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二十五)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0171
□谷向阳 著

  第四节 寿联

  寿联是为他人(或自己)祝贺寿辰而作的楹联,多为交际之用。旧时习惯,人到而立之年(年满三十岁)方可称寿,因此寿联主要用于三十岁以上的人。

  祝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习俗之一,至少在汉代就存在,刘邦曾为他的父亲做过寿。为寿者作寿联则始于北宋末年。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载,“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始于此。”《西湖游览志余》载,四月初八日为谢太后寿崇节,初九日为度宗乾会节,贾似道命门下客黄蜕作笺云: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明清之际,楹联进入全盛时期,特别是清康乾年间,两次编辑《万寿盛典》,都有图绘一门,楹联附在其间。从康熙、乾隆直到慈禧太后,每逢大寿,必大肆庆祝,从京师到地方,灯棚林立,高挂着歌功颂德的寿联,而且都出自名公大儒之手。上行下效,皇帝大做寿,文武百官,地主豪绅,当然也希望长命百岁,于是寿联便时兴了。但是终年不得温饱的劳苦大众哪有以寿联做寿的条件?相反,豪绅、官吏借做寿向百姓敲诈勒索钱财的事,倒是屡见不鲜。当然,劳苦百姓也有送寿联的办法,他们利用寿联讽刺借祝寿搜刮民脂民膏的那些封建权贵。旧时安徽霍山县令做寿,让县民送财礼,有人送他一副寿联:

  大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咋送东西?

  实际上,这是贫苦大众对封建剥削者巧取豪夺的讥讽和抗拒。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在慈禧太后做七十大寿时,曾写一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他将当时有人写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祝辞略加变动,便将西太后贪婪残暴的真面目勾画出来,笔锋犀利,对比鲜明,很有讽刺效果。

  当然这样的讽刺寿联并不是寿联的正宗,而是寿联中的特殊形式,其目的并非真的贺寿,而是借题发挥,借祝贺之名行嘲讽之实。而更多的寿联是以表示庆贺为主题的,祝愿过寿者福禄康宁,赞美过寿者的人格力量,评赞过寿者的道德文章。

  寿联可分为通用寿联、专用寿联。

  一、通用寿联

  这种寿联不分男女、寿龄职业都可用,不具个性而富通用性。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是一副流传极为广泛,影响十分久远的通用寿联。考其原因,不外乎深入浅出,比喻形象,对仗协律,语意吉祥,能给做寿者以精神上的普遍满足。再举几例:

  福如海阔;

  寿与天齐。

  南山欣作颂;

  北海喜开樽。

  青霜不老千年鹤;

  锦鲤高腾太液波。

  立德立言,于兹不朽;

  寿人寿世,共此无疆。

  二、专用寿联

  指根据过寿者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经历、德行、事迹而撰写的寿联,有明确的针对性,贴切自然。

  寿州相国寿者相;

  天子师傅天下师。

  这是于式枚为孙家鼐撰写的寿联。于式枚作为孙的门生、后辈,以此联为长者贺寿是十分贴切的。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咸丰九年(1859)状元及第,此后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任官,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之职),一手筹办京师大学堂并任管学大臣。他曾被任命为太子太傅,是清代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老师。因此“寿州相国”、“天子师傅”这两个称呼,对孙家鼐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在当时也是官阶一品、表率百僚、位极人臣、备极恩荣的标志。寿联对他的赞颂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怪乎孙自己为示荣光和骄傲,曾自书门联“门生天子,天子门生”。

  清嘉庆皇帝颙炎做寿时,收到的寿联很多,评比中,新科状元李绍仿的寿联获第一: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巧用嵌字,堪为佳构:上下联一、三、五、七、九位置上,对应地嵌出了清代嘉庆以前所有皇帝的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而且连词造句,稳妥自然,既是祝寿又是颂德,使做寿的嘉庆皇帝以及他的列祖列宗们都得了“嘉千古,庆万年”的恭维,难怪会受到皇帝的青睐了。

