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鼎足对 鼎足格 鼎足联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6191
●韩崇文

  

  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常见者为三足两耳。

  鼎足,支撑鼎的三条腿,一般用以比喻三方并峙的形势。

  鼎足对,也称三裆,是对偶的一种形式,象鼎足那样,由三个句子相对而成。

  在中国古代,当人们认识到一些事物是对称的时候,同时也认识到一些事物是以三元或多元的形式存在的。

  《老子》四十二章中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史记》云: 『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三是两性结合的结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悟篇》卷上董德宁注: 『三元老,三才也。 其在天为日月星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三物也。 』

  儒释教也有关于三元的论述。 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说,儒家的中庸之道等等。

  鼎足对正是三元世界观的产物。 在《诗经》中,《国风》《小雅》的很多诗篇,是以三章的结构出现的。 其实这正是鼎足对的形式。

  《周南· 桃夭》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不是一个很完美的鼎足对吗!

  此外,《召南· 羔羊》《邶风· 静文》《庸风· 相鼠》、《卫风· 有狐》、《王风· 采葛》《济风· 东方未明》《唐风· 杨之水》《小雅· 庭燎》等等,均是出色的鼎足对。

  在先秦的散文中, 鼎足对也是常见的。 荀子《劝学篇》中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这也是很好的鼎足对。

  在荀子《天论》中,鼎足对更多。 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虽深,其人不加虚焉; 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等等。

  在宋词中,鼎中对也不少见。 如: 绿树浓,芳草歇,柳花狂。 (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苏轼《沁园春· 孤馆青灯》)。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柳梢青》)。

  在元曲中,鼎足对更多,也更有生气,这是因为元曲的句式更加自由化,为鼎足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鼎足对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鼎足对名句。 如: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吴绮的《小桃红· 赠苏昆生》『尽红牙折断红珠溜,放青鞋踏遍青山秀,把黄冠撇却黄金臭。 』

  鼎足对比一般的对偶句,虽然只增加了一句, 但它打破了对偶句的对称平衡,而构建了一个稳固的三足鼎立的架构。 在内容上有了延伸、扩展,在气势上加强了连贯,排比,在音韵上更加回旋、迭宕。 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 一个不对称却又包孕着对偶,对应的领域。给人以新的美感。

  鼎足对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他身为三足鼎立,却想进入两行文字的世界,于是化整为零, 以鼎足的面貌出现在诗钟和对联之中。

  鼎足格(又称鼎峙格)是诗钟、对联中,镶嵌的一种格式,所嵌的字必须是三个,将其分嵌于上联的第一字和第七字, 下联的第四字,成三足鼎立之势。 或者,分嵌于上联的第四字,下联的第一字和第七字。如嵌山海丹联:

  山间明月跃沧海;

  世上仙丹护赤心。

  (引自苍舒(中国对联艺术》)

  嵌爱晚亭联:

  秋凉最爱来枫峡;

  晚景尤宜赏此亭。

  (刘振威《题岳麓山爱晚亭》)

  由于客观上的需要, 如建筑中的三根柱子(或铁三脚架等)上需对联,或者在特殊的场合, 要一句写一个人, 写三个人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 把鼎足对的两句作上联,一句作下联,或两句作下联,一句作上联,如此一变通,鼎足联便诞生了。 如:

  明诚秉义合天心。

  昭列怀仁绵汉柞。

  衔忠矢勇振朝纲。

  陈云蔚《题三义祠联》)

  黄鹤南飞,黄河北下。

  诸峰创立,诸夏中分。

  紫气东来,紫关西去。

  (李云蔚《题潼关三柱亭联》)

  治国齐家,三顾自明家国计。(左,出句)

  观今鉴古,一翻总览古今情。(中,对句)

  容地藏天,三绝方知天地大。(右,出句)

  (萧锡义《题王谢图书馆联》)

  鼎足联的出现,反映了客观上的需要,《对联》杂志八卷四号,曾以《新型对联『鼎足联』》予以介绍,这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 至此,鼎足对终于在对联这块天地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对联的六大要素中,要求两联字数相等,结果有字数不等的对联出现。要求两联的内容相关,结果有内容毫不相干的无情对出现。 如今多出一联的对联也产生了。这都是对联中的特例, 存在便是合理的。 也表明了对联是一个容纳百川、自成体系的艺术品种,愿鼎足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