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别出心裁的春联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1820
●张国良

  

谐隐联

宋朝吕蒙正未发迹时,乃一介寒儒,这年过年眼看又要饿肚子,胸中自然有些感慨,于是就写了一副对联贴上: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是什么意思呢?招来许多人前来围观。原来这是一副谐隐联,上联隐了“一”谐“衣”,下联隐了“十”谐“食”,横批隐了“东西”,加在一块就是“没有东西,缺衣少食”,真够凄惨的,有谁能够发发善心把隐的部分补出来呢?

回环联

清末钟云舫,四川江津人,工诗文词,尤善楹联。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他家境贫寒,以设馆授徒维持生计。一年春节,他撰春联贴在学馆的门墙上: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书好,书好读,读好书,书读好,书田书舍子而孙。

  这副对联回环往复,构思精巧,颇值一赏。

叠字联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残酷镇压人民,贪污搜刮,弄得民不聊生。某年春节,有一文士拟一叠字联,联曰: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的淋漓尽致,堪称佳作。

倒贴联

从前有个饱学先生,过年时贴出一副“倒”联,上联是倒贴的“年”字,下联是缺点的“家”字。村民们见了这副怪联,百思不得其解,便讥笑起来。后来,有一过路的读书人看了称赞不已,原来此联的意思是:新年已“倒”(谐音到),家中一点东西也没有,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一贫如洗过新年的窘境。

问答联

昔有主佣二人年终结账后谈判第二年的雇用合同,老板提出许多具体意见,足见其良苦用心:

  今岁说好才行。不捡牌,不酗酒,不吸鸦烟,无事找事做,休要耍你脾气;

  被雇者愤然答曰:

  明年整死不干。或挑葱,或卖蒜,或拣狗粪,有钱仗钱狠,岂肯挖我祖坟!

  这一问一答,构成一副对联,且形神兼备,可谓别具一格。

公厕联

1931年新春,成都北门土神庙公厕门口贴有一副春联: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

  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弓腰。

  此联语句通俗,内含韵味,既对仗工整,音咏协调,又情趣幽然,语意双关,读之使人忍俊不禁。

药铺联

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他写过两副与众不同的春联。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药铺的老中医,每年也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一副同样奇特的春联,其中之一称:

  只要世间人莫病;

  何妨架上药生尘。

  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春之时,不求自己富贵吉利,却一反常情俗态,对己说些丧气话,而虔诚祝福别人“常健”、“莫病”,成了两则赢得顾客的好广告。

  清代乾隆年间,安徽桐城有位乡村理发匠,能诗善对。有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副春联贴在自家大门上:

  半间茅屋栖身,站由我,坐亦由我;

  几片萝卜度岁,菜是它,饭也是它。

  联中没有吉利之词,而是托物寄情,直抒胸臆,其贫困凄苦之状,读来令人鼻头发酸。

  古代,有一皮鞋匠穷得要命,总想发财。一年春节撰写了一联贴于门口:

  大楦头,小楦头,砸散四方穷鬼;

  粗麻绳,细麻绳,捆来五路财神。

  内容倒也切合做鞋的实际,但这只是梦想而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