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联话呼延村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314
●李劲松

  ●李劲松

  太原北部有个村子叫呼延村,村东是崛围山,村西是汾河水,有联赞曰:

  到此一游,踏青自是心情好;

  望村三赞,寻胜依然气象明。

  眼望呼延村方圆左右,一派田园风光,吟出一联:

  肥田沃土躬耕者;

  短棹扁舟垂钓人。

  一派生机勃勃,无穷遐想悠悠。联赞:

  分明画里诗中景;

  好个依山傍水村。

  呼延村是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街办最大的村子,东面的崛围山,有一副联是这样描写的:

  傅青主当年筇杖芒鞋,诗囊在握,拾级而行,任白云红叶漫随,胜境秋山题不尽;

  窦大夫封地开渠兴利,烈石无崩,寒泉可饮,与苍柏古祠相映,清游乐处醉忘归。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赞语。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山先生当年为避尘俗,曾于崛围山小居。村的西面有汾河水,联云:

  把酒对清流,忆几番诸侯顿首,群彦题襟,久住蛟龙天地阔;

  凭栏收远翠,更满眼高岸朝霞,汾河晚渡,相看鸥鹭古今殊。

  汾河边,引汾水而成一片映山湖,赏心悦目,有感而发,以集句成一联:

  水草远含青翠色;

  小鱼双并锦鳞行。

  湖心有岛,岛上有亭,再集句曰:

  亭外忘归路;

  波平便泛舟。

  景情尤切,对仗稍宽。

  有呼延村修复映山湖碑记:“晨曦崛围气象万千,夕照宝塔,塔影倒湖中,塔似神笔抒天地,湖如墨砚藏龙虎。”湖的北岸边有用灌木植就一行大字:“塔似神笔湖是砚,呼延人们创伟业”,每个字占地20平方米左右,可惜,这个有点像口号,可改作一上联:“大业展宏图,塔为神笔湖为砚;”这样的话,字词平仄于句中相谐一点。

  在呼延村中,古老的建筑有寺、庙、堂、台。寺是崛围寺,建于唐代,规模可观,香火旺盛。撰一联赞之:

  善恶分清,十二因缘皆果报;

  慈悲相助,三千世界自光明。

  庙是龙王庙,龙城的龙王庙:

  祈风调雨顺;

  祝国泰民安。

  龙王庙里有钟鼓楼,相传铸钟开光时,道士嘱咐守庙人,要在子时敲响第一声钟。守庙人不到子时便敲响铸钟,道士在这个时候正走到太原城的钟楼街,钟声便只能传到钟楼街,本来还可以传得更远。联云:

  莫叹晨钟不止;

  相期霞履更长。

  龙王庙的“呼延钟声”是太原过去的一大景观。值得欣慰的是,龙王庙那里还有一株唐槐依旧枝繁叶茂,为太原市现存最古老的槐树之一。欣然以“唐槐”二字为鹤顶集句联曰:

  唐虞世远精神在;

  槐柳风微轩槛凉。

  与崛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

  登场戏虽为粉墨;

  绕梁音则是文章。

  另有一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撰联曰:

  杨枝度苦厄千千万;

  甘露洗尘埃一一无。

  水月观音水月明,观音菩萨是端庄柔美的,关公大帝则勇猛威严。呼延村村东头通往崛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关帝庙,历史也十分悠久。联云:

  俎豆渊源,不教根祖穷香火;

  忠诚仁勇,每向春秋秉烛光。

  话说回来,呼延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呼延村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杨家将抗辽时,在太原西山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该村。元代称呼延社,清道光《阳曲县志》作呼延村。

  近期获悉,呼延村已被列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名录》。开始了新的里程碑。补文中之上联而赞:

  大业展宏图,塔为神笔湖为砚;

  呼延存正气,山有厚藏水有灵。

  时下有关太原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的消息,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又逢自己正经历“煤改气”拆迁,深有感触,遂作一联:

  城市之新,非为一拆了事;

  民生以厚,不忘重建初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