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00湖南邵阳市宝庆东路一五七九号)

魏光焘小的时候,由于家贫没上学。他十九岁从军,终生无科举功名。在军旅生涯中,一次宴请同僚,同僚们都是有地位的读书人,瞧不起魏光焘。酒至半酣,一位客人用筷子夹起一粒杨梅说道:
盐梅、盐梅,孔子颜回,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大家一听,知道其意在讽刺魏光焘。这时,只见魏光焘不慌不忙,夹起一片咸姜说道:
咸姜、咸姜,韩信张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联为即兴之作,有不规则重字)
这是一副谐音联,出句『盐梅』与『颜回』谐音,而『咸』字在湖南邵阳与『韩』字同音。这一对句十分巧妙,与那客人的出句针锋相对,在座同僚无不目瞪口呆。
魏光焘卸任后,于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二月初八启程回籍,息影桑梓,定居邵阳城东郊马鞍山下的湖山别墅。并于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主持修缮了邵阳市双清公园砥柱矶上的关帝庙,即『关圣殿』。殿前大门两侧有一副隶书对联,为魏光焘题写:
翊汉明忠,山犹西向;
吞吴饮恨,江自东流。
关圣殿遍布全国,有关关圣殿的优秀楹联比比皆是,这一副楹联属关圣殿联语中的上品。联语每边仅短短八个字,却十分雅切,对仗也十分工整,蕴含深刻。翊,辅佐。关羽一心向汉,连砥柱矶这座山都是向着西方的,因为四川在西面,何况祖籍山西。对句援引自杜甫《八阵图》诗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三国时期,诸葛亮明智地提出了联吴抗曹的主张,可惜,这个事关实现统一大业的根本性战略,一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再失于刘备亲身率师伐吴。诸葛亮遗恨悠悠,遗恨悠悠。联语中的『江』,近指资江,远指长江。资江就在高庙之下,又是长江的支流;长江是吴蜀之战的地方,摆八阵图的地方。联语不无感叹之慨,江水东流,流向了东吴,流向了大海。江水流的是大势,流的是饮恨,流的是自然规律!
这副对联的对仗是非常严谨的。『汉』对『吴』是国号类专有名词相对,『山』对『江』是地理类名词相对,『西』对『东』是方位类名词相对。有一年,笔者陪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参观这副对联时也谈及魏光焘的学历,余德泉教授说,过去这些人聪明好学,对艺术的领悟力非常强,所以他们拿出来的文字自是不凡。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三月十五日,魏光焘病逝于湖山别墅,享年七十九岁。已废清帝溥仪赐其谥号『威肃』。其墓在今新邵县酿溪镇禾树村禾树排山中部,墓地座西朝东,由墓庐、华表、祭台、墓台组成,占地大半座山,山上有『魏界』界碑,当地老百姓称为『魏山』。墓庐已毁坏,仅存石槽门和房基。笔者第一次去考察的时候,两座华表保存完好,四面八棱,顶部各刻蹲兽一尊。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第二次去考察的时候,位于墓台左前方的华表已经倒地,蹲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听说墓室已被盗过,当时丢在外面的寿被还崭新完好。墓台保存完好,形状与一般的墓台差不多。
墓台左右前方一百多米处,各有一座华表,华表上有一副对联曰:
八省封圻,鸿猷炳耀;
千年华表,化鹤归来。
上款题『魏威肃公午庄老伯大人佳城』,下款题『知宝庆县事姻世侄朱家缙敬题』。字体为阴刻隶书,笔力苍劲。该联出句概括了魏光焘一生的功绩。八省封圻,是指魏光焘担任过八个省的封疆大吏。
墓台的墓碑倚柱也有一副楹联:
我亦春风曾几度;
人非名胜不重游。
粗看没有边款,仔细搜索有一行小字,署名石龙山人题,男肇文书,石龙山人是魏光焘的号,肇文是魏光焘的儿子,著名书法家。显然这是魏光焘的自署墓碑联,很有特色。其意思是说:我人生在世几十年,也是几度春风得意,但是现在倒在这里再也起不来啦!人生在世只能游历一遭,不能像名胜古迹一样,可以重游啊!魏光焘人生最精彩的几笔是平定新疆叛乱、打击沙俄侵略者和日本侵略者。光绪元年,他以甘新布政使、湘军『威武军』统领职,奉命随左宗棠入疆平叛。魏光焘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打败了阿古柏,使之途穷自杀。平定新疆南北之后,又迅速对沙俄强占的伊犁形成军事包围,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迫使沙俄在《伊犁条约》上让了步,交还了霍尔果斯河以东地区。在甲午中日海战之后的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日军偷袭辽东牛庄,魏光焘率领三千三百人抗击两万日军,虽然寡不敌众,但也顽强地打击了入侵日寇。『重』与『几』都是非直接数词,『度』和『游』在数词后面,都有量词『次』的意味。『人非名胜不重游』一句也带有几分生死无常之慨。
魏光焘在甘肃任职的时间比较长,在那里留下了许多联语。兰州左文襄公祠还有他的一副题正堂联:
帝者师,王者佐,群夷惮之,臣品不论三代下;
博岳东,华岳西,筹笔苦矣,公灵应在五泉多。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博岳,指新疆博格达峰。华岳,指西岳华山。五泉,指兰州名胜五泉山。当时左宗棠管辖范围,涵盖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华岳以西,博岳以东)。左文襄公祠堂距离五泉山很近,故结尾如是说。联语称左宗棠是帝王的辅佐和老师,令群夷害怕的武将,是一代贤臣,为国家苦苦筹谋,足可与夏商周三代的贤臣媲美。
甘肃省忠义宗祠也有魏光焘的题联:
节义凛风霜,碧血千年殷塞草;
春秋绵俎豆,黄河九曲咽忠魂。
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重修前人留下的花园『凝熙园』,称『节园』。又改附近山前旧屋『环碧山庄』为忠义宗祠。该祠祀明朝兰州肃王府藩王、僚属等随之在明朝灭亡后殉节的一干人等。碧血,明末兰州肃王遭遇李自成部队劫持,生死未卜,其妃不忍落入敌手,撞碑殉节,此后该碑名为『碧血碑』。左宗棠后来任陕甘总督时,为其建烈女祠,并在忠义宗祠里祭祀这支明末黄胄。
兰州两湖会馆戏楼也有魏光焘题写的两联,其一曰:
来探万里河源,共喜乡情联塞上;
坐话两湖风景,浑忘宦迹寄天涯。
联中『乡情』『两湖风景』,既切两湖会馆主题,又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当我们坐在这里共话两湖风景的时候,我们纵情于家乡的美景,仿佛回到了家乡,浑然忘却了自己正宦迹于天涯。其二曰:
杯酒言欢,此地好联榆社;
湖山问讯,故园无恙梅花。
此联更含枌榆桑梓之情。榆社,枌榆社之省,汉高祖故乡的里社名,泛指故乡的里社。大家聚会于此,问一问从两湖来的乡亲,故园的梅花依然无恙否?此花非花,此恙非恙,深情一片,入人肺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