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藏头截尾 回味开心——漏字联亦成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1128
●李安仁

  睿智联家喜欢幽默含蓄,常在讽喻讥谑联中,为表达某种意思,故意漏掉一些字,亦称隐字,读者须苦思冥想、细细琢磨,方能心领神会,也更添一番回味。

  先看藏头联,即把第一个字隐去,只用其余部分。如讽刺一秀才联:

  手绣凤;

  心雕龙。

  本词是巧手绣凤;文心雕龙,藏去首字,反其意为秀才文章无写作技巧,缺乏文采。

  再看截尾联,又称缩脚,即把词语末一个字隐去,只用其余部分。如讽刺一名叫吉生的庸医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成语是逢凶化吉、起死回生,隐去“吉”与“生”字,意思就成了请这位吉生医生看病,结果只能是无吉亦无生。

  又如讽刺钱谦益联:

  逸居无教则近;

  老而不死是为。

  钱谦益,明末江左三大家之一,降清,任礼部右侍郎,后被革职。晚年自号逸民,手杖上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为自己的变节和宦海沉浮自宽自解。正直之士因在其逸老堂两侧加上了上边这副楹联,骂他是禽兽、是奸贼。

  《孟子·滕文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此联首字嵌逸老,句末隐字,讽刺入木三分,妙趣横生。

  截尾也有比较复杂的。清朝有个贪官叫王士卿,他在任按察使时,有人送给他一副联∶

  士为知己;

  卿本佳人。

  此联表面上看似吹捧,其实不然,这也是引用典故的隐字联。《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北史》云:“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该官员系清皇室,因犯贪污被处死。此挽联漏掉的“死”和“奈何作贼”,正说明他是咎由自取,找死,另外也有惋惜之意。

  又如晚清时,康有为晚节不保,成为拥护袁世凯称帝的保皇党,国学大师章太炎十分愤慨,就作了副嵌名联: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典出《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典出《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妖孽”与“贼”字,世人很容易猜出是在怒骂康有为,讽刺十分辛辣。

  也有的对联既藏头又截尾。如北宋宰相吕蒙正,早年家贫,除夕曾撰书一联贴于大门: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此数字联使用谐音双关和隐字手法,表明自己家是缺衣(一)少食(十)、无东西,待人寻味,啼笑皆非。

  更有怪联骂袁世凯: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年!

  袁世凯于1916年一片唾骂声中,结束了他的83天皇帝梦。有人写了这副对联以作为对袁的“哀悼”,乍看算不上对联,莫说平仄不合,就是字也上下难对。“袁世凯”真正对不起“中华民国”,而仔细一想寓意就在这里。作联者正是运用了对联要“对得起”这一艺术程式,从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袁世凯一生的盖棺之论,运用之妙,回味无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