  上寿伏生传绝学;

  通经高密擅名家。

  1917年康有为六十岁生日,当时国内名流学者多撰联贺寿,此联为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所撰。上联祝康有为长寿并用伏生的典故颂扬他在今文经学上的业绩。下联用郑玄的典故赞扬他在经学著述方面的成就。“伏生”,秦时博士。秦始皇焚书时,他将《尚书》藏在屋壁内。汉兴,他破壁求遗书,仅得29篇,便设教于齐鲁之间。汉文帝时伏生已90余岁,文帝派大臣晁错往从其学,今本《今文尚书》,即由他的传授而幸存。今文经学自东汉以后开始衰微,至清末已不绝如缕,到康有为,今文经学又昌盛一时,故赞扬他象伏生一样传播绝学,古称90岁为上寿。“高密“指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他早年游学,后聚徒讲学,弟子至数千人,因党事禁锢,遂杜门不出,刻意研经,遍注群经,成为东汉著名经学大师。此联内容很合康氏身分,用典恰切而隐含深义。

  文章上继两司马;

  耆宿今惟一伏生。

  此为萧干贺王闿运八十寿联。王闿运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经学家和文学家。“两司马”指汉代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大辞赋家、文学家司马相如。把王闿运比作历史上的“两司马”,虽有不少根据,但似有过当之嫌。旧时文人贺寿赠联,往往赞颂过誉,今日联人当以为诫。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这是1941年11月15日郭沫若五十寿诞时,叶挺在重庆监狱中送出的寿联。

  萧伯纳和高尔基是英国和苏联的著名作家,当时的萧伯纳已八十五岁高龄,“寿比萧伯纳”,寄托了作者的期望,“功追高尔基”亦与郭沫若的身份相吻合。

  寿觞恰趁重三节;

  乐府更翻二度梅。

  这是梅兰芳祖母70岁诞辰(1910年3月3日)时,有人为她送的贺寿联。寿觞,即寿酒。重三节,指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亦称“上巳节”,古习俗,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喝酒,认为可以祈福避邪。梅兰芳祖母恰是三月三日生辰,联中故说“恰趁”。乐府,这里指剧曲之词,具体说即指《二度梅》的唱词。“二度梅”本是京剧名,这里双关梅兰芳之姓及他家为世代名伶,到梅兰芳已梅开二度,即第二代了。

  还有以寿联表现寿龄。旧时通常从三十而立开始就做整寿。解放后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现在人们似乎到六十岁才有做寿的资格,学术界名人大规模的公开祝寿会,一般都提高到八十岁。

  如三十岁:

  事业登坛方半甲;

  功名得路正英年。

  四十岁: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年来。

  古人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宝婺星辉歌四秩;

  蟠桃瑞献祝千秋。

  这是为四十岁的女子(或母亲)祝寿的。《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与萱同音,后人以萱草为忘忧草。背与北同音,指北堂。此诗描写妇人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后因以萱草、萱堂、北堂作为母亲的称呼。婺,为星宿名,女宿,即婺女星。代指妇女。也和“萱”一样,由代女性转义为代母亲。

  五十岁:

  庭帏长驻三春景;

  海屋平分百岁筹。

  海屋添筹为祝寿之语。

  六十岁:

  六秩华筵新岁月;

  三千慈训大文章。

  慈训指母亲的教诲,此联即为母亲六十寿诞的贺联。

  七十岁:

  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伊始乐余年。

  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八十岁:

  杖朝步履仪容古;

  钓渭丝纶日月长。

  杖朝,代指八十岁,“八十杖于朝”。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后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九十岁:

  九志曾留千载笔;

