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别样视角下的世界和人生——评日本电影《入殓师》之叙事角度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2423
杜 凯

  别样视角下的世界和人生
——评日本电影《入殓师》之叙事角度

  杜 凯

  不同视角的选择,人所看到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视角,可以观察到不一样的人物,发现不一样的事件,也就能成就不同的故事,了悟不同的人生。笔者认为,日本电影《入殓师》,正好就是在主题选择的先决上,站定了绝对的优势。一个独特的视角已然形成,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则已具备了鹤立鸡群的艺术前提。

  入殓师 电影 主题 视角 生死

一、不同的视角看自我

影片主人公的名字设计为小林大悟。“大悟”二字,其设计的寓意,也就暗指了,本片将要通过这位主人公的故事演绎,引出一段有关大彻大悟的故事的。

  小林大悟最早是乐队大提琴演奏者,这个职业,是与他当年的爱情理想是完全浪漫滴相结合的。但是命运捉弄,乐团解散,买琴欠下的巨款。迫于生计,才最终找到了现在这个令他不敢想象的工作——入殓师。虽然收入不错,但是毕竟被人看不起,觉得是“吃死人饭的”。自己经历了一具腐烂的尸体后,自己觉得自己十分的脏,心理阴影挥之不去,甚至只有靠偎依妻子鲜活温暖的身体,才能稍微平静下来。从纵横的职业生涯审视自己,但是小林大悟因职业获得了生命的开悟。跳出三界外,才能不在五行中,换了职业就换了人生的观察点,知知生命不息,境界通达,人事圆融。尊重死者,尊重职业,也尊重了自己。

二、不同视角下的情感

(一)澡堂母子争执的释怀

  用柴火烧水的澡堂,寄托着老太太的精神与信念。因此这里被客人誉为“全日本最好的澡堂”,直到她倒下的那一刻,她都还在坚持工作。而儿子却一直希望她放弃工作,安享晚年。母子因此不睦。在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实际上很是“孝”的儿子,并没有想到“顺”,母亲过世后,他在火化炉前痛哭忏悔。一辈子想不明白的事情,直至死别,才真正领悟。与此同时,他对大悟的职业,也才升起了理解和敬意。佛家的话来说:“境界不生,无以为证。”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体悟,究竟还是不一样的。

  (二)对抛弃妻子的父亲的恨的释怀

  这组矛盾,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大悟对父亲当年私奔而留下他和母亲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乃至到父亲死后,他都不肯接受父亲。在同事的恳求规劝之下,他才来到了父亲的遗体前。当他在父亲冰冷的手中,掏出当年与父亲一起在河边捡到的石头时,他才意识到,父亲其实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思念他,直到临死的最后一课,最最舍不得的也都是他。一切的冤孽仇恨,都在面对死亡的一刹那间,烟消云散。

  (三)不同视角下的夫妻之情

  爱情虽是美好,但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挚爱小林的妻子由美,对小林的职业无法接受。甚至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抗议,她也还甚至用“不想孩子生下来被人看不起”的理由来劝丈夫改行的。这其实也都是心在彼岸的一个观察结果。在她目睹了丈夫为澡堂老太太纳棺送行的场面之后,也深深地被丈夫的职业的神圣性给折服了,从心里认可并接受了丈夫的工作。以至于后来在目睹火葬场员工对父亲的尸体粗鲁行径的时候,向他们大喊道:“我丈夫是入殓师”,这是最终的信服。

  这几个小故事的安排,在这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都是以矛盾的一方的死亡来做结的,并且,也都是没有什么矛盾在死亡面前化解不了放不下的。因此,在这个特殊的视角之下,一个主题便诞生了——唯有死生事大,在生死面前,是没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

三、不同视角下的生活

对事业的态度,在小林大悟彻底接受这个行业之后,甚至都是有过犹豫的。自己的无奈,妻子的失望,朋友的指责,都让他焦虑。他去找社长辞职,结果被社长以吃荤的话语点化。小林当下顿悟,生活无非也就是这样,工作也并没有高下之分,更没有可耻不可耻之分。整个过程,充满了禅门的智慧。用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效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四、不同视角下的生死

影片自始至终都在传达一个观念: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生命形式过度向了另一种生命形式。火葬场的老汉,在焚化澡堂老太太的时候,曾发出过这样的一段感慨:

  “在这里待得越久,我就越是相信,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其实就是门。我能作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那扇门,对他们说声:‘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把他们送走。”

  其实这一番话,也是对“入殓师”这个行业的关照和正名。因为入殓师,也是在这个生死大坎上,为死者引渡的人。他们的生死观念,生活观念,世界观念,也就理应比不主动考虑生死,完全没有经历生死的人,更为入木三分!

五、结语

佛经有言:“天人看水为琉璃,凡人看水是水,饿鬼看水为脓血。”选定一个特殊的观察点,这个世界在不同人群的视野之下,所呈现的状态也是完全不一样了。电影《入殓师》最终而言,其视角的特殊化,并没有让影片的基调下沉,格调下降。反正超脱了生死,宣示了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就成就了一部心理治愈系的上乘的温情电影!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凯(198-),男,汉族,四川绵阳三台人,在读研究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