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医科院校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例
夏依旦·艾山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根据UPI普查情况,自评量表对254名,维吾尔族200人,哈萨克族44人,柯尔克孜族8人,其他族别2人。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纸质版(维文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通过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家庭子女数量,城乡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南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护士生要特别关注。
少数民族护士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我国目前最需要扎扎实实地在高校中开展对学生的测评,诊断和咨询服务,让大学生们看心理测评与干预的具体成效,这是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学校已经认识到学生测评和咨询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新疆地区心理咨询的工作起步较晚,在我校新疆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很少,而实际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止先存现象的恶化。据调查目前我校学生在心理健康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敏感,抑郁,学习方式不当,焦虑等,本文就提我校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水平试做了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新疆某医科院校学生,共计257人,实测人数254人,测查率为98.83%。其中男生21名,女生233名;维吾尔族200人,哈萨克族44人,柯尔克孜族8人,其他族别2人。(2)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法,包括学生出生年份,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
①评量表。采取国内广泛应用的自评量表(UPI测评)
②调查方法。测试现场主试均为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的老师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分布: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是:总分≥25分39人,20~24分41人,10~19分146人,0~9分24人。可以看出学生主要集中在10~19和0~9分数段;进一步统计,第一类学生人数(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42人,占护理学院学生总测查人数的16.53%(校本部19.43%);第二类学生(应引起关注和重视)人数77人,占30.31%(校本部24.43%);属于第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暂无问题)人数135人,约占53.15%(校本部56.15%)。
表1UPI测评结果性别情况比较(实测人数:254人)

性别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合计人数检出率(%)人数检出率(%)人数检出率(%)男4 19.05 5 23.81 12 57.14 21

女38 16.31 72 30.91 123 52.79 233合计42 16.53 77 30.31 135 53.15 254
以不同性别,不同的户籍的护士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为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良好,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问题,抑郁等。讨论原因得可能是少数民族护士生来自不同地区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问题,自我意识等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二)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
结果显著:来自南疆农村地区的护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来自南疆农村的护士生,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封闭落后,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出了问题,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产生社会退缩等不良心理
(三)家庭因素对少数民族护士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来自多方面,包括父母本身的个性特点,父母额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亲子之间的依恋程度,家庭的完整性,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处的社会氛围,家庭空间的大小,环境布置等,心理上的主观支持较少,容易产生多疑,缺乏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讨论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少数民族生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少数民族护士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就业压力和其他压力,使他们能够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的改造自身。具体就是:在现阶段要把少数民族护士生培养成现实社会的建设者和改革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少数民族护士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试技巧,培养护士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自助,寻求帮助,培养他们心理调试能力,积极缓解排除心理问题。要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面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紧密围绕常见的心理问题分阶段进行教育,让他们从一进校门就能接受系统的心理教育另外,学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它既可以对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知另外,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建立医学咨询与辅导中心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兼职教师,就可以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少数民族护士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通过心理测量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少数民族护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建立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少数民族护士生的课余生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既能满足他们正常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又能克服他们苦闷、压抑的灰色心理。无论是体育活动还是文娱活动,都能增进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能让汉族学生和其他人了解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各民族同学的文化内涵,
(四)帮助少数民族护士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适应,获得自我满足的积极心理体验
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帮助少数民族护士生塑造正确、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适应和自我满足。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要客观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一些优势,同时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劣势,扬长避短。最后,要汲取和学习其他民族学生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产生动力,激活自身的资源,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维护少数民族护士生的心理健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利用和整合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个全方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目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陈岩.丁宁等医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慰医学,2014,35(7).
[2]李伟健.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李静,赵伟.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调适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2(1).
[3]黄捝勤.健康人格[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4]鞠晓英.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6).
[5]谢丽.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1).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编号:201523120。
夏依旦艾山,女,维吾尔族,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