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四字韵文传姓氏 千年读物启童蒙——“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三十期题“中华经典《百家姓》”获奖作品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9767
《三字经》获奖作品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是中国古代蒙学的固定教材。通过学习《百家姓》,蒙童不仅能明白自己的家族血脉源流,还能进一步认识到天下百姓是一家,处处都是大中华。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一等奖

姓列百家,同姓同根,无论西北东南,尽向小书寻远祖;

  民归一国,斯民斯土,莫管张王李赵,皆称大号是中华。

  ——浙江 白朝勇

二等奖

成在宋时,衍及今时,循宗脉源流,亿众皆增归属感;

  虽无文理,却通韵理,听抑扬顿挫,千秋未绝诵吟声。

  ——河南 曹文献

  姓氏溯渊源,故事深藏,基因厚载,永继炎黄延血脉;

  文章涵底蕴,清音远播,祖德长传,欣凝力量砥童心。

  ——湖北 李家桥

三等奖

字字有传奇,著姓氏文章,千秋不朽;

  人人知鼻祖,归炎黄血脉,四海皆同。

  ——河北 王跃虎

  蹊径新开,将无章姓氏,汇识字美篇天下览;

  根基难忘,为多彩山河,添寻宗文化世间传。

  ——山西 梁文卿

  跨南北东西,录赵钱孙李,东方姓氏大成者;

  诵立言四字,知传世百家,四海儿童小试材。

  ——江苏 陈 健

  姓集百千家,血脉认同,识字启蒙铺底色;

  族亲三五代,源头归属,寻宗溯祖读奇书。

  ——广西 杜泰年

  十四亿民胞,根脉相连,熙熙同住百家姓;

  一千年经典,妇孺咸诵,暖暖珍藏万世心。

  ——山西 侯广安

  氏应有别,姓本无分,资识字启蒙,莫言文理功夫浅;

  姓自图腾,氏从部落,倘追根究底,敢教渊源学问深。

  ——广东 王 衍

优秀奖

四言成韵;

  百姓在书。

  ——河南 张 识

  姓氏古今归一览;

  源流宗祖启三思。

  ——辽宁 徐有会

  四字韵文传姓氏;

  千年读物启童蒙。

  ——江西 杨干平

  一卷百家言姓氏;

  九州同族鉴根源。

  ——广西 黄 江

  万户童蒙识文字;

  百家姓氏溯渊源。

  ——山西 赵耀景

  贵贱无分,各居一席;

  衍蕃益众,犹溯同源。

  ——山西 王存白

  童子诵文,可称张识李;

  世人冠姓,当尊祖孝亲。

  ——河南 曹丛林

  万代传宗,一脉血亲同姓氏;

  四言扬韵,千年赵字领风骚。

  ——河北 杨铁良

  千载流传,识字启蒙从姓始;

  百家赓续,归宗继祖用名延。

  ——天津 穆洪信

  蒙学必寻根,熟知一典明根脉;

  敬人先拜姓,牢记百家尊姓名。

  ——山东 孙瑞海

  溯百家姓氏,问祖寻宗,为有血缘成一脉;

  延九域文明,承先启后,更将香火耀千秋。

  ——浙江 邹立坚

  教蒙童识姓知根,认宗归脉,尚盼光前裕后;

  敬先祖绍风继训,立业修身,更期家旺国隆。

  ——河南 曹丛林

  四言成韵文,人各有之,一部蒙学开气象;

  千载诵经典,我当荣也,八方光彩耀门楣。

  ——陕西 刘养启

  自宋成书起,蒙童有幸,识字寻根开锦绣;

  循声押韵来,夫子无虞,育人记姓向芬芳。

  ——江西 朱瓞瓞

  中华大树,叶散枝开,百家姓氏,炎黄血脉;

  龙裔源流,族赓祖续,一部蒙书,文化基因。

  ——河南 葛永红

  一条藤长百颗瓜,细细数来,有我有他有你;

  百家姓延一脉血,锵锵诵起,动天动地动人。

  ——山东 马瑞新

  千百年姓氏传承,教显隐富贫,皆向书中寻脉络;

  多少代童翁迭继,从誊抄吟诵,渐于心底起情结。

  ——河南 曹文献

  我打哪儿来?坐不更名,行无改姓,世泽家声传故里;

  书朝何处续?句皆合辙,篇共启蒙,寒门世族得遗风。

  ——江苏 周再均

  自周封列姓而后,渐郡望相竞,阀阅相矜,终有此文平士庶;

  至宋辑百家以来,岂幼稚致知,闾阎致用,兼从氏谱别源流。

  ——湖南 林银秋

  采四言体,集五百姓,悠悠余韵中,堪益于断字识文,开蒙启智;

  章作宋朝,源溯古时,朗朗读书处,谁欣听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辽宁 孙芸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