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 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原址在今西大街北广济街口,与鼓楼东西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由巡抚龚懋贤迁建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通高三十六米。
清代以前, 钟楼上有无楹联, 不得而知; 从目前有关钟楼的记载上尚未发现。
民国时期, 钟楼曾临时贴过这样一副楹联: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身先死;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命已亡。
据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来自秘密战线的报告》记载,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深夜, 西安钟楼挂出这副大对联,从楼顶直垂到地面。 横批是: 【纪律严明】。 刘戡,原为胡宗南部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严明,原为整编第九十师师长,均在宜宝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徐保是胡宗
南部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在宝鸡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这副对联是西安情报处的群众王竞秋和薛定夫商议, 由薛定夫执笔写的。连夜让人贴到钟楼上去。对联嘲讽了反动势力,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心的向背。
一九八六年笔者第一次到钟楼采访时未看到楼上挂有楹联。 二零零五年六月笔者再次登上钟楼收集楹联, 当时上面共悬挂六副楹联, 至迟一九九七年下面这些楹联就悬挂了。
二层北廊楹柱两副:
钟号景云鸣彩凤;
楼雄川口锁金鳌。
中柱,隶书,张过撰,宫葆诚书。 景云:即景云钟,唐睿宗李旦景云年间铸造,悬挂于西大街景龙观里。 后唐玄宗于天宝二年在此建钟楼,将钟安置于楼上。现景云钟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钟亭内, 保存完好。 川口:传说长安城下有条大川,川内藏有一条大鳌鱼常兴风作浪, 明代修筑的钟楼恰好镇住川口,不让鳌鱼作怪。
侧柱挂的是:
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
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行书,高立民撰联,书者不详。
二层东廊楹柱一副:
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
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中柱,行书,樊川撰联,卫俊秀书。
二层西廊楹柱一副:
十代京畿,六合一统;
九州奥域,八水分流。
中柱,行书,张骅撰联,书者不详。 十代京畿: 指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长安建都。 六合: 天地四方。 奥域: 即奥区, 腹地。八水: 围绕长安城的泾、 渭、浐、 灞、 滈、 潏、

二层南廊楹柱一副:
古城遗韵承天宝;
新凤开元焕物华。中柱, 行书, 茹桂撰书。
二层内厅北面楹柱悬长联一副:
八水绕西都, 自轩圣奠基而后, 周龙腾,秦虎视,汉振天声,唐昌伟业,猗欤盛哉! 赖雍土滋根,繁荣华胄,历五千载治乱兴衰,古国犹存,继往开来扬大纛;
四关通异域, 迨清廷败绩以还, 俄蚕食,日鲸吞,英驱巨航,美耀精兵,呜呼危矣! 喜延河秣马,再造神州,集十亿人经营创建,新风蔚起,图强致富展鸿猷。
主柱,行书,霍松林撰书。 注: 雍土: 古时长安属雍州,故称雍土。 大纛: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秣马:秣,饲料,【秣马】,指喂养马匹。 《诗· 周南· 汉广》: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秣马】, 即【秣马厉兵】,意即准备战斗。
二零一六年七月五日, 笔者再次登楼时,发现原悬挂联除北廊张过撰,宫葆诚书的【钟号· 楼雄】一联和内厅霍松林撰书的【八水· 四关】一联仍保留外,其它悬挂的楹联已被撤换,而新增了八副新联。二层北廊中柱仍保留: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侧柱新增一副:五千年城阙仍雄,河山永固;八百里钟声犹壮,岁月长新。边柱,隶书,解维汉撰联,樊奎书。
二层东廊楹柱两副:
中柱一副:
八百秦川十万客;
千年古都独一楼。
行书,张军峰撰联,西安石心剑书。
侧柱一副:
疏钟悠扬, 迎接紫气, 云蒸霞蔚照秦川;
彩楼明丽, 沐浴东风, 花团锦簇映古都。
篆书,李顺年撰联,垂云斋主人德强书。
二层南廊楹柱三副:
中柱一副:
傲然卓立识经纬;
锐意推新惊世殊。
篆书。 李培深撰联,振羽堂陈兆朋书。
侧柱一副:
钟声破晓,三秦大地迎日出;
鼓韵和风,千载古都伴月明。
行书,郑育林撰,施启文书。
边柱一副:
古迹可寻, 光阴难再, 宫阙楼台追往事;
终南不老, 渭水长流, 诗文钟鼓入新声。
行书,王天性撰联,张之书。二层西廊楹柱两副:
中柱一副:
百二秦关斯楼镇;
万千江山此钟鸣。
行书,李希仲撰联,何鹏书。
侧柱一副:
气宇轩昂,钟鸣万里长安韵;
风姿靓丽,楼筑三秦盛世春。
行书,冯生玉撰联,掩熏斋王保安书。
这些楹联的悬挂,从一定程度上描写展示了钟楼的丰富内涵,挖掘阐释了长安乃至三秦的文化底蕴,为钟楼名胜增色不少。
一般说来,楼阁必有妙联点缀。 名楼通常是名联的天下。 且看那一层层抱柱上楹联匾额字字珠玑,意境高远,凝聚着景点的丰厚文化内涵,为名楼名阁增光添色。名楼名联代代相传,千古不泯。不仅流传坊间口传心唱,而且载入史册万代流芳。楼阁楹联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第一、抒怀真切。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第二、意境高远。 凡流传久远的楹联, 都具有内涵丰富、艺术感染强烈的特色。雄伟壮阔为楼阁联的典型特征。一副高品位的楹联,必须是意境宏开或深含哲理。意境是对联的神韵,没有意境的对联无疑会枯燥无趣, 味同嚼蜡。第三、用典出新。凡称名楼,自有不同凡响的来历和典故,各有千秋,流传千古。
岳阳楼以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而盛名天下; 黄鹤楼以铁笛道人故事、吕洞宾跨鹤飞天传说、唐代崔颢一首《七律· 黄鹤楼》诗使诗仙李白题诗搁笔而声名大振; 滕王阁以唐初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名扬中外; 大观楼以清代孙髯翁的一副长联而步入名楼之列。 文依楼传,楼因文显,并誉千秋,屡废屡兴,迭放光彩。 许多名楼楹联都通过用典,使内涵厚重。 第四、辞采焕然。楼阁联中,有不少文辞优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拨人心弦,发人深省,激人心志,催人奋进。
对比诸多名楼的楹联总量和艺术高度,西安钟楼无疑略逊一筹,应该加大开掘深度和收集广度, 尤其是历代名士登楼的典故和题咏, 对今人新作宜严把质量关, 尽量杜绝不合格的作品和平庸之作, 并持续搜集积累和展示意境高远的作品, 从而更进一步丰富和弘扬西安钟楼的文化内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