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境成因及影响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2476
陈 琦 杨 云

  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境成因及影响探析

  陈 琦杨 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强调,“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现如今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中婚姻市场失调问题,家中大龄未婚男子娶妻难成了村民们头疼的大事,村民们最基本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便直接影响到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解决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难问题成为扶贫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就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此择偶困境做出分析研究。

  脱贫攻坚 贫困农村 择偶困境 现状调查

一、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婚姻市场现状

腾讯新闻发表过一个专题,“光棍村的心灵史”。贵州省贵阳市的牌坊村,共有2249人,其中光棍就有282条。牌坊村的大龄未婚男性平日里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我想要一个女人”。现如今有一个趋势就是农民们去城市打工,但是不论他们是进城去打工还是留在村子里务农,都会面临一个婚姻市场失调的窘境。牌坊村里几乎没有适龄未婚女孩,符合适婚年龄的未婚女青年也有相当一部分到城市打工生活发展了。牌坊村这2249人、665户里的282条光棍,约占男性总数的五分之一。30岁以上的光棍占了大多数,光棍中年龄最大为65岁。这里的男女比例(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34.7。

  云南元江贫困山区也有个“光棍村”叫哈罗村,哈罗村有1000多名村民278户人家。主要靠烤烟、甘蔗等传统作物作为其经济收入来源。这个村子中,达到适婚年龄但还是单身的有18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咪哩村全村168户720余人中,男劳力有440多个、女劳力有230余个。440多个男劳力里,除去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就有光棍70多人,最大年龄也已40多岁。”光棍比例都在30%以上。

  晋北地区的村落,一个常住人口为351人的村子,两年才娶回3个新娘;村里145名超过婚龄的男性中30%以上是“光棍”;30%以上的小学生外流。另一个常住人口为120人的村子,连续两年没娶过一个新娘;村里59名超过婚龄的男性中42%是“光棍”;60%的小学生到外地上学。陕西秦岭腹地的镇安县关坪河乡宝石村共有1013口人,而35岁以上的“光棍”就有87人。

  不管是专家学者的调研报告还是官方给出的综合结论,都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逐年增多,农村适婚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其后果还不仅仅关系到男性自身的问题还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未来的20年里,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理方式,它将对整个社会将产生一个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二、经济水平落后导致男性择偶困境

显而易见,经济水平落后是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水平,而且大多位于环境闭塞的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农户们的经济收入微乎其微。尽管我国现在非常重视扶贫工作,而且脱贫攻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贫困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偏低,经常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适龄少年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低。而且一般优秀教师不愿去到农村,贫困农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学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贫困农村人口中还占有一定的数量。由于文化素质低,经济能力薄弱,更加大了男性择偶的难度。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村中的适婚女性想着脱离这种穷苦的生活要迁到城市中去发展,而外地适龄未婚女性更不会搬到条件艰苦的贫穷农村。

  男性择偶成本也在逐年的提高,给男方造成了很大的家庭负担,有的甚至因经济水平低而负担不起结婚金额选择单身。择偶成本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女方要求的礼金以及支付项目的增加。在一些山区男方为结婚所付的仅彩礼费用会达到一般6到15万元,而且随着女性对城市的向往,如今女方择偶的首要条件是男方家得有房、有车,对农村普通家庭来说,确实造成很大压力。同时,在农村这种适婚男青年择偶的困境下,女性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以致在无形中造成男方家庭之间的互相竞争,以获取在相对条件中的优先选择权,这又必然导致男性择偶成本的持续提高。

三、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男性择偶困境

我国整体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多女少,也是导致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难的成因之一。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末,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性别比为105.06。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在贫困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经济来源普遍限制于农业生产,人力仍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而且他们认为男人要负责传宗接代,农民的生育观念中存在着普遍的男孩偏好,“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这是导致农村人口性别比高于常态的主要原因。

  农村人口性别比本身就已严重失衡,大量适龄未婚女青年外迁则让农村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更加严峻。由于文化程度低,许多农村男性外出到城市打工也是凭体力,长期以来,他们认为在城市与在农村是一样的生活性质,因此一部分外出打工男性会选择返回农村集中务农。有些小伙儿打工带回的女朋友来到这里,常常没待几天就走了,还说小伙子骗了她。而农村适婚女青年外出打工可选择的行业较多,他们一般会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一般女性在择偶时通常会选择一个各方面都由于自己的男性,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地理环境。相对男性来说,一般女性父母更加望女成凤,希望女儿生活条件优越,通常支持他们外出打工不归留在城市生活。因此,大量适婚女性外迁,农村人口性别比更加失衡。

四、男性择偶困境的社会影响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数量逐渐增多,在无形中会对社会以及自身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无法成家,长期一个人独自生活首先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处在社会底层,本身相较于已婚成家人士有自卑感,而且会有孤立无助和孤独感。这时大龄未婚男性会伴随着产生不良的心理状况,思想迟钝逐渐麻木,体质下降,可能导致厌世、轻生、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大量游离于婚姻之外的单身男性对婚姻和性的渴望往往刺激买婚、性侵害和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从而威胁着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群体的安全。另一方面,大龄未婚男性的存在也有可能刺激性产业、婚外情等事件的发生,从而对已婚男女及其家庭的稳定和安全带来威胁。大部分大龄未婚男性由于没有家庭压力,游手好闲,终日游荡混日子,有的甚至参与赌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反社会活动,影响了当地的社会风气,致使当地整体水平难以向前发展。

  大龄未婚男性的存在会加重其父母的精神压力、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降低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而且村中普遍人们的想法认为男性的责任本该就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因此村中大龄未婚男性家庭会在无意中受到他人的排斥与嘲讽,使得家人产生焦虑抑郁等疾病。大龄未婚男性普遍贫困且挣钱能力差,反而需要依靠年迈的父母接济来维持生活,从而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

  大龄未婚男性群体面临老无所依的养老困境,使得农村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大龄未婚男性由于膝下没有子女,在老年时只好孤身一人,没有子女的赡养,只好忍受孤独和贫困孤独终老。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不能结婚可能对家庭养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已婚儿子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等各方面的赡养都显著大于大龄未婚儿子,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危机。

  大龄未婚男性择偶困难问题的加重,落后的贫困农村地区的脱贫问题更为突出。政府部门需要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大力支援落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尽量避免落后地区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1]郑晓茹,陆卫群.我国农村适婚青年婚姻挤压状况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3(02).

  [2]刘利鸽.婚姻加压下的中国农村男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琦(199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讯作者:杨云(1967-),男,傈僳族,云南楚雄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