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联说三皇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5797
□张兴贵

  (033200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工农街十三号临县一中)

  

  开栏语:

  余秋雨先生有言: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是否『最大』,我们在此不好遽尔附和,但如果说是最常见的抒情主题『之一』,想必是大体不差的。在对联界,吊古咏史之作亦不乏身影,但她主要体现在古迹名胜的楹联上,而在那些仅供阅读、不曾张挂的对联作品的集子里,这个联类不算发达。回首我国五千年历史,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这些都是天然的联作素材。本刊新辟此栏目,意在于给广大联友提供一个平台,作者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也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通过叙事以遣情怀,让读者在品读历史、欣赏对联中增长见识、激发灵感,最终能有若干优秀之作叫响对联界,溢出对联界。

  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指的是天皇地皇人皇,《尚书大传》中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帝王世纪》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

  本文所指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一、燧人氏

燧人氏者,应该不是一人,而是一个古老氏族或一个漫长时代之称呼,或者指的是那个时代的那个部落首领(也非一人)的代称。后人综合散见于历代古籍如《尸子》《拾遗记》《古史考》《三坟》等认为,燧人氏有数大发明。联曰:

  漫漫生涯,屡有发明,其事已逾万载;

  芸芸族裔,长传称号,此名非属一人。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了钻木和击石取火,向文明时代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到了后来,人类又慢慢学会了结绳记事,联曰:

  火里食生香,与禽兽拉开差距;

  绳中人记事,教子孙识得祖心。

  有专家考证,燧人氏活动的区域很大,从西北到中原广大地区,都有燧人氏的足迹。联曰:

  史上留名,未负初心来衍脉;

  河南立足,敢凭慧眼去观星。

二、伏羲氏

伏羲氏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太古正神,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联曰:

  太古启人文,刊史册辞章以内;

  正神为鼻祖,在睢阳记忆之中。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联曰:

  大道惟新,画其卦象知变化;

  先皇尚德,教我民心识天人。

  ②教人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联曰:

  既奠国基,乃知民瘼;

  得于野味,宜以家常。

  ③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联曰:

  配婚姻以正纲常,咸承国祚;

  问子女而知父母,各有家门。

  ④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联曰:

  昔之故事在绳中,时移费解;

  今者文心留字里,目睹无疑。

  ⑤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联曰:

  随意随心,予我陶埙情乐矣;

  向山向水,弹其琴瑟曲谐兮。

  ⑥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联曰:

  统则亲民,国运丕承丕显;

  分而理政,皇恩不倚不偏。

三、神农氏

即是新石器时代的姜姓部落首领尊称,因秉火德为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炎帝时代距今六千——五千五百年,共历九代,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联曰:

  九代主煌煌厚德,缔造江山,古国洪恩曾远泽;

  六千年漫漫浮尘,藏封记忆,曩时故地已难寻。

  神农氏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耕基础。联曰:

  五谷种时,耒耜深谙禾有德;

  三餐饱后,人民悦说食为天。

  ②尝百草,开中药治病之先河。联曰:

  尝草原因民患疾,既有仁心,何嫌中毒?

  兴医只待药回春,若无孤诣,难以开先。

  ③首辟市场。联曰:

  日中为市,于此溯源,物有盈余无积贮;

  天下经商,以其利国,财无匮乏有融通。

  ④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从此结束了兽皮遮身的历史。联曰:

  因布布仁心,自此人知麻有德;

  以衣衣我体,于今更觉意无形。

  ⑤削木为弓,以威天下。联曰:

  弓拈手上,因掌握无偏,开时兽散;

  箭发弦端,赖飞行得力,射处敌亡。

  ⑥制作陶器,改善生活。联曰:

  名器已成,民心得以陶然乐;

  古风无竭,国酒因而遽尔香。

  ⑦确立历日。

  执意观天,教日月星辰,兼收眼底;

  知时得法,论阴晴冷暖,尽在胸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