  十年再进百龄觞。

  这是为九十岁学者文人贺寿的。

  一百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

  联作者王文清是长沙岳麓书院主讲,清代著名学者,这是他为湖南一百岁老人撰书的寿联。古诗有“生年不满百”之句,民间有“山中易见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的谚语,作者巧妙地加以变化和发挥,成为一副十分贴切的百岁寿联:人生不满(百),公今满(百);世上难逢(百岁人),我竟逢(百岁人)。歇后藏“百”、“百岁”,处处让人想到有一位百岁老人在,充分表达出对百岁寿者的祝贺之情。

  莫道人生无百岁;

  须知草木有重春。

  家中早酿千年酒;

  盛世长歌百岁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百岁老人已屡见不鲜,“盛世长歌百岁人”,正反映了新时代的新景象。

  逾百岁称殊寿,也有寿联:

  花甲重开,一番甲子又逢甲子;

  古稀双庆,初寿稀年再度稀年。

  寿联还有切月份的。如:

  正月男寿

  银花火树开佳节;

  玉液琼酥作寿杯。

  十二月男寿

  青山有雪存松性;

  碧落无云称鹤心。

  六月女寿

  梅子绽时酣夏雨;

  萱花称满霭慈云。

  椿树大年宜有庆;

  莲花生日正当时。

  这是六月为父亲祝寿的联。椿为树名,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大椿象征高寿,后以其代指父亲,也称椿龄、椿庭。六月,荷月。

  八月女寿

  玉露常凝萱草翠;

  金风远送桂花香。

  专用寿联中还有双寿联,即夫妻二人同时做寿用的联。如:

  椿萱并茂;

  庚婺同明。

  玄鹤苍松双献寿;

  玉麟瑞凤两呈祥。

  花甲齐年,骈臻上寿;

  芝房联句,共赋长春。

  这是夫妻双双同为六十岁的寿联。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元孙。

  此为张向莱贺梁同书夫妇九十双寿联。梁为清代知名学者,工书善诗。《孟子》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句,在这里既是对梁氏夫妇品格道德的赞颂,亦祝愿他们返老还童。“玄孙”即第五代后人。为避康熙玄烨讳,以“元”代“玄”。“天留二老”切夫妇双寿,“人近百年”亦切九十寿,但“百年”似有欠当。古代对一些具体数字的用法,有其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百年”是指人逝世,“百岁”则常用“长命百岁”,为小儿出生后一个阶段的祝贺惯用语。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审慎而行。

  北大吴小如教授在《中国的楹联》一文中告诫联界朋友:“不要把寿联写成挽联,或者在联语里面出现引起对方或其他读者误解的词句。”并举联例: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裁好著书。

  这是章太炎送给他弟子黄季刚五十岁生日的寿联。上联中出现了“绝”字,已经不妥,而下联中的黄绢,为“绝”字的隐语。“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见《世说新语·捷悟》)。用这样的字给人祝寿,实在犯忌。结果,此联竟成了黄季刚短寿的谶语,刚过五十就去世了。由于忽略了“避讳学”,留下尴尬或遗憾。

  自寿联

  自己为自己做寿撰写的对联叫自寿联。自寿联最具感情色彩,有的言志抒怀,有的自况自勉,有的愤世嫉俗,自我解嘲。

  乾隆五十四年(1780年),清高宗乾隆70岁生日,写联自寿: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孙曾予一人。

  这副自寿联明白如话,自诩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福寿双修的帝王:历史皇帝超过七十岁的连乾隆只有六人,而五代同堂者唯乾隆一人。“七旬天子”指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寿71岁;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寿86岁;唐高祖李渊,在位九年,寿71岁;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寿79岁;清圣祖康熙玄烨,在位61年,寿70岁;乾隆做70寿时,已在位45年。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六十岁自寿联。作者以诙谐的笔调、独特的理解,对自己六十岁人生生涯作了总结,把自寿与抒怀咏志结合起来,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神仙、自甘清闲淡泊、放浪形骸、特立独行的伟岸性格,以及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

  写自寿联要对自己有正确评价,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自寿联可以总结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还可以写出对子女的期望;可以笔调轻松地抒发情怀,也可以自谦自嘲的笔调评说人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