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让遗风百代扬———无锡泰伯墓联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6005
●解维汉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梅村镇风景秀丽的鸿山。 泰伯(亦称太伯),商末周国(今陕西岐山县一带)人,是周太王的长子,有弟仲雍和季历二人,以『三让王位』享誉后世。

  泰伯墓由吴郡太守糜豹督办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一五四),历代都有修建。 前有主殿仰止阁,四层高十九米,供泰伯冕旒朝笏铜像,两柱有联:

  千秋让德长存,祖基重光,鸿山胜景扬中外;

  万众英贤共仰,世家首列,青史高风颂古今。

  墓坐北向南,前有月牙池,池后有元祐七年(一零九二)赦建石牌坊一座,上刻宋哲宗御笔『至德墓道』四个大字,有联:

  人间天上唱高义;

  古往今来歌至德。

  坊顶镶『古皇山』篆字火焰牌。后面即为清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所建享殿,门柱刻着嘉庆时金匮县令齐彦槐的题联: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殿中屏风上刻有泰伯圣像, 高悬乾隆题书『三让高踪』横匾,东壁上保存着因叔父篡位出逃的建文帝的『凭吊诗』,西壁上有张国明撰写的泰伯墓《迎享送神辞》三章。 殿后是四角攒尖顶墓碑,阴刻『泰伯墓』篆字。

  《题泰伯墓东壁》:

  远隐停骑泰伯乡,

  仰瞻墓宇法先王。

  避荆不为君臣义,

  采药能全父子纲。

  八百周基无足贵,

  千秋俎豆有余香。

  深惭今日争天下,

  遗笑句吴至德邦。

  再沿台阶登临墓道最高处, 便见青石护砌的封土墓墩,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柱顶各雕石狮,栩栩如生。东侧立明弘治十四年(一五零一)国子监丞杨文所书《重修泰伯墓记》, 北侧立明天启三年(一六二三)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所撰写的《泰伯墓再次重修记》。 山下梅村镇有泰伯故居改建的泰伯庙,为泰伯墓组成部分,又称至德祠、让王殿。 大殿系明弘治十三年(一五零零)无锡知县姜文魁修建,有两副对联:

  让国亦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

  兴吴应作祖,顿教草昧启文明。

  勾吴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

  迁史世家第一,云礽衍绪,华陂崇祀惠无疆。

  殿前石坊刻『至德名邦』四字。

  何谓『泰伯三让王位』? 泰伯得知父亲古公亶父有意要将周家天下传给幼子季历之子姬昌,为不使父亲为难,携弟仲雍在父亲生病时假托下山采药而从岐山出走,来到西面二百多里陇县附近的吴山。泰伯、仲雍入吴山不返,季历就被改立为太子。 此为一让。 不久古公亶父因病去世,泰伯、仲雍赶回来奔丧,季历遵父遗嘱要将王位归还给泰伯,泰伯坚辞不受。 泰伯见几次避让都不行,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和西吴的族人远走高飞,举族南迁江苏无锡梅里,拓荒耕地,开渎理水,传播中原文化,泰伯、仲雍在梅里,随当地习俗断发纹身,以示永不为周君。 百姓慕其德义,『归而从之者千余家』,拥立他为王,国号句吴(『句吴』,同『勾吴』)。 泰伯奔梅里后,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 此为二让。 大约公元前一一九三年,季历被殷朝第二十九代商王文丁杀害,季历之子昌请泰伯回中原继位,泰伯再次让位于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此为三让。 泰伯建都筑城梅里,一直不称王,只让人称『伯』,并没留下后代,为的就是把王位让给弟弟仲雍。 泰伯死后,仲雍继位,后又代代相传。孔子曾对泰伯礼让王位、开创吴文化的功德给予极高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至此,泰伯被后人奉为『至德』。 据《三让王墓志》载: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三二三)正式册封泰伯为『三让王』,御制至德碑。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六三九),诏礼部尚书韩太冲,再次扩建泰伯墓、门、殿等,御赐金香炉、花瓶、香盒器皿,永远供作祀用。

  古吴国包括今江苏、上海大部,浙江、安徽的一部分,其发祥地是三千多年前的古无锡一带。 泰伯来到这里,带来了先进的黄河文化和耕作技术,带来了最早的文字,教会当地人种植粮食,饲养家畜,放鸭养猪,开河筑城,织布缝衣,使得原本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梅里地区摆脱了蒙昧的原始状态,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 自泰伯开国,都城梅里经历了二十三任国君,持续五百多年,后来由吴王阖闾迁往姑苏城。今天的大江南早已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饮水思源,泰伯功不可没。

  在父子争位、兄弟阋墙的世道里,泰伯的谦让美德难能可贵。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诸多诗文赞颂泰伯『三让』高风。如明代高攀龙《泰伯乡》诗:

  锡山梅里等灵光,

  三让遗风百代扬。

  古柏凌云崇墓宇,

  新祠映日蔼馨香。

  雍雍世号文明地,

  肃肃人尊礼义乡。

  江左由来声藉甚,

  遥知至德足流芳。

  唐代诗人陆龟蒙诗《和袭美泰伯庙》:

  故国城荒德未荒,

  年年椒奠湿中堂。

  迩来父子争天下,

  不信人间有让王。

  皮日休诗《泰伯庙》:

  一庙争祠两让君,

  几千年后转清芬。

  当时尽解称高义,

  谁敢教他莽卓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