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联属酒 十里飘香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9709
□刘学明

  

  从古至今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酒联便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酒文化载体。优秀的酒联,往往别致风雅,如同美酒一般醇香迷人,品之余味无穷,引人入胜。试看如下几副酒联:

  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

  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

  酌来竹叶凝杯绿;

  饮罢杏花上脸红。

  前者不从明处写酒,却通过『溪山送绿』『风月飘香』,写出饮酒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令人耳目一新。后者以『竹叶』借代美酒,以『桃花』比喻醉颜,竹叶酒、桃花腮,如此形象、新奇,可见作者用词之独到,见情见智,明丽隽永。

  以酒入联之作中,也有着意于抒情写景的,如:

  几处青帘沽酒市;

  一竿红日卖花声。

  此联则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市井风俗画:『青帘』『红日』,色彩鲜明;『沽酒』『卖花』,人事美好。若在此富有诗情画意的酒楼频频举杯畅饮,岂不别有一番妙趣。

  在表现方法上,酒联最为突出的是采用夸张的手法与巧妙用典。

  先看夸张的手法。酒店酒楼有酒联,可以招徕顾客,使生意兴隆;酿酒企业有酒联,可以展示形象,吸引眼球;风景名胜有酒联,可以增色添光,提升品位。因此这些地方的酒联总是以热情的态度,用夸张的语言,极力渲染酒的醇香、酒的美味、酒的烈度等。此类联语甚多,如下面四副:

  沽酒客来风亦醉;

  买浆人去路还香。

  古人也称酒为『浆』。这副楹联,为了夸店中的酒好,将风拟人化而使之醉,真是妙不可言。酒能一路飘香,连『风亦醉』,夸张奇特,富有神韵。

  隔壁千家都醉倒;

  开坛十里也闻香。

  上联说的是酒店所卖酒的劲大,大到隔着墙壁也能醉倒千家。高明在下联,打开酒坛,那香气简直可以传到十里之外,酒香比酒烈更能吸引人。上下联都运用夸张手法,想象丰富,气魄宏大。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联以『四方』对『四时』,对仗工整,『春夏秋冬』极言酿酒时间之长,酒自是好酒;『东西南北』极言醉酒人地域之广,酒店遐迩闻名。

  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酒醇。飞鸟闻香能化凤,游鱼得味能成龙,人饮了如此神奇的佳酿,又该怎样呢?言外之意,只有让酒客自己去心领神会。

  古来名人与酒总是密不可分,二者结合,平添几多风味和传奇。刘伶、李白等古代闻名的嗜酒文人,更是成了酒联中的『常客』,如: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佳。

  阶下举杯邀明月;

  篱边信步赏花开。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还有的酒联化用与饮酒有关的诗文名句,也别有韵味。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画栋前临杨柳岸;

  青帘高挂杏花村。

  泉香凭谁问?

  酒洌待君尝。

  第一联集唐诗名句而成,上联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下联出自李白名作《将进酒》。第二联的『杨柳岸』是柳永词《雨霖铃》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杏花村』出自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三联中的『泉香』『酒洌』,均见之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在一副酒联中用典最多的,也许要算广东潮州韩江酒楼的对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传说酒楼刚建成时,酒楼老板要求将『韩江酒楼』四字嵌入作一楹联,还要用上四个典故。一年过去了,没有谁能做出,到了第二年的元宵佳节,有位通经史、善诗对、工辞赋的学者,按照要求,题写了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此联既用双钩格把『韩江酒楼』四个字嵌入联语首尾,又自然贴切地讲述了古代四个著名文人的典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有《送穷文》,他被贬官为潮州刺史,与潮州有关。刘伶好酒如前已述。江淹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写有《恨赋》和《别赋》。王粲是魏晋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有一篇名作《登楼赋》。他们都是好酒的名士。全联对仗工整,联句自然。联语中的这些名人,不是与潮州有关就是与饮酒、酒楼有关,把他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匠心独运,堪称妙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