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搞好对老一辈楹联艺术家的传承工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5860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叶子彤

  赵云峰先生是楹联界的老前辈、中国联坛十老之一。两周前,得知山西要举办赵云峰先生楹联诗词艺术传承会,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当即就布置我们撰写一副贺联,并要求“大气一点、隆重一点、喜庆一点。”于是我们写了挂在会场的这副联,嵌入云峰老师的名、字、号,以及他的诗联作品集《隐芝轩漫钞》《松涛集》:

  云飞凤举,看两行联雨沐神州,当怀秉德以恒,树旗而立;

  峰颖日新,听万壑松涛歌寿域,最是隐芝之誉,颐志其崇。

  中国楹联学会对老一辈楹联艺术家的传承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年初,在天津市楹联学会举办的“津门联坛十老”评选表彰会上,孟会长就提倡在联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并强调这是继承发展楹联事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这次,孟会长除了嘱咐我们撰联祝贺外,还精心选购了一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珍藏册》,赠给赵老作礼品,充分表达了对这些联坛元老的尊重、爱戴之情。

  中国楹联学会已经走过27个春秋,其间经历了许多的风雨、曲折和磨难,也伴随着诸多的欢悦、成就和辉煌。学会从成立之初的30多个会员,发展到今天8000多会员,200多个楹联组织在内的团体会员,在广袤的神州大地形成一支数十万人的、浩浩荡荡的楹联大军。时至今日,我们的楹联事业出现了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而且,这样的繁荣局面,已经被时代、被大众、被联友所认可。

  曾记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使学会从濒临倒闭的困境中走出,一跃成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表彰的全国先进社会团体;曾记否,楹联文化已经走向千家万户,进入央视春晚的神圣殿堂,并成为央视春晚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曾记否,我们开展创建楹联文化城市,使全国近60个城市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向创建最佳楹联文化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成为我们发展弘扬楹联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经验。

  面对这种成就、这种荣誉、这种力量、这种鞭策,我们每每会感慨,庆幸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今天,在我们为赵老举办诗联艺术传承会的大喜日子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在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值得庆幸的,是楹联界拥有马萧萧、孟繁锦等几代卓越的掌门人。他们运筹帷幄,励精图治,不断将楹联文化引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尤其是五代会、六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前所未有。我们还庆幸,楹联界拥有一批热爱、关心、支持楹联事业,无私奉献、德艺双馨、兢兢业业、忘我耕耘的楹联人。像赵云峰、闻楚卿等联坛十老,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山西郭华荣、安徽夏汝冰、天津阎复兴、河南李文珍、陕西解维汉等老师,都是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楹联文化事业中来,以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道德品格、卓越的艺术风格、丰硕的创作成果、深入的理论研究,支撑和主导着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如王清华为赵云峰先生撰的联中所写:“一支玉笔,独扛三晋联坛。”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不仅在各自的区域力能扛鼎,更是楹联界的宝贵财富!

  进一步弘扬包括楹联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关键是要后继有人。基于这一点,孟会长在六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把楹联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楹联教育既包括对在校学生基本楹联知识的教学和普及,也包括对老一辈楹联艺术家楹联艺术的传承。所以,今年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在发出让各地中小学普遍开展楹联教学的总动员之后,学会又发出尊老、敬老、爱老,搞好老一辈艺术家传承的呼吁和号召,这一号召,反映了广大联友的心声,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赵老今年适逢八八寿诞,他欣然赋诗一首抒发情怀。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收到和诗300多首。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这不仅是赵老的魅力和威望使然,更凝聚着大家对老一辈楹联艺术家的爱戴和尊敬。今天,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召开赵老的传承会,这是一次实践,也是搞好传承工作的再动员。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一定会在传承什么、如何传承上达成共识,必将对楹联文化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才是会议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再次向赵老表示最衷心的祝福,祝贺赵老荣获乔应甲楹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祝愿赵老身体健康,诗联艺术长青。让我们以赵老为榜样,携手并进,再铸楹联文化事业之辉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