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衙署廉政联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4183
□ 贾雪梅

  

  题山东武城县署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徐宗幹

  钱漕:即钱粮。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

  联语说,作为一名官员,身食俸禄,纵不富贵,不可以寒士自居。劝勉为官者要安贫乐道,天下贫病交加的真正寒士还有很多,为官者要始终坚持以『清』为本,不存非分之想,不取不义之财。此联从另一个侧面提出清廉为本的思想,对端正为官心态有一定现实意义。

  题山西榆次县衙联

  不多事,不废事,斯能任事;

  勿忍心,勿私心,即是良心。

  联语明白晓畅,在此着重说一下不忍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心,指同情心,怜悯心。如果滥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或贪污舞弊,或徇私枉法,或巧取豪夺,或欺瞒盘剥…… 凡行此种种,而无不忍之心,肆意妄为,且不论官品如何,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题江苏无锡县署

  阳奉阴违,天有难逃之眼;

  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

  ——张公灿

  这是张公灿任无锡知县时的题联,语言质朴但含义深远。上联说,日月高悬,如上天之眼,做事纵能瞒人不能瞒天,如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的人必受惩处。下联说贪欲太强,贪心太黑,民脂刮尽,民财敛光,还要掘地三尺,欲壑难填,以至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此联语言质朴,义正词严,尽显忠直耿介之心。梁章钜《楹联三话》评:语虽粗而特为警确。

  武承谟先后任职三县,为政宽简,不事苛薄,所到之处能知百姓疾苦。治奸剔弊,境内为之俨然。可惜为时不久,即卒于任上。无锡缙绅及市井工商与穷乡之童叟,皆哭于治门。

  题广东惠州府署

  合惠循为一州,江山并美;

  种竹梅成三友,心迹双清。

  ——伊秉绶

  伊秉绶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惠州,隋唐时为循州,宋改称惠州。上联说惠州与古循州同为一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丽,风物淳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所辖之地的的热爱与深情。下联说要在园子里栽种竹子与梅花,连同自己,是为三友。传统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是清白高洁、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的象征。既存清白之心、复行清廉之事,此之谓心迹双清。伊秉绶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作者托物言志,自剖心迹,一位尽职善政、清廉自守的良吏形象,跃然纸上。

  题河南淅川厅署正堂

  刑赏本无私,是是非非,敢信不违民志;

  毁誉何足计,明明白白,但求无愧我心。

  ——清·沈麟元

  上联说,奖赏与刑罚,不存一点私心杂念,对错是非的判决,秉持公正廉明的原则,自信执法能不违背老百姓的愿望。下联说,为官一任难免受到诋毁和赞誉,但这些都不足为计,为人为官,明明白白、坦荡无私,只求无愧自己的良心就行。

  联语如同一篇履职宣示,坐此堂上,执法必公正无私,不失民望;为人必正直廉明,无愧己心。个人荣辱毁誉、名利得失,俱不在考虑之内,这是何等的决心和勇气。联语虽然朴实无华,却闪耀着职业良知与道德操守的光芒。

  题云南姚安官署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明·李 贽

  甓运:语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潘县:指河阳县,潘岳曾为河阳令,他在任内于一县遍种桃李。

  李贽(一五二—七—一六〇二),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福建泉州人。李贽于明万历五年,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上任伊始,就在府衙的楹柱上题了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在姚安三年,法令清简,不言而治;兴庙学,制祀典,修桥路,『务以德化民,不贾市俗能声』。践行了『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勤力尽职、造福于民的为政理念。李贽甘于清贫,乐于清贫,『除俸禄外,了无长物』,却又『俸钱常喜赎民劳』,治姚三年,以清正廉洁而名。离任时,『车中仅图书数卷』『士民攀卧道间,车不得发』。坚守了『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的气节操守。『明月清风』,古代官员常用以喻襟怀明朗高洁,为政廉洁清明。

  『甓运陶斋,花栽潘县』『一庭明月,两袖清风』,实为一名良吏廉官的心迹剖白,联语文辞清雅而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格感召力。

  题江西浮梁古县衙大堂联

  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

  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上联说司法审判要尽量做到法、理、情的和谐一致,协调法、理、情的冲突,倘若能够实现合法、合理、合情,才可能做到判决公正,消除冤狱;下联说要做到清正廉明,需要勤勉慎重,勤于职事,慎于刑律,不要以为不受贿赂,一文不贪,就算是好官了。

  的确,当官不容易,当个好官就更难。法理情三字并重,清勤慎三者并修,是为官执法者应有的素质与品质。一副悬挂于古代县衙大堂的楹联,至今读来亦发人深省。

  题浙江学使署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清奇浓淡不冤渠。

  ——清·朱 珪

  年家,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明末以后,往来通谒,不论有无年谊,概称年家。渠,他,第三人称代词。

  朱珪视学浙中,主持一省乡试,因朱乃浙江籍人,特撰此联贴于学使署门上,联语如同一篇宣传考纪的公告,表明自己不徇私情、不走后门、不通关节,但凭文章高低决定取舍、选拔人才的原则。联语立意鲜明,上联以铁面为喻宣示刚直,下联以镜心为喻表明公正,态度坚定明确而用语委婉亲切,易于使人接受。

  题广东臬署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风,常盈我袖;

  凉云随处荫,安得人间喜雨,遍记吾亭。

  ——许祥先

  臬署即司法局。上联酷暑可喻酷吏严刑,亦可喻严酷的世态。清风喻清廉之风,清风常盈我袖,即廉洁之风长驻己身。要将酷暑在司法部门消除,即是要不徇私舞弊、不贪赃枉法,不阿谀权贵,不欺压良善,始终坚持清廉的节操与公平正直的司法原则。

  下联凉云、喜雨紧承上联酷暑而来,从描写酷暑消除后的情况,来表达治世安民的愿望。喜雨亭典故出自苏轼《喜雨亭记》,苏轼在此文中,描绘了久旱而雨后各阶层百姓的喜乐:『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又云:『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而作者『遍记吾亭』之语,亦示不忘也,将以民之乐为乐也。

  民国官署联

  国家渐近升平,愿大法小廉,和衷共济;

  民物皆吾胞与,看化行俗美,幸福同沾。

  大法小廉: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典出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陈澔集说:『大臣法,尽臣道也;小臣廉,不亏所守也。』

  当是时,腐败不堪的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始建,百废待兴。上联说,饱受苦难的国家渐近太平,居高位的官员要守法奉公,处低位的官吏要廉洁尽职,上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为民族复兴而努力。下联说民为我同胞,物为我同类,期待教化施行,风俗美善,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共同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

  联语认识到官吏廉洁与社会公正对国家的重要性,在当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