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高 冰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指导方向,同时创新创业也为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面对在各高校已经推行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其重要意义是否在实施中得以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创新创业 教育 就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性精神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培育的人员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要能够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转变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维的挑战,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其本身就是在对自身进行实践,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以其坚实的硬件设施和优良的师资著称于云南省民办高校。其在响应国家政策之前,就已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发展的新方向,而通过将近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一)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实践转变
创新创业,最开始不仅对于高校学生,包括很多在职的高校教师,这都是一个崭新的名、词。教师没有过的实践,不能形成体系的理论,对于很多高校教师在思想上都无法突破和予以全新的理解,由此可以想象学生的现状。
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创新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逐渐成为教师们对这个新兴教育的理解,其实也是将创新创业成果真正实施的基础。有了对这种教育的理解和诠释,学生创新创业的模拟项目,有了部分社会企业的认可,而且这种项目在参加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比赛时,逐渐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赏识。这不仅是在验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思路,也让更多教师增强了信心,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开始明朗,让更多有创业计划的在校大学生坚定了信念。
(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物”指的是资源。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很多人的思维模式都是资本操作的层面,而真正的创新创业思维是要进行资源的整合,能够整合资源不仅是提升了思维,也是将多年的教育理论汇总成实践的重要衡量目标。
“人”指的是“领域”,这种领域有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态势,在以创新创业为背景的平台上,给予了志同道合的这部分人理想实现的条件,也为其充分地进行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三)实用教育不忘解决就业难题
实用教育,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中肯评价。而其最为重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以解决就业难题作为发展延伸,对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正确的解释。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政策鼓励并未激励思想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政策上的明朗应该为许多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高校在校生对于创业,仍停留在思想意识阶段,对于真正的实践不敢于尝试,这应归于思想意识的难于突破。
(二)缺乏挑战精神
缺乏挑战精神的,不是指创新创业教育,而是普遍体现在各高校学生身上。思想的禁锢,观念的保守,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很多高校学生不愿意深入了解甚至不愿意参与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实践活动。挑战精神的缺乏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三)教育的形式方法亟待多样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在各高校基本以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契合点,以此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模式上利用实践学时,结合软件或者模拟创业流程,以此来完成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任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成效,帮助了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寻找到了突破口,也帮助了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真正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但是,就“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来看,教学方法的单调使其自身缺乏“创新”,也将使教学的成效很快“穷途末路”。
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成熟,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建立,如何能够将创新创业思维打造成熟,是更多高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的内容。也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会更加成熟,思维模式和培养方式会更加完善,为更好地实现实用教育提供良策。
[1]李晓华,徐凌霄,丁萌琪.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7).
[2]张军丽.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3]李飞标,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高冰(1983-),女,吉林人,本科,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讲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