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归·统》一唱述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5320
林世保/点评 陈 莪/校对 张天敏/整理

  2019年1月下旬,本刊在中华诗钟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第3期宿构钟题《归·统》一唱。共收到108人创作的作品162比(未署名者未计)。经林世保先生点评、陈莪先生核校后,现将该期诗钟作品的述评公布如下。

一、合格作品

归零自始宏图展;

  统一当今大势趋。

  ——福建 汪晨曦

  归是天涯游子念;

  统为海峡众人期。

  ——北京 韩恒春

  归周坐钓朝中主;

  统汉藏弓席上臣。

  ——北京 丛桢地

  统接千年皆一脉;

  归连两岸应同心。

  ——四川 苏远伟

  归元寺里参生死;

  统万城中叹古今。

  ——陕西 段 珊

  统属五湖从范蠡;

  归藏三径效陶潜。

  ——湖南 陈 芳

  归来港澳情如愿;

  统合台澎势必成。

  ——陕西 王进明

  归皆团聚千家乐;

  统则亲和两岸圆。

  统愿山河成璧合;

  归看日月作珠联。

  ——福建 郑训斌

  统有全盘时愈好;

  归于大势日将新。

  归宗已应民心向;

  统绪犹将国策酬。

  ——陕西 王前宽

  统绪如磐先自稳;

  归宗比月有常圆。

  归来两制酬宏愿;

  统率三军羡俊才。

  统楫黎元尧圣德;

  归耕梓里禹嘉谟。

  ——福建 陈 莪

  统筹未失安民策;

  归化常求报国才。

  ——吉林 崔艳红

  归意已然坚且久;

  统期唯在早和迟。

  ——陕西 马成君

  统手犹贪终化梦;

  归心未淡每含情。

  ——福建 陈金明

  以上作品词性、对仗、类别、用典、说理皆较好。如陈芳、段珊、丛桢地的用典准确,其中“归元寺”“统万城”专用名词对仗,钟眼稳妥,字字工整;“统手”“归心”眼字较好。同时大家对时事的关注,期愿两岸统一的心情也在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二、基本合格但须再炼字、商榷的作品

总览基本合格作品,有需再练字者,如“统御群峰拈水月;归栖一苇染尘风”(山西彭雅楠)。有说理不充分者,如“归得民心成大势;统承国运利宏观”(河北刘仁军)。有个别字需再酌者,如“归复唐虞清吏道;统承邹鲁朴民风”(湖南陈芳),“吏治”似比“吏道”更好,“吏治”可对“民风”,在这里为宾语。“统驭春山勤策杖;归依碧水漫垂纶”(陕西段珊),“春山”似改“青山”更为妥帖,“青”“碧”均表色彩,并且“春”“碧”词性不同,属对不工。虚词使用稍逊者,如“归回四海堪强国;统管三方可震夷”(广东毕可慧),改为“归从四海能强国;统与三军每震夷”似更好一些,值得商榷!其他基本合格及待商榷作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三、存在的问题

征集的作品中,有审题不仔细者,嵌字位置出现偏差,一唱变成了二唱;有不规则重字者;有成语直接入钟者;有合掌者;有左右相撞者,如“统北先征胡猃狁”中的“胡”和“猃狁”;有虚实不对应者,如“白发”对“青春”;有通用与专用混用者,如“除夕”对“迎春”,“除夕”为专用名词,且“夕”为传说中的怪兽;有总称与别称混用者,如“港澳”对“江山”,江山指疆土,其中包含“港澳”;动静有别,如“归来大陆循天理,统领台湾势必行”中的“天理”“必行”;有前后脱节者,如“归咏三津士俭勤”中“归咏”与“士俭勤”无关。以上列举作品占比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律者。在征集的作品中,主要指作品平仄、对仗方面不合要求。平仄方面主要表现在有失替、失对现象,如“统管台湾世共识”(下比)、“归思几许皆能弃”(此“思”为名词,为仄)、“归将不语浓眉蹙”(将读仄,应平)、“归聚奋发磅礴力”(失替)等等。对仗方面主要表现在词组结构不对应、词性不对应。如“梅花”对“草木”,是为偏正对并列;“猃狁”对“衣冠”,是为专用名词对并列;“江山”对“百姓”,为并列对专用名词;“归心”对“统帅”,为动宾对专用名词。“梅鹤”对“竹鸡”,为并列对专用名词;“天伦”对“社稷”,为偏正对并列;结构不对应者,除以上列举作品,为数颇多,不再赘述。在诗钟中,词性对仗要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如以下词性在对仗上就多有不妥,如“河山”对“仁爱”,“双目”对“此生”,“彼岸”对“今宵”,“那日”对“台湾”,“柳绿”对“桃花”等等。在诗钟中,虽没有规定形容词不能作动词,但是形容词动感不如动词,会造成上下比不平衡,应尽量避免,俗云“差半字“。如“抑”对“明”,“去”对“平”等等。2.钟意有错或不解。如“统领朝纲勤问政;归承帝业早安民”,没典故的“归承帝业”,不知谁在“归承”。“统领江山开帝制;归清土地慰民心”,“开帝制”与时代不合,“归清土”地不知何意?“归隐山间寻古迹;统临谷底伴真人”,统临(即统领)百姓都去谷底当道士?亦是不妥。3.门类失衡。如“统一”对“归根”中“一”“根”,为数词对植物类;“青史”对“忠魂”,“一处”对“今时”,“莺”对“日”,“精兵”对“白壁”,“中国”对“一家”,“故里”对“王旗”,等等。4.生造词及其他。诗词的用词历来有争议,但用词也有原则,首先应当是被各类字(词)典收藏的,或古诗词中曾经用过的;其次,人类在发展,词也在发展,要形成共识的词才可用。但如“统水”“统壑”“统哉”“统韵”“统隐”“归煮”“统下”等是何意?出处又在何方?颇使人费解。另,在用典上要化典于无形,僻典应注解,如“统旄”“囚羊”未注解,费思猜;在针对人的对仗上,姓氏一定要对姓氏,不可对庙号及其他,如“周公”对“世祖”、“汉兵”对“谢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