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荧屏对趣 辞美联馨——从《楹联里的中国》看对联丰富的修辞美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4397
□张强

  由中国楹联学会指导的贺岁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在春节期间热播,每看一节,我都是准备好纸和笔,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享受这传承千年的楹联文化的饕餮盛宴!纪录片包括辞旧楹新、笔墨机锋、对中童趣、联中览胜、联采众长、根脉相连、联里人生、联里风景、行业联话、联耀古今,共十集,真是集集精彩,联联锦绣,亢奋精神,震撼心灵。

  记录片的片头,我认为非常新颖,展示了五副联,从联中分别选出『楹』『联』『里』『中』『国』五个字,再加上『的』,就组成了片名『楹联里的中国』。这五副联是:

  足限门庭,破屋三间由坐卧;手编楹帖,名流一代任搜罗。

  ——清·倪星垣

  深院抄书桐叶雨;曲栏联句藕花风。

  ——明·贝 翱《吴门会故人楼文渊》颔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明·徐文长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清·曾国藩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虽然这种片头的呈现方式已经算是很让人惊艳了,但我认为还可以有两点改进,其一,片名中的『里』是里外的里,而『八百里湖山』的『里』则是里程的里,在古人看来或是用书法的形式来表现,是两个不同的字,如果换一副更合适的联,比如贵阳甲秀楼涵碧亭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就会更加完美了。其二,片名中的『的』字,最好也从对联里摘出来,比如曾国藩联: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这样,就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了。

  这部十集记录片中,每副楹联都给我以美的享受,都呈现出对联修辞艺术丰富的美感。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对联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妙趣横生。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有三十多种,在这部纪录片里展现了十多种修辞艺术。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明·林大钦

  此联中,上联用了两个『增』,下联用了两个『满』,属于对联技巧中的『规则重字』。像这种在一句之中间隔使用相同的字的修辞手法叫『掉字对』。

  在纪录片中,这类的对联还有: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明·文征明

  心想慈颜心有缺;月临寒夜月难圆。

  ——剑川某门春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春雨春风春色;新年新景新家。

  ——东晋·王羲之(传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分句的对应部位,运用重字的技巧,称为『叠语对』,例如记录片中的这副联:

  能不为忧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清·林逊之

  上联在两个分句的相同部位重复用了『不为』和『志』,下联在两个分句的相同部位重复用了『无』和『一金』。

  下面这副联悬挂在苏州留园内五峰仙馆北厅内: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清·陆润庠

  此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在联中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并列排布,达到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

  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有一副抱柱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在西湖天下景亭的亭柱上刻挂了这样一副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黄文中

  四是把水利社会管理摆上突出位置。立足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突出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坚持政府主导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组织、公众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加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公益性、互益性等社会组织在提供水利公共服务、整合涉水利益诉求、协调涉水利益关系等方面发挥作用。

  以上两副联完全是用『叠字』的修辞手法所写成,叠字也称『重言』,又称为『连珠对』,是将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使联语意境生动、语音和谐、节奏明朗。

  出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 隆

  对句: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纪晓岚

  对句: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一云游僧

  入学喜报,饱浸学子千滴汗;谢恩鹿鸣,荡漾恩师万缕情。

  ——王佑萌

  此联是写给考上大学的学生的,上联中有两个『学』字,下联中有两个『恩』字,应用了『规则重字』的修辞技巧。

  独行黑夜中,心在梦还在;同在蓝天下,你行我也行。

  ——蒋东永

  上联中第二字是『行』,下联的第七字、第十字也是『行』,下联中第二字是『在』,上联的第七字、第十字也是『在』,可以算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规则重字』技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这副用在片头的楹联,也运用了多种『规则重字』的技巧,如第一分句中不对等的排比自对中连续使用的『掉字』,第二分句中使用了『叠字』,前后两个分句之间,还使用了『顶针』,所以读起来十分精彩。

  在《楹联里的中国》记录片中展示很多楹联,或切地,或应时,或雅致,或趣味,或谐音,或拆字,或规勉,或咏叹……几乎将楹联样式尽纳其中,足见制作团队别具匠心。当然,因为汉语修辞方式纷繁复杂,古今以来的研究者所起的名目也并不统一,各个学者的修辞学体系之间,不免也存在一些矛盾之处,笔者在此以这部纪录片中的楹联为例,罗列一下片中联语的修辞技巧,意在展现楹联文学中的修辞之美,不当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逆行者(剪纸) 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办中学 项红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