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水韵传承人刘琳先生。
进入盛夏,南风熏兮。在晋南古城临汾市,又见到了联家刘琳先生。
刘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临汾市楹联学会会长。——这样的介绍不免流俗,刘琳身上的“文化新闻点”其实在这儿——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水韵”的传承人。
《平水韵》是诞生于山西古平阳(今临汾市)的一部韵书。一般认为是南宋平水人刘渊整合前人韵书,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称为一百零七韵,后又减为一百零六韵。“平水韵”是多个朝代审定的“官韵”,亦称诗韵,至今已沿用七百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2016年,临汾市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水韵”名列其中。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忙碌的庚子春天
眼前的刘琳先生显得消瘦。前段时间,他刚刚完成了一项“文化工程”——为英雄的临汾市赴鄂医护人员和本土抗疫明星,每人创作一副嵌名联,全部宣纸书写,装裱完毕,在临汾市第三医院礼堂悬挂展览,百余副嵌名联气象蔚然,很像一回事儿。谁也没有想到,庚子大年竟是从新冠病毒在武汉突然爆发开始的。
1月26日,一条新闻跃入刘琳视线:临汾市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一种对联人的文化担当使然,刘琳觉得应该做点儿什么,一股创作欲望在心底升腾:编写对联,赠送给每一位勇战疫情的白衣战士。
对联短小有“品”,很能表达心声。刘琳想到了嵌名联。嵌名联,把人名嵌入对联之中,婚联及题赠联中多有应用,联界有人以其为俗,老百姓却喜其有趣。
从那时候起,他便开始白天采集信息、晚上加班创作。两个月来“自找苦吃”,半夜睡觉,清早起床,成为新常态。有时候被“梦中的楹联”叫醒——灵感来啦,披衣下床。
就这样,他为临汾市援鄂的93 名医护人员和该市第三人民医院守土抗疫的35 名先进个人共128 名白衣战士,每人编写一副嵌名联,全部写成书法作品。
神州抗疫,晋鄂飞虹,江桥潮涌祝全胜;
天使驱魔,英雄亮剑,茉莉花开庆凯旋。
——这副写的是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汾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乔莉莉。
淑女窈窕,天使下凡,带队驰援飞武汉;
明珠璀璨,仁医济世,擎旗战疫壮尧天。
——对于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汾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郭淑明,此联合乎她率队抗疫的领头雁形象。
守护临汾的第三人民医院是全省抗疫防疫先进单位,白衣天使们创造出零感染、零死亡的奇迹,刘琳为此创作情景剧《临汾保卫战》,今年护士节上演。
白衣卫士,战疫骠骑,屡展雄风堪去病;
赤子忠心,擒魔鹰隼,频挥利剑尽弃疾。
——这是刘琳为临汾市新冠肺炎专家诊治组组长、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刁士琦创作的嵌名联。刁士琦曾是抗击非典的英模人物,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又担大任,又建新功。刘琳把他比作医疗战线上的平阳籍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
平水后人
出临汾城西南12 公里,有姑射山,此系庄子《逍遥游》中所记之神山。山下有泉,泉水如蜂房蚁穴般争涌。四周渠道纵横,密如蛛网。此泉灌溉汾水以西农田,当地人称龙祠泉。龙祠东流入汾河。刘琳介绍道,吕梁山临汾段山脉又名平山,平山脚下泉水又名平水。临汾古称平阳,平水之阳之谓也。
早在四千多年前,帝尧就率领上古先民在此建都,这里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古老而又生生不已的平水韵,便诞生在这个文化积淀深厚、颇有灵性的地方。
编撰源地为平水,编撰者亦为平水人,平水韵因此得名。
古道沧桑,唐音宋韵开元景;名村遐迩,舜日尧天和煦风。刘琳先生老家是市区附近的土门镇李仵村,这是一个“唐村”,相传为武则天后人所建。刘琳生于耕读之家,祖上曾在李仵堡子开办私塾,灌滋一方。刘家后院北楼有不少藏书,可惜后来都被烧掉了。
“平水韵是南宋刘渊整理隋唐韵而成,是文人作诗填词和写联的宝器。当然,有专家论证平水韵的作者还可上溯到更早时候的王文郁和毛麾,这也成为古韵史上一桩公案。但不管怎样,刘、王、毛都是平水人,也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人,这已是学术界定论。”
中国古代是一个诗国,平水韵是官韵。刘琳介绍道,作为平水韵传承者,近年来他一直在收集相关资料,投入地研究。他主编的《平水韵》和《平水韵溯源》,收集了这方面的研究文献。
2014年,黄河金三角楹联文化联席会暨中国楹联黄河论坛在平水之源临汾市举办,有关专家同河南三门峡、陕西渭南、山西运城和临汾的众多联友相聚平阳,探访平水源,畅叙平水韵,让诗韵活跃在源头上。作为东道主的刘琳先生,在联席会上宣读论文《平水 平阳 平水韵溯源》并即兴咏联:
