺年《葛沽宝辇花会》载香斗茶棚联为:

  宝豆匀喜,个个金舟换骨;

  天花消散,家家玉树成林。

  上联中“宝豆匀喜”的“豆”,通“痘”;现存清代纸马上的“痘疹娘娘”多为“豆疹娘娘”。“匀喜”而非“均喜”,然而“宝豆匀喜”中的“匀喜”一词,仍令人费解。“金舟”应为“金丹”之误,属于形似讹误。上联中的“金丹换骨”,与下联中的“玉树成林”对仗工整。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庙祀下》:“今人家称出痘为出宝,又为天花,故吴信辰痘神庙联云:宝痘匀圆,喜个个金丹换骨;天花消散,愿家家玉树成林。”

  吴信辰即吴镇。吴镇(1721—1797),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厓,别号松花道人,甘肃狄道州(今属临洮)人。工于诗文,有《松花庵诗集》等。

  由此可知,现在香斗茶棚楹联“宝痘均喜,个个脱胎换骨;天花消散,家家玉树成林”系脱胎于吴镇痘神庙联:

  宝痘匀圆,喜个个金丹换骨;

  天花消散,愿家家玉树成林。

  吴信辰痘神庙联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该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展现了对联的韵律之美。

  吴镇痘神庙联对仗工整,用语典雅庄重,并且嵌入了典实。

  上联中的“金丹”,古代方士炼金石为药,谓服之可以长生,是谓金丹。《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金丹”为炼丹术语,炼丹术语多用隐语,道家常把“金丹”比喻为“婴儿”。

  下联中的“玉树”,喻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人。《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又《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吴氏痘神庙联语意贴切,上联意谓痘疹匀圆(是顺症、吉兆),高兴地看到一个个婴幼儿顺利经过出痘的人生难关;下联意谓天花消散,希望每家的孩子成为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子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