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楹联的文史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2373
●谭全刚

  

  中国楹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始终凸显其佐证历史、资治政务、教化育人、陪衬环境、传承文明的文史价值。

一、佐证历史,芳华史志

浩如烟海的中国楹联中, 无论是长联还是短联,都有不少联家以联述史、以史证人、证事、证物,使人们读联思旧,读联动情, 因联起兴。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结庐河南南阳,而湖北襄阳的西隆山古隆中, 也有诸葛亮的遗迹,于是引起了两地的纷争,直到清代咸丰年间,南阳郡守顾嘉蘅便撰写一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联语首肯了诸葛亮的功绩, 他对朝廷忠心不二,效忠于先主后主,而且他『名高天下』,是属于全中国的贤臣良相,两地何必为此争论不休。 此联平息了一场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争论。此联的特点:一是概述了诸葛亮的功绩;二是凸现了南阳、襄阳两地对名人居处的纷争;三是作者以联息纷争,产生了长久的文史效应。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仿照此联形式改写成一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联语意义超出了原联的范围, 使之具有格言联的作用。

  又如江苏淮阴县清江浦禹王台联:

  洪水想当年,幸怪锁洪湖,十万户饭美鱼香, 如依夏屋;

  清时思俭德,祝神来清浦,千百载泳勤沐泽, 共乐春台。

  此联追述了当年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即是说上古年间,洪水泛滥,幸有大禹治水,把水怪巫支祁锁进洪泽湖,现在千家万户才有饭美鱼香的生活, 像依靠一个巨大的食器一样;虽然丰衣足食,在清平岁月不能忘记勤俭的美德。

  又如近代民主革命家、 思想家章太炎在一九零五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作的『贺慈禧寿讽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三无。

  联语阐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大权独揽的历史事实。在她统治期间,对内欺压人民,侵剥人民脂膏。 对外屈辱,丧权失地,使全国人民深感国耻。全联名为贺寿,实为讥讽。

  再看长沙岳麓山爱晚亭长联:

  爱日喜雨,蒸润着锦绣河山,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寻汉魏最初胜迹,览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兰,岂惟赏心憩足,岁月莫蹉跎,值兹风和景淑,且登临看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晚烟朝霞,烘笼过繁华厦宇,溯三千年历史,数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乃周秦以还贤哲,皆吴楚群知硕彦,当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平生须砥砺,到此游目骋怀,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

  此联一百九十个字, 上联描写麓山四周绮旎风光,下联纵谈历史,三千年演变,廿四代英豪,伍员鞭尸,屈原忧国,毛泽东评论兴邦,证史证人,一览分明。

  又如,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零年十一月题反『围剿』誓师大会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操胜券;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此联溶进了作者游击战争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 佐证了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

二、资治政务,教化国人

中国楹联自始至终有着资政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手书赠给挚友杨子惠的那副对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此联原是由明代名士杨继盛与权奸仇鸾,严嵩等斗争,誓死不屈,临刑前,在狱中墙壁上写的两句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人曾将此两句诗悬挂北京宣武门外松筠庵杨继盛的故居。李大钊见联动情,将它略加修改,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对后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都有资治的效应在。

  又如, 清代四川布道按察使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的对联:

  能攻心, 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 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突出了诸葛亮的攻心策略, 下联说后来治蜀要审时度势,宽严相济。有学者分析, 此联是对当时四川巡抚岑春煊的讽谏。 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央成都会议时,特地点评此联,直到晚年还要四川领导好好读一读这副对联, 说明此联对各级领导的巨大资政作用。

  又习近平总书记于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与山东菏泽县领导座谈时引用清代县令高以永为南阳内乡题写的县衙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引用胡耀邦同志改写的南阳武侯祠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号召全党同志学习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壮志情怀。

  中国楹联的教化功能古今都有许多的例证。例如明代兵部尚书袁崇焕的自题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告诫人们心术要正, 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 言行要好,给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形象。

  又如周恩来总理的自勉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又如历史学家范文澜的治学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又清代两广总督林则徐的自勉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题赠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又徐特立作的题赠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些联语都成为许多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三、陪衬环境,烘托景观

