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故郡地处楚南,天造地设,人杰地灵,具有许多我国农耕文化、楚汉文化、湖湘文化的历史典故。 故特地仿效国学经典书籍《龙文鞭影》的文体样式,一组二典,四言对偶,分农耕文化、楚汉文化、湖湘文化、仙释神话四个方面,撰写《郴州历史典故联语》二十二副,典故四十则,以飨读者。

一、在农耕文化方面
赤制耒耜;帝拾嘉禾。
上联:赤制,炎帝侍臣,《中国神话传说》『耒山』,清李元度重修《南岳总志》卷十引《湘衡稽古》:『炎帝之臣赤制氏作耒耜于郴之耒山。《衡阳传闻》载:『神农及其后裔作耒耜于郴州耒山。』《大明一统志》注:『耒水出郴州耒山,耒水、耒山都因神农及后裔在此地作耒耜而得名。 』『耒水源头之一是出自汝城南耒山』《徐霞客游记》。
下联:『帝拾嘉禾』。《桂阳州志》在《衡阳稽古》引《管子》语:『淇田即骑田岭也… 桂阳北有淇江,其阳有禾仓嘉禾,炎帝之世,天降嘉禾,神农拾之,以教耕种,于其地为禾仓。 后置县名嘉禾。』有人考证全国只有一个嘉禾县名。
舜皇远眺;
张署谪吟。
上联:舜峰,在郴州临武县城西一点五公里处,传说当年舜帝南巡,登上现在的舜峰远眺,即操琴奏《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后人将舜帝到过的地方叫『舜峰塞』,坐过的石板叫『韶石』,并在此建『虞帝祠』。下联,张署,河间(属河北省)人,以博学拜监察御史,因谏减免关中徭役赋税于贞元十九年贬为临武县令,次年作七律《赠韩退之》:
九疑峰畔二江前,
恋阙思乡日抵年。
白简趋朝曾并命,
苍梧左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水,
鵩鸟闲飞露里天。
涣汗几时流率土,
扁舟而下共归田。
神农进洞;
不退劝耕。
此联讲南岭奇洞——万华岩典故。万华岩在今郴州市北湖区坦山村,洞边有石墙壁画,并有『神农伏羲塑雕』。传说神农南巡时,拾嘉禾以后,曾进万华岩洞培育谷种,造福百姓。当时有仙女游洞见神农大汗淋漓,干渴不已,仙女便用荷叶暗送泉水,神农喝不止渴,仙女便盗玉帝宝杯,神农饮水不干,直到百姓开渠造田,种下稻谷。此后,万华岩周围年年丰收。下联:不退,即赵不退。 万华岩入口处有一块《坦山劝农记》碑,碑文记述了南宋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郴州太守赵不退奉旨劝农的事迹,被称为『中国农耕文化第一碑』。
神农采药;
安邑赶春。
此联说的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同光年间(九二三︱九二六),今安仁县城(原名香草坪),群民择日祭神。宋咸平五年(一零零二)徙县治于此,定每年春分节为『赶分社』。《中国实业志》载:『这里有一种特别风俗,每年春分、春社两节,四处商贾云集于洲上,竞其物以发售』。《安仁县志》载:『祀社神以祈谷,是日宜雨。 』社神,即炎帝神农。相传神农在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教化乡民,方圆百里人民都慕名来安仁采药求医,民风纯正。
二、在楚汉文化方面
三侯祭帝;四宦入朝。
上联:三侯,汉代重臣王陵、周勃、樊哙。《史记》载:『汉元元年四月,诸侯罢战下,各就国。 』后项王出之国,攻入徙义帝。曰『古之帝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 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江中。 』又载:『项羽杀义帝于江南,汉王告诸侯,皆缟素亲为发丧,三侯王陵、周勃、樊哙授方千里,居上游,临长郴,安厝义帝。 』
下联:四宦,即明代朝臣曾车遂,永兴人,成化进士,官刑部主事,转员外郎,后任绍兴知府。 他的三个儿子都为明成化和宏治进士:曾全任四川嘉定官知州、曾介为户部主事、曾念为大成知县户曹河南司主事。人称『一门四进士』。
子龙取桂;
诸葛屯兵。
上联:子龙即三国蜀将赵云,《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说刘备攻下零陵后,派赵云攻取桂阳,赵云设计擒得桂阳郡守陈应,又假放陈应回郡劝降捉了战将赵范,轻取桂阳。
下联:讲诸葛亮屯兵侯憩仙的事迹,《永兴县志》载:『诸葛武侯平桂阳,即时率兵驻此,故名侯憩山。又名计山,言在此筹计也』。 侯憩仙位永兴县樟树乡与耒阳交界处。
张飞巡耒;
凤雏办公。
