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
涂李瑶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而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环节,当今时代音乐节奏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且复杂多变。学校和教师应该主动提供接触、了解现代音乐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的与众不同以及其独特的魅力。节奏这一首要的、最基本的、支撑性的要素是踏入现代音乐大门重要的一步。本文结合节奏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提出了几点意见,期望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能够较快地理解与掌握现代音乐的节奏特点。
现代音乐 节奏 训练
一、现代音乐在节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节奏与现代节奏形式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刚刚接触各种近现代节奏的初期阶段,总是按照以往习惯的思维模式去生搬硬套。在视唱练耳课堂上,部分学生总是在听到教师提醒要打拍子的时候才去做,并没有自觉养成打拍子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进行视唱时过于依赖钢琴,习惯跟着钢琴唱。这样做并没有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因此会时常出现节奏的错误以及音准的偏差。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种近现代节奏的特点,并寻找其中差别,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接受新的节奏思维模式。学生在视唱练耳课堂上主要学习到的是对音乐各要素的分析以及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所以视唱练耳课,是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音乐技能的课程。由于认识上的误解,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在视唱练耳课堂中所学到内容并没有很好地、有意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而是将这些仅作为课程应试来看待。
(二)出现读节奏和书写节奏脱节的现象
学生通常觉得现代节奏读比写容易得多,甚至认为听写节奏是难以完成的。现代作曲家为了颠畏传统节奏的模式,打破了固定节拍节奏对音乐的“束缚力”,使节奏逐步发展成自由、各异的形态,而且每位作曲家在处理节奏时都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特征。所以在训练时候,可以针对性地让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近现代节奏进行默写,在默写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以便他们更多的了解近现代节奏的千变万化的形态,达到训练目的。
二、培养现代音乐节奏的意义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出现的形式要素, 又是音乐中最具活力的表现要素。 与其他的音乐要素相比, 节奏是涉及了音乐中有关时间方面的所有因素, 以区别于音乐中有关音高的那一方面。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中, 对时间要素的表达和感知。对节奏的认识, 有不同层面。节奏教学是视唱练耳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音乐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所从事专业的发展。从视唱练耳教学的角度去研究节奏, 就是从节奏的基本形态及其与速度、节拍、重音之间的关系上去把握节奏, 这种把握能力的强弱, 即为节奏感强弱。三、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
(1)变拍子。传统音乐通常不会经常变换拍子,使用一种拍子会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这使得节拍的重音具有稳定的规律性。而在近现代音乐作品中,变换拍子成为常态,导致小节的时值长度不断变化,拍子的强弱规律也在不断变化。变拍子是指不同拍子(相同的单位拍子和不同单位拍子)在不同小节之间的变化与交替,导致小节长度(时值长度与时间长度)与强弱律动规律随之变化,使节拍的组合更加多变、复杂。(2)重音转移。在传统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强音位置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所形成的强弱变化律动便构成了传统的节拍,而节奏形态则是指“根据拍号的指示,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在传统古典音乐中,切分音是造成重音转移的基本方法。通常状况下,在传统古典音乐中连续的切分使用不会超过几个小节,这使得节奏、节拍的重音依然是非常清晰的。
比如在《春之祭》中,大量使用了重音的转移,使用临时的重音记号加强非节拍重音,造成节拍重音与临时重音之间的矛盾,来改变节拍标记所应有的强弱律动。其重音转移根本之处就在于造成小节重音的非周期性出现,从而达到“突破小节的限制”—强弱规律与小节划分的不一致,从而打破传统音乐中节奏、节拍的平衡感,弱化了节拍的规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节奏律动的模式。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音转移训练,要在训练传统节拍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者体会由于重音移位所引起的强弱律动变化。
(3)用实际的音乐作品为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近现代节奏节拍的特点,同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慢慢体会到实际近现代音乐中的新奇和独特。为基础性训练巧实际音乐作品中构建一座连接的点。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但是在选择练习的实际作品时,要注意到某些作品的节奏形态随意性太大,比如过于自由随意的节奏等等,可能作为训练的价值并不强,所以在选择合适的作品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培养现代音乐的节奏感,这是一个由初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学习与训练再上升为通过实践进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戒骄戒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需要有耐心、有毅力的坚持长期的训练,从练习中不断得到启发,并能够将所学到的各项训练方法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得到灵活以及综合的运用,完成对现代音乐节奏的训练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孙晓洁.视唱练耳教学探索——关于视唱训练[J].戏曲艺术,2006(03).
[2]陈希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节奏训练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2(23).
(作者单位:江西中山舞蹈学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