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联月考试卷(2014年十一月)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3732


  第一题:基础测试

  请分别指出下联中“犊犊”、“天天”,“曲曲”、“头头”及“人人”、“道道”各是什么对法。

  老牛舐犊犊呼母;

  春水黏天天在池。

  (聂绀弩)

  曲曲为人人不谅;

  头头是道道难诠。

  (吴 宓)

  第二题:残联补缺

  安徽“中国梦”征联,有一副楹联下联缺失,请根据联意补充。

  听悦耳歌声,美梦谱成时代曲;

  ( ),红旗插遍里程碑。

  第三题:病联修改湖南资兴市征联,有一副写道:

  举目看辉煌,谁能忘、三十年沧桑岁月;

  尽心谋幸福,我敢当、两千里锦绣江山。

  其中“看”字落字不准,请予修改。

  第四题:单联应对今年9月20日,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这是楹联界的一次盛会。它将承前启后,开创楹联事业的新局面。下面是祝贺中联会七代会召开的一比上联,请对下联。

  七响钟声,震响楹联界;

  第五题:命题创作

  迎接中联会七代会的胜利召开,在热情地祝贺之后,应该更多地思考我们的实际工作,更多地去研究和解决楹联文化事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多地去关注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希望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比如楹联教育、楹联普及、楹联征集、楹联评比、楹联产业、楹联组织、楹联队伍,以及如何发挥楹联主力军作用的问题。要求大家用楹联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

  

2014年九月试卷点评

  第一题:基础测试

  有石皆景,有树皆花,犹壁挂舆图,九域幅员归眼底;

  无水不诗,无山不画,更云呈锦绣,一方仙境醉心头。

  这 一 联 问 “ 有 ”、“ 皆 ”、“无”、“不”属于哪一种对法。试卷上,有的答是同字对,有的答是重字对,有的答是叠词对,有的答是叠语对,答案的四种情况都涉及到了。看来有的同志对上述四种对法的界线还不清楚。现分述如下。

  同字对是指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相同。这里的前提是“上下联”。如上联:“风吹而落”;下联:“雨打而残”。其中“而”是同字,这副联就是同字对。又如,上联:“女儿善舞”;下联:“男子善歌”。这副联同字是“善”,亦属同字对。同字对除了几个规定的字如“之”、“而”、“以”外,其它的字是不允许出现的。

  重字对是指在一副对联里,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的字。这两个相同的字的位置不确定,是重字对的一个显著特征。如:“热泪两行,泪忍情难忍;寒秋十月,秋凉心更凉。”其中“泪”、“忍”、“秋”、“凉”都是重字,这副联就是重字联。又如,“正迎春,喜事随春到;同贺喜,春风伴喜来。”重字对的外延比较广,在分辨时需要具体分析。

  叠词对是指两个相同的字构成一个词,这两个字在读的时候不能分开。如“潺潺流水”的“潺潺”,“悠悠往事”的“悠悠”。

  叠语对必有重复的字出现,不过,这个重字的位置很有规律,它不像重字对的重字位置不确定。它一般是在自对句的相同的位置上。如本题这副联就是叠语对,“有”字在自对句的第一位置,“皆”字在自对句的第三位置,“无”、“不”二字亦然。又如,“天上星,地上灯,晶莹互映;空中月,心中梦,彼此同圆。”两个“上”字和两个“中”字都构成了自对句,且都在第二的位置上,因此也是叠语对。

  选择叠语对的是正确的。他们是:张国培、彭克云、韩彩萍、刘代科、黄乃秋、明大、时国平、芦焕然、梁汝和、成厚全。选择重字对的也有道理,但不太准确。选择同字对和叠词对的,还需要把它们的区别搞清楚。

  第二题:残联补缺

  大写茶研二字,几代精英,六顶金冠,八十年风霜浸透;

  深谙( )一词,四环工序,百余成果,三千里坎坷磨平。

  这一处补缺,比较好的有:

  何钟舒:科学;

  赵 军:质量;

  孙福奎:技改;

  邝若碧:品质;

  魏春雷:水准;

  石本钧:技艺;

  时国平:科技;

  梁汝和:技艺;

  成厚全:品正;

  廖启亮:品质。

  也有几个好的,但没有注意重字,如“茶道”、“精细”等。其他的有平仄失律的,有拗口不顺的,有立意一般的,不一一点评。

  第三题:病联修改

  茶叶举龙头,一体相连,四肢互动;

  闽江随国脉,云帆高挂,百业新兴。

  这一题,大家眼光很敏锐,都看出来了。“云”字处出了问题,都把“云帆”改成了“千帆”,使“千帆”和“一体”构成工对。也有改“百业新兴”的。如甘肃王续雄的“云帆高挂,舵手齐吆”,胡启能的“云帆高挂,骏业中兴”,以此构成自对句,另辟一径,别有新意。

