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土地无妻夜夜寒——灵关道边对联拾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0213
●王致汤

  (615031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邮政局李丹转)

  

  西汉武帝时期拓通的灵关古道,自大渡河南岸进入凉山,沿安宁河谷延伸,北连巴蜀,南抵滇缅,是我国古老的西南交通大动脉,亦称“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西昌段翻越窑山的路边,有一座古镇南寺,周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寺前行商路人和驮运马帮络绎不绝。路边有副对联:

  密密林荫召路人歇脚;

  茵茵草场让马帮担梢。

  一条山溪流经寺前,跨溪有一座石拱桥,两端各有对联一副,一曰:

  山拥路绕桥头寺;

  林荫泉凉道上人。

  再曰:

  路上水马桥相济;

  世间祸福人自招。

  真是“前联写景画出山川人物,后对抒情教寓桥头风光”。寺为两进三楹,山门土地庙特大,几乎相当于全寺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

  更有趣的是偌大一个土地庙,内中塑像却只有土地公而无土地婆,便引起路人中的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作了很多趣联,或写景或抒情,无不以含沙射影、鞭挞时弊博得路人的共鸣,成为灵关道上路文化的一朵奇葩。

  趣联中最出名的一副是:

  石缸有水天天满;

  土地无妻夜夜寒。

  它以土地无妻为下联,找到了应对的上联依据是:寺前有一只石缸,有行善者每天都从林间山溪挑来纯净山泉盛满,旁放一盖小瓜瓢舀水,无偿供路人解渴,这也是“林荫泉凉道上人”的依据。

  到民国时期鸦片猖行,国民党军队中肩挎钢枪口含烟枪的“双枪手”众多,而且官场中贪污受贿成风,鉴于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总是朝发暮贬,为迎合受贿者能开心笑纳,行贿者总是投其所好,暗指送鸦片烟是最好的选择。

  有向土地公还愿者,这样说到: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所以他们既不给土地公烧纸钱,也不给菩萨念经忏,而是把鸦片膏塞进土地公那永远张着的大口里,虽然它并不会推辞,盈则溢,弄得它满脸都是黒糊糊的烟膏,面目全非,令人捧腹。于是有人在对他嘲笑之余,冷静一想便找到了它“土地无妻夜夜寒”的因果是:

  双枪手难寻佳丽;

  单身翁鳏处庙门。

  也有人别有见地,揭露它:

  张口通吃百姓;

  笑颜只捧上司。

  还有人好心奉劝他:

  一官终有退休日;

  百姓并无尽了时。

  但是不管好说歹说它都面不改色、沉默不语,看它那副既狼狈又可怜的样儿,便起怜悯之心,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总是弱肉强食,就连官场中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土地这个在阴司最小的官儿肯定进项不多,便替它向行贿者发表申明:烧酒甜酒不论;公鸡母鸡要肥。

  又考虑到它年事已高,消化力不强,经常出席饭局,一要注意:

  扩大喉咙享斋饭;

  磨尖牙齿咬刀头。

  再要注意:

  暴饮会成啤酒肚;

  贪食易患肠胃炎。

  但它既不点头认可也不摇头反对,最后才有人概括了一联:

  官帽下是何人,天鉴地鉴;

  酒肚里装啥物,你知我知。

  旧社会一片凋蔽,镇南寺也是:

  寺前散乱风扫地;

  庙内凄凉月点灯。

  人们不敢正言,只好把这种现象说成是:

  土有公司随月照;

  地无婆扫任风吹。

  又归过于没有塑土地婆!时有附近的大堡村村民赵宗运,农闲时爱做点小手工业和短途贩运,虽然没有文化,但秉性聪颖,认为这些知识分子在镇南寺土地庙前舞文弄墨,所借的题大都是“土地无妻”,他们都象戏台上结婚——过嘴说,我如果赚了钱,就给土地公“讨”个婆娘。便去请围墙村老塾师洪显斋为土地公撰了副许愿的对联:

  为银钱,愿磨双手;

  祈土地,不打单身。

  也许是偶然巧合,他真的赚了钱,便请塑匠为土地公塑了一尊土地婆。开光那天当然要请洪塾师到场吃饭。老塾师一见土地婆塑得栩栩如生,年轻貌美,含情脉脉。推己及人,便即兴作了一联:

  男偕淑女,干柴见火;

  老配少婆,枯木逢春。

  这副对联诙谐幽默,对仗工整,名噪一时。这一来便惊动了一些官老爷,他们知道赵宗运赚了钱,便垂涎欲滴,对他敲诈勒索,赵宗运又穷了。于是有人又在土地庙门前作了一联:

  只说土地灵、灵、灵,灵个屁!

  要算官爷凶、凶、凶,凶到头。

  联中的“凶”有两层含义,一是凶到极点,无以复加;再是凶到尽头,就要完蛋。以后应了:西昌解放了,这些官老爷的穷凶极恶,真的到了尽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