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而载道 联以修文——我的联教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607
陈孝玲

  “ 面对时代的进步和学生的一茬茬变化,我,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一度陷入了迷茫。有时真的就像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所言的“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一样无奈!在苦苦的追寻中,对联艺术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我们的教室,使得我可以在语文教材和中华传统文化中,搭建一座便捷有效的桥梁。 ”

欲借语文传我梦 幸得联对解生机——用对联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个沉闷的午后,燠热的空气中流淌着昏昏然的睡意,一双双茫然而疲惫的眼神,而我在上语文课——

  按照经验,我应该停下来,拿出我的撒手锏——讲个笑话或说个脑筋急转弯,这样学生会热闹一阵。但之后呢?如果语文学习没有给他们带来持续的快乐,没有让他们产生内心向往的兴趣,醒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来,老师出一副对联。”我想起昨晚偶然创作的题赠联。“请同学们猜一猜可以关联咱们班哪两个同学。”

  面对还在发愣的学生,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这副联:

  空中豪杰;

  水上佳人。

  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

  很快有人猜出上联是“云鹏”,可下联没有着落。大家互相对视:“我们班没这个人!”

  “海倩啊!”我宣布了下联的“谜底”。

  海倩把这副对联抄在语文书的扉页上,主动来找我问对联的知识。她笑了,笑起来很美。

  我们便从《声律启蒙》的吟诵开始了对联的学习之旅,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从简单的一、二字对到五、七字对再到能创作比较成熟的对联,一路走来,一路欢歌。学生创作对联的热情从课文转向了生活,从学校转向社会,视野开阔了,语文能力增强了。尤其是海倩,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变。我有时觉得,对联就是上苍给我在教学中打开的一扇窗,让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们和古老文化的距离。

语文启智课堂雅 学子思联语汇丰——用对联增加语词的积累,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

我曾经最怕的是批改作文,常常为学生作文中词语的单调呆板而头痛。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发现对联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语词积累的问题。

  上《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和学生一起感受作者富有情感的山中趣闻。于是就以课文题目出一个上联:山中访友——

  很快,学生就对出了很多有意境的对句:

  湖畔吟诗(许瑶)湖岸品茶(梁婧)雨后观花(袁萍)松下弹琴(李嘉琦)池里赏鱼(毛思远)湖畔吹箫(许佳)月下抚琴(许佳)灯下读书(杨礼璇)月下吟诗(霍婷婷)树下听蝉(周佳垚)雾里看花(李元菲)

  这种自由随意的对句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到很远,人人都能享受到一丝惬意。

  但是,思维放得太远有时会忘了出发时的目标,从而影响课文的整体学习。所以还要收回思维,回归课堂。看着学生那么兴奋地思考,我想我必须继续这种思考,所以:

  出句2:

  与山泉交友——(要求:对句须从课文中找)

  这个出句有些难度,词性、句式都有变化,而且必须从课文找对句,这需要他们静下来读书。一场仔细阅读课文的活动开始了。看:

  听云雀唱歌(杜全荟)同瀑布诵诗(李锦旗)和蚂蚁称兄(张诗笛)听溪水弹琴(李嘉琦)和小鸟唱歌(许瑶)和老树谈心(倪凯)为柳絮题诗(童文君)同月姐对诗(吕青云)同老树论经(杨洋)

  当那么多的对句,那么多山中故事出现在黑板上,“自然”这个抽象的名词已经具象化入我们每个孩子的心中。“倚树我听风吐翠;回眸你送鸟归巢”,“数一回落叶,嗅几朵小花,寻找自然奥妙;拜这座古桥,抚那株老树,感知生命逍遥”……人与自然就该有那么和谐,那么亲切!语文课文与我们学生就该那么亲密,那么不设障碍;语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就该那么交融,那么自然而然!

  这样的课堂学习充满激情,充满乐趣,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我们的对联训练还采用了很多形式,如朗读与背诵、扩词成句、寻词填空等,学生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开始起步,通过对词或短语进行两两配对,学会了炼字,词语的丰富性就此开始。

文催智慧描春梦 联与后生结古缘——用对联挖掘课文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何把课文学习与对联学习交融起来,用对联创作来实现对联与语文学习的整体结合。这成为我思考的重点。

  由此“联说课文”就成为我们学习的首选。它是依据课文内容和对课文主题的提炼及感悟,用声律启蒙的节奏样式创作的联话。主要特点是:1、大多数的字词来自课文中。2、联句中的内容都是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或主题。这样能拉近对联与学生学习的距离,同时促进学生进一步地阅读课文,使兴趣与课程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联说课文

  沙对水,有对无,沙海对仙湖。

  绿林对黄土,丰富对干枯。

  罗布泊,青海湖,萎缩对荒芜。

  今朝无绿草;往日是仙湖。

  (孙 甜)

  四盲断送仙湖美;

  两改造成丝路芜。

  想当年,湖如仙境边疆美;

  看今日,人做四盲风景无。

  (童文军)

  《小巷深处》:

  英姨养我非凡爱;

  小莉知娘无尽情。

  (毛思远)

  《观沧海》:

  观海曹操抒壮志;

  读诗学子有豪情。

  (许 洋)

  《我不是懦夫》:

  病魔使人生绝望;

  亲情让我变坚强。

  (李嘉琦)

  《老北京的胡同》:

  少拆几条胡同,留下祖先遗迹;

  多生一点善心,昭彰孔孟文明。

  (梁 婧)

  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能进行课后反思:

  2017 年5 月,我在八一班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后,学生看到我写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他们也“反思”起来。《联说课文》课后学生有感:

  诗联蓄以多,自成一脉;

  气象得之大,别具神姿。

  (童文军)

  他们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令我大开眼界,我对学生说:“你们是我的老师!”

联虽有意终归语 学到做人才是真——用对联培育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感受祖国文化的力量

临近中考,同学们与老师都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战状态,可文卿忽然提出不参加中考了。当她的父亲向我求助时我也愣住了。这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单亲家庭孩子,写作能力很强,曾获上海市暑期阅读征文一等奖。但现在她因为害怕失败而想逃避,我感到自责与心痛。真诚交流沟通后,我送给她一副嵌了她名字的对联:

  点一轮卿月,展八斗文思,写下二班故事;

  惜半寸光阴,拼十分汗水,开创六月辉煌。

  终于,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当年中考语文成绩全年级第一。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对联,我还会利用学校的每次活动,比如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以及各种传统节日鼓励学生创作对联,以此让他们发现生活,感受生活:

  快乐春游

  春游芳草地;

  人赏碧湖天。

  (杨礼璇)

  砖缝青苔现诗意;

  树梢黄雀展歌喉。

  (林 茜)

  我们的六一

  年少宏图远;

  学多志向高。

  (杜全荟)

  早立凌云志;

  勇当接力人。

  (林 茜)

  六一少年花样美;

  同窗学子友情深。

  (卢梦轩)

  学校运动会

  力压群雄,显二班本色;

  箭飞赛场,看小李风姿。

  (孙 甜)

  夺冠何愁压力大;

  争先不惧苦心多。

  (吕青云)

  荣获2018“戊戌贺春”上海市春联大会春联征集三等奖

  一声犬吠破春晓;

  千户联红纳福来。

  (许 瑶)

  以上这些,只是我在语文教学路上作的一些粗浅尝试。我对新时代的学子充满信心。最后用我的一副联作来作为结束语:

  为教育尽心,学无止也;

  助少年圆梦,善莫大焉。

  (上海市包头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