上句:张飞,三国蜀将,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孔明三气周公瑾,凤雏醉酒耒阳县』中说,庞统,号凤雏,他不满刘备不重视自己,知耒阳县后整日饮酒不理公事,张飞来巡,怒斥庞统不理政事,庞统将到耒后一段时间的公务找来,半日内即办理完毕,张飞大为震惊,当场拱手揖敬,并向刘备举荐。汉代耒阳属桂阳郡(今郴州桂阳)。
杜甫圣诗。
上联:蔡伦,字敬仲,桂阳(今耒阳)人,东汉明帝末年(公元七五年或七六年以前),在洛阳皇宫为宦官,曾兼任尚方令,中常侍。蔡伦造纸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被称为『蔡侯纸』,蔡伦井在今桂阳县城,井旁有一石雕圆盆,上刻『蔡伦制』三字,属汉时造纸遗物,距今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耒阳县城建有蔡侯祠,宅门悬一短联:芳池月印; 古宅风存。
下联:杜甫,唐代诗圣。曾十分向往郴州。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还想看望在郴州当刺史的舅舅崔伟,崔伟来郴之前,杜甫就写了《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一诗,最后四句为:『郴州颇凉冷,桔井尚凄清。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 』公元六七九︱七七零年,杜甫全家乘船泊向郴州投舅,在船上写了《将至郴先入衡,欲依崔舅于郴》全诗八十四句,四百二十字,中有『此行急暑雨,厥上阐清凉』句,因阻雨未到郴州。 后来又因行舟『涨泊于方田』(耒阳方田)涨端阳水,加之大儿病逝,又未达郴州,杜甫则在船上饥寒染病逝世。
李陵射箭;
寇准吟诗。
上句:史载,便江上游黄窾附近有弹子岩,属丹霞地貌蜂窝状岩体,传说汉时李陵率军南下征伐百越蛮匪叛乱,路过弹子岩,用箭射成多孔,为永兴古八景之一。
下句:寇准,陕西渭南人。北宋景德年间(一零零四年)拜相,封莱国公,因与奸相丁谓不睦,罢官,乾兴元年(一零二二年)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乘船路过便江,驻足永兴驿站,写了《经郴州永兴驿》诗:
昔拥双旌在城,
今朝孤馆语同名。
三级节点。三级节点主要是对水域附近资源点的介绍以及交通指引,安全提示,珍惜动植物,特殊地质地貌景观,文化景观、历史遗迹的介绍性解说和警告性解说。比如对于黄鞠灌溉工程的资源点介绍等。
天遥秦树无因见,
极目空饶怅望情。
昌黎经此;
无量出家。
上联:昌黎,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永兴县志》载:『昌黎经此』四字,有阴刻和阳刻两幅,阴幅如屏,阳幅似锦,排列各异,字大五尺见方,苍劲有力。实是难得珍品。『昌黎经此』刻在离永兴县城便江上游湘洲北岸的侍郎窾崖壁,此处有历代官宦题刻二十多方,被称为摩崖石刻博物馆。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三日,国务院公布侍郎窾摩崖石刻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联:无量,即无量寿佛。永兴开元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相传被宋徽宗追封为无量寿佛化身释全真(周宗慧),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唐天宝三年(七五一)在永兴开元寺出家,初参杭州径山道钦禅师,后于广西全洲湘山创净土院任住持,咸通八年(八六七)二月十日圆寂,曾受宋徽宗、宋高宗、宋宁宗、宋理宗,清康熙、清咸丰六位皇帝加封为『慈佑寂照妙应禅师』。
三、在湖湘文化方面
韩公题序;廖士刻碑。
此联说的韩公,即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仙岭历来是道教场所,苏仙岭中观——景星观,在唐代是著名道士廖法正(郴县人)的住处,他通经史,善方术,精医道,性清高,曾被唐懿宗召为御医,被封为『元妙真人』。廖道士在朝廷时,曾与韩愈相识,唐顺宗永贞九年(八零五),廖道士在南岳修道,恰与获赦回朝的韩愈相遇,二人长谈不散。 相别时,韩愈作《送廖道士序》相赠,廖道士获序如宝,回观以后,请工匠将全文刻于石碑,至今尚存。
义帝陵寝;
天国扩军。
上联:『义帝』,即楚怀王,熊心,项羽为做关中王暗令九江王英布击杀义帝于便江,刘邦灭项称帝后,即派王陵、周勃、樊哙往郴县吊祭义帝,三侯在便江森江口吊祭义帝后护送其尸骸到郴州安葬,后人有联云:
楼头有伴应归鹤;原上无人更牧羊。下联,『天国』即太平天国,清咸丰元年八月十七日(农历七月十二日),太平军占领郴州,召开庆祝大会,并提出了扩军的口号,时有天地会万余人、采矿工人千余人参加太平军。 太平军首领洪秀全为庆祝大会书联云: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伯康览胜;
韩愈赋诗。
此联是讲唐郴州刺史陪同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游览郴州名胜北湖的典故。 北湖在郴州市中心北湖区境内。 唐贞元二十年(八零四年),韩愈在监察御史位上,因上疏《论天旱人饥状》得罪唐德宗,被贬广东连州阳山县令。张署同时贬为临武县令,次年德宗逝,顺宗继位,大赦天下,韩愈、张署同在郴州待命回朝。期间,郴州刺史李伯康常伴韩愈游览郴州山水名胜,还在北湖兴建草亭,陪韩愈观看叉鱼,韩愈乘兴作《叉鱼赋》达三百零五言,中有『文客将先赋,篙工喜尽谣』句。
宗元作记;
茂叔爱莲。
上联:宗元,即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贞元二十一年(八零五),在监察御史位上,因参与政治革新未成被贬为永州司马。他久慕郴州山水名胜,多次来郴与杨於陵、李吉甫相会,并留下《永州八记》等多篇诗文。其中多篇还被列为中学语文教材。
下联:茂叔,即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世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县人。在郴为官九年,庆历六年(一零一六)任郴县知县,四年后任桂阳(今汝城)县令,熙宁元年升任郴州知州,尊称『理学尊祖』,曾著《太极图说》和《通书》一图一文叙述宇宙生成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修养方法等,在郴为官时,政务之余创作千古美文《爱莲说》。他曾在庐山创办濂溪书院,后郴州各市县都创办有濂溪祠或濂溪书院。
苏轼题跋;
秦观填词。
此联是说郴州苏仙岭的『三绝碑』,即秦词、苏跋、米书。北宋绍圣三年(公元一零九六年)秦观(字少游),因新旧党争被贬到郴州,第二年登苏仙岭后在郴州旅舍作《踏莎行》词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本自统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见秦观词,读后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莫续! 』并将此语写在扇子上。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抄下苏跋秦词,到南宋咸淳二年(一二零六)郴州知军邹恭获得米芾书法,特命出色工匠石刻摩崖,成为流传千古的『三绝碑』。
曹公作赋;
霞客探岩。
上联说明代县邑名士曹学为湘南名刹观音岩所作的《观音岩赋》,长六百言。
下联讲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年间(一六三七)曾探访观音岩,在《楚游日记》中写道:『余览山水之胜,过午不觉其馁…… 饭毕,已十五里,为观音岩,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有石崖腾空,上覆下裂。直滨江流。初依其足,叠阁两层,阁前有洞临流,中容数人,由阁右悬梯直上,袅空挂蝀,上接崖顶,透隙而上,覆顶之下,中嵌一龛,观世音像在焉,岩下江心,有石狮横卧中流,昂首向岩,种种绝异。 』
杨荣选美;
成祖赠联。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文化,影响广泛深远。永乐年间,侍讲大臣杨荣奉旨到民间选美,当时桂阳(今汝城)县岭秀村中头坳阮家一女子被选中入宫,深得明成祖(朱棣)宠幸,成祖便撰写一副对联赠送给阮家,联云:日明月明,大明一统; 君乐民乐,永乐万年。
玉麟文庙;
太后龙居。
上联:玉麟,即彭玉麟,字雪琴,湘潭人,清兵部尚书。 他曾为临武县文庙撰联云:
鲁壁藏经,道阐关、闽、濂、洛;
杏坛定著,统传虞、夏、商、周。
关、闽、濂、洛,指宋明理学四大门派。
下联:说清慈禧太后为桂东贝溪戏台背(聚龙居)所撰的对联,云:霁月光风,况此胸臆; 春葩丽藻,粲开齿牙。
谢岩作记;
弘祖观山。
