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元宵灯联妙趣多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041
●李盛仙

  

  元宵观灯是我国人民的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 历代文人墨客不仅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 而且也有大量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 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元宵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录唐诗句子作了一副门灯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少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皆才思敏捷,能诗善对。 有一年元宵佳节,老宰相出联: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廷玉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灵机一动,对曰: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以联为媒的故事了。 王安石二十岁赴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看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 对曰: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 遂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 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两大喜事。

  相传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在路上遇到一名秀才,两人谈得颇为投机。 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

  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

  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悦,秀才得到封赏。

  传说,有一年元宵佳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地去观看灯会。 乾隆皇帝让陪他的大臣也出一个谜联, 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大学士纪晓岚沉思片刻,挥笔在一盏宫灯上写了一副字谜对: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 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 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开了谜底: 猜谜。

  清朝浙江吴兴人闵鹗元自幼善对。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提议以元宵为题作联属对。是夜恰逢乌云遮月,星光暗淡,有一幕僚即景为一上联云: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闵鹑元听得鼓声阵阵,不禁文思涌动,随口吟出一则下联: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宜威。

  此下联一出,满座为之拍案叫绝。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两副元宵灯联:

  灯光月光,灯月俱光元宵节;

  军乐民乐,军民同乐万户春。

  谜列千条,十