黄河两岸一长联,联豫联秦联晋;
平水奇泉千古韵,韵天韵地韵人。
会前刘琳还拟联一副,有人说这是楹联文化联席会的“会联”:
黄河文化金三角;
中国楹联新四军。
联家本色是诗人
当过多年文联主席的刘琳外表文静,言语温润,间或带有几分平水韵味。然而他内心却岩浆蕴藏,电火欲燃。面对故乡田野,世事沧桑,人间万象,他创作出千余首诗词,出版了《击壤》《九九新歌》《心灵的见雕》等诗集。刘琳创作的新诗《兵马俑》沉思历史,表达揭示战争、呼唤和平的家国情怀,获得中国作协颁发的一等奖。他写的歌《如今农民不纳粮》,及时反映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们的喜悦之情,获得山西省“五个一工程”歌曲奖。
2010 年,中国文联、《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艺术报》在临汾联合举办“刘琳文学作品研讨会”,刘琳推出五本诗词楹联文集,得到与会者的很高评价。
在平水韵源头的一次诗联创作笔会上,刘琳吟诵起他创作的七律《平水韵》:
平水深深深几许,古声雅雅雅何难。
百零六部今犹在,万里九州共溯源。
千载吟哦追韵梦,几番感叹绕诗园。
龙泉碧浪群英会,联剑对歌留美谈。
高士自当吟雅韵,联家本色是诗人。刘琳笔下的诗词联赋融为一体,其怀古幽思、悲悯情怀和现实关切,来源于脚下那片厚重的黄土地,来源于故土那眼清冽的平水泉,来源于浸透到他血液里的文史情结和士人情怀。
《对联》杂志的“编外人员”
卅五痴心缘对韵;六旬醉梦系联情。
这是刘琳先生为《对联》杂志创刊35 周年写的一副联。《对联》创刊后曾在临汾印刷十多年,地点就在当年的地区工艺美术厂。1990年代,刘琳还参与过一段时间的刊物校对,也参加过刊物举办的创作笔会。
刘琳说,其实早在《对联》杂志创刊前,他们便有一段“前缘”。
那些年,中国楹联学会大名鼎鼎的马萧萧、常江诸先生来山西,下临汾,常常和联友们小聚,刘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面对面讨教的机会。对联研讨会也罢,下去采风也罢,这些痴迷于事业的人,吃喝上不大挑剔,街边小饭馆,小菜小饭,温一壶山酒,就很不错了,关键是跟谁吃,聊什么。往往气氛极好,颇能尽兴。
后来,时任当地文联主席的刘琳创办《尧都联坛》月刊,马萧萧先生欣然题写刊名。再后来,孟繁锦会长几次来临汾,还为临汾市楹联学会会刊《平阳诗联》题写刊名。余德泉先生来临汾考察平水韵源头,刘琳全程陪同。
1980年代初,刘琳结识了一同下来的《对联》杂志创刊人郭华荣先生。那时刘琳还在教育局工作,因工作关系常去临汾五中,该校对联活动多,曾涌现出以联家闫永业为代表的一众联友。杂志筹备阶段,在临汾五中油印室,《对联》杂志试排版出样子,刻蜡板、推油滚子的事儿他都干过,虽然粗砺、原始,但干得带劲儿。那时《对联》杂志刊号还没批下来,“搞这些手刻版,多少有点儿办《挺进报》的感觉。”刘琳笑道。
精进做事,坚持坚守,这是刘琳的行事风格。这些年他带领临汾诗联团队以楹联文化参与建设当地景点,比如临汾市区的尧庙、尧陵、华门、仙洞沟、汾河公园以及襄汾的陶寺、曲沃的晋园、侯马的联园、古县的牡丹园、安泽的荀子园、蒲县的段云纪念馆、洪洞的历山、乡宁的云丘山、魏村的牛王庙、羊舍的关帝庙、李仵的葡萄园,还搞过著名的洪洞大槐树征联等联事大赛,主编出版过《古槐神韵》《古槐联颂》《尧都联颂》等。
2007年暑期,《对联》杂志在北京举办首届夏令营活动,刘琳带领临汾多名师生参加,他为夏令营写联:“京都诗韵少年旅;首届对联夏令营。”并组织创作了《对联夏令营之歌》。
2016 年,刘琳成功筹办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春联来了”大型活动,组织百名楹联书法家、千名书法爱好者云集洪洞大槐树,书福字、写春联,送福给乡亲们。
2017年刘琳荣获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18年刘琳创作的山西嵌名联在全省奇巧联墨大赛展览上大放异彩。2019 年刘琳被《对联》杂志聘为“对联研究员”。2020 年春节刘琳荣获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全国新春联大赛佳作奖。
农村是对联最接地气的实用阵地,刘琳给一百多个村子写过门楼联。碰上红白喜寿,乔迁动土,开张剪彩,以及往来唱和,更是离不开对联人。对联的大雅大俗,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临汾市鼓楼南北两座高大的牌楼上悬挂着四副尧文化楹联作品,其中三副为刘琳撰联。南牌楼外联这样写:
击壤歌引中外宾朋来圣域;
威风鼓催舜尧儿女闯天涯。
为了在临汾普及对联,刘琳还经常去学校搞讲座,作培训,开展对联活动,加之他教育系统朋友多,不少学校都订有《对联》杂志。临汾去年《对联》杂志征订上千份,是《对联》杂志发行最好的地市。
且作“平水韵翁”
迷上两行文字,遂成挚交,长相厮守,转眼间大半辈子了。刘琳有一副联写出了与对联的交情:与君绝对,对天对地对脾气;
让我痴联,联古联今联韵源。
刘琳老家有座很大的院子,前几年刚刚翻盖,深进长廊,大树阴翳,有古韵在斯。退休后他打算把老院拾掇一下,点缀竹木,诗联入户,创办联源文化园,以作为平水韵文化的展示场所。当然,也是自己修身养性的一方佳处。
按照中国传统文人的习惯,刘琳给自己起了一个雅号:平水韵翁。
青春心态,六十杖乡。乐在平阳,乐在平水韵故乡。刘琳先生刚刚归闲,天地为之广阔,更惬意更放达的诗联生活还在后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