上联:谢岩,宋代学者。东江湖兜率岛南端有『楚云仙庵』,《兴宁县志》记:『楚云仙庵在南乡兜率岭,每年春求丰屡验。 』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载:『永岩结僧舍数椽,邑州判李元得书﹁兜率灵岩﹂四字额于上,苍古峭拔,与岩相称』。老僧云:『太上老君住处称兜率宫,﹁兜率﹂二字,乃知足,妙足也。 』宋绍兴元年谢岩游兜率岭作《兜率岩记》,收入《天下名山记》中。
下联:『弘祖』,即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观山』,观览郴江口的飞天山。 这里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属丹霞地貌,红山绿水,秀峰险崖,奇石怪洞,景妙观奇,素有『小桂林』之称,徐霞客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四月十一日游览郴江以后赞道:『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无寸土不丽。 』
四、在仙释神话方面
潘姑孕藻;苏耽升仙。
上联:潘姑,即苏仙母亲潘氏。永兴人,家住便江边的潘家园。传说汉文帝年间,潘姑长成,许配郴县某人为妻,尚未过门夫逝,一日在郴江河边浣衣,江漂五彩萍藻,捞起闻吸入腹而孕。 后在郴山一岩洞生下一男孩,白鹿哺乳,白鹤御寒。 长大后牧牛孝母,识药懂医。
下联:苏仙,即苏耽,苏仙从小聪慧崇孝,识百草,通医道,一心为乡民治病。一天突遇奇人,为他取名苏耽,授以仙术。即而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 』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 』一日苏告母:『上帝来招,耽欲去矣。 』母曰:『汝去吾谁养? 』乃封一柜遗(wei给)母云:『扣之随所需皆得,明年有大疾,庭前橘叶煎水,可取以疗众,亦足稍供甘旨。 』语毕,乘鹤飞升而去。
苏仙孝母;
方朔题碑。
上联说苏仙长成,事母至孝,常到便江买鲊鱼给母亲吃,便江边潘家园苏仙观下(苏仙外婆家),苏仙又种仙韭供母食。
下联:方朔,即东方朔,汉武帝宠臣,相传汉元封时,东方朔得知苏母活到百岁,便亲笔书就一个『寿』字,石刻于苏母山上。 《永兴乡土志》载:『寿字碑,在县东门外二里雷坛观下,相传汉元封时,东方朔所勒,经历年月既久为风雨所蚀,字迹漫漶,宋县令徐经复摩刻之,石壁峻削,两峰并峙,俯视江流,为前志十二景之一。 』
相仙采药;
陆羽品泉。
上联说清嘉庆《郴州总志》载唐宣宗年间(八四七︱八六零)郴人王相习医,乐善好施,儿子王锡继父业,医术长进,到长沙治病,称『扁鹊再世』,归郴如之,日餐松,夜饮露,后在长沙一山中隐居羽化,人道是饮露成仙。后人建有露仙观。宋郴州知军阮阅诗云:
寂寞荒坛枕水边,
长沙施药正千年。
松间风露如前日,
何事无人更得仙。
下联说『天下十八泉』,此泉又名『圆泉』,位于郴州城南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泉水从崖壁一圆窦中流出,汇至一圆潭中,故称圆泉。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此泉排位第十八泉。 至此『天下第十八泉』便闻名于世。
池塘陷万;
龙女牧羊。
此联传说唐仪凤年间,洞庭龙王之女因犯天条被贬到郴州姓万的员外家,备受虐待。 一日龙女放羊路遇进京赶考的柳毅公子,龙女求柳毅传书与父王,柳毅持龙女发簪划开洞庭万顷碧波,将书信传与龙王。龙王急派『独角蛟』至郴州接回龙女,龙女掀令水浪淹陷了万家。从此,『柳毅传书』、『龙女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古。
闯王入庙;
仙女成峰。
上联:『闯王』,即李闯王(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首领。 传说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后,最后逃至宜章南部莽山,在厥子坪建大本营,自己削发为僧,隐居在回龙庙,至今尚有造纸塘、木炭窖、炼铁渣、铸剑房等遗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郴州日报》作了专门报道。
下联:『仙女』,传说天宫七仙女中的三位仙女,不耐天庭寂寞,依恋莽山风景,下游莽山,忘了回宫而化为三座石峰,曰『姐妹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