  第四题:单联应对

  云来云去难遮月;+

  对上句,要求是贴题、贴景,物象鲜明,意脉相连。注意了这几点,味道就出来了。从试卷看,不少对句都是很有味的。如:

  峰矮峰高总向天。

  (徐新霞)

  日落日升总在天。

  (石本钧)

  花谢花开不误时。

  (石本钧)

  月露月藏专戏云。

  (范积宽)

  人寂人荣总是缘。

  (彭克云)

  花落花开易动情。

  (韩彩萍)

  花落花开岂为人。

  (魏春雷)

  花谢花开总是春。

  (王续雄)

  花落花开又见春。

  (黄文镇)

  星转星移又添年。

  (刘凤早)

  花落花开不避人。

  (芦焕然)

  水转水流不碍舟。

  (曹小平)

  雨落雨停不避风。

  (周玉芳)

  树大树高可挡风。

  (刘合钦)

  下面对句虽然写得都很好,但多少存在点问题。

  “雾绕雾缠更显山。”雾缠绕能更显山吗?“更”字不妥,“亦”字较当。

  “潮落潮升好放舟。”同样,“好”字不当。“也”字较妥当。

  “雪厚雪薄可盖山。”符合情理,但立意较偏。

  “景美景幽易醉人。”“美”、“幽”同义,“醉人”太夸张了。

  “客赏客评易传名。”“传”字失律。

  “雨少雨多可润花。”离题较远。

  “雁往雁返易过年。”“返”字失律。

  “雾淡雾浓非锁山。”“非”字值得商榷。

  “日出日落可观天。”“落”、“观”失律,且“观”字未选准。

  “水浅水深总遮天。”“遮”字重。

  “水涨水沉易翻船。”“翻”字失律。

  “风起风消不动星。”“动”字可再推敲。

  “水曲水弯不服山。”“服”字意境不好。

  “雾罩雾开必趁风。”“必趁风”好,还是“要借风”好,请推敲。

  “旗降旗升极震心。”远了。

  第五题:命题创作

  孟繁锦会长的逝世,给楹联界布上了一层阴云,给楹联人带来了一阵悲痛。大家手捧鲜花,悼念自己的会长,流露出凄切的心情。

  张国培:

  十载倾心,联界领军当主帅;

  九天洒泪,新程逐梦慰吾公。

  毕为相:

  顿足问大地,繁花似锦怎凋谢;

  叩首哭青天,泪雨倾盆共缅怀。

  赵 军:

  一生皓首穷经,大德高风

  怀两气;

  十载厉兵秣马,扬旗率部入三军。

  汪芳进:

  繁华联苑,璀璨两行,一帅十年擎大纛;

  锦绣书坛,芬芳百世,千山万水仰高贤。

  孙福奎:

  十载联坛伟绩,青山怀敬意擎花,思会长高德重望;

  一生文海奇才,碧水带深情奏曲,念先贤锦笔华章。

  邝若碧:

  繁联名不朽;

  锦墨韵生香。

  刘代科:

  孟公千古;

  联史万年。

  黄乃秋:

  光耀一生,绩业繁多赢大雅;

  名垂千古,墨联锦绣焕国风。

  刘合钦:

  两行墨草吊联帅;

  千滴泪花哭孟公。

  徐新霞:

  金声扬对苑,玉笛奏联篇,阳春白雪悼繁锦;

  银管走龙蛇,素笺驰骏马,翰墨丹青映彩霞。

  石心泉:

  十载育联花,繁花未落联花伴;

  两行歌对帜,锦帜永擎对帜扬。

  魏春雷:

  笔阵纵豪情,水墨光华同造化;

  文心驰妙想,篇章金玉振风骚。

  石本钧:

  繁荣联苑十年盛;

  锦绣书坛七月悲。

  时国平:

  绍德铸魂,联苑繁花长艳;

  含悲承志,书坛锦卷永馨。

  黄文镇:

  翰海繁花,遗风不朽;

  联坛锦绣,德望长馨。

  刘凤早:

  千言万语两行泪;

  遥望远祈一路安。

  芦焕然:

  繁星永远辉联界;

  锦句千秋励后人。

  黄华元:

  联界悲歌歌一曲;

  后昆泪墨墨千行。

  曹小平:

  大名不朽繁华地;

  厚德永存锦绣天。

  赵耀景:

  誉满九州,朵朵繁花铺锦绣;

  墨香千古,枝枝锦叶布繁华。

  成厚全:

  悼念大师,高举联旗担重任;

  继承遗志,弘扬国粹育精英。

  胡启能:

  品共松高名不朽;

  才同竹翠范长存。

  此期佳作较多,建议刘合钦、刘凤早、芦焕然为最佳作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