中国楹联的文史价值在陪衬环境、烘托景观方面,是其它文学样式难以比拟的。古往今来, 中国楹联不论是长期悬挂在庙宇、宫廷、殿堂、名胜古迹的楹柱上,还是短时间用于婚丧嫁娶、节庆会堂间,它都能起到陪衬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景观、引诱客人的作用。 如衡山南天门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庐山仙人洞碑亭联: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黄山玉屏楼联:

  高阁逼层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北京颐和园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又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面轩窗宜小坐;

  一湖风月此平分。

  再如孔府大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岳麓书院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崇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上述这些名胜对联, 在我国文史发展的长河中泛起了一朵朵绚丽文明的浪花。

四、传承文明,昌明社会

中国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血脉,它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具有重要的担当作用。

  例如岳麓书院门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此联为清代进士袁岘冈作所,『惟楚有材』语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惟,古时惟、唯通用,楚,战国七雄之一,辖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此处单指湖南。 此联短短八个字,却传承了岳麓书院的千年历史文明, 意为楚国人才众多,此处尤为兴盛,三湘学子常因此联的勉励而奋发自强。

  大家知道,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自从公元六七年佛教传入中国后, 道教地位便日渐下落, 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有一年游览庐山发现山上山下都是佛教寺庙,香火甚旺,他有感而发道: 『遍庐山而揽胜者,皆佛寺也,求为道观惟简寂观数楹而已。 天下名山,强半如是,释道应作平等观…… 』他便撰写一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

  世间好话书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祖传。

  李光地此联为传承我国佛道文化,成为一副佳联。 后来戏剧家李渔将上联的『供』字改『栖』字,将下联的『书』字改为『佛』字,『谛』字改『论』字,『祖传』改为『仙师』,这一改后人便把此联视为『绝唱』。

  又如清朝嘉庆年间, 著名学者阮元在杭州创办论经精舍,撰写一副门联:

  公羊传经,司马纪史;

  白虎德论,雕龙文心。

  上联『公羊传经』与『司马纪史』自对。 『公羊』, 系指春秋时代的公羊高,『司马』系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传经』即是说解说儒家经书,公羊留有《春秋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纪史』是指司马迁的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

  下联以两部名著自对,《白虎德论》指《白虎画德论》,名《白虎通义》,汉章帝召集学子讲论为文,由班固编纂而成。《文心雕龙》是南梁文学家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 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

  此联把我国四部古典名著嵌入对联,实在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副上乘佳作。

  又如,明代万历年间,抚州新任知州邀集临川四个才子在酒店畅钦,知州指着远处宝塔出一上联: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

  四才子之一的罗万藻无意中见书童翻看《通书》(皇历)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此上联妙在巧借方言谐音『容』『庸』、『鹤』『学』暗中嵌入《中庸》、《大学》二本书名。 下联巧借『里』与『礼』的谐言,暗嵌《礼记》、《春秋》二本书名,工稳贴切,确属传承中华文明的对联佳构。在现当代千千万万副中国楹联中,亦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许许多多继往开来、传承中华文明的上好佳联。 如一九八四年第三届全国迎春——长城主题征联一等奖联:

  四序更新,巍巍乎,万里长城,三春不老;

  一元复始,灿灿兮,千年古国,九鼎生光。

  湖北省黄鹤楼文化理念主题词征联二等奖联:

  峡开九派腾云鹤;

  诗冠一楼醉古今。

  湖南省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征联一等奖联:

  少壮早知名,缅怀卅载征尘,伟绩千秋昭史册;

  奇冤终得雪,笑看九州春色,心香十亿颂花明。

  全国第五届『环宇大团圆』主题征联一等奖联:

  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神州期大统,终成伟业炳千秋。

  『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一等奖联: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又一九九九年北京市国门第一路征联一等奖联:

  此去乘风,万里鹏程云作伴;

  重来有日,五洲胜友德为邻。

  又一九九五年湖南首届国际龙舟锦标赛一等奖联:

  豹变三千,革故鼎新,欣看赤子乘风日;

  龙飞九五,云蒸霞蔚,合是传人破浪时。

  又二零零一年河南省『轩辕杯』全国联赛一等奖联:

  昂首颂轩辕,伟绩丰功,百族骈臻怀盛德;

  并肩兴社稷,宏猷特色,九州崛起振雄风。

  上述各种对联,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将会起到继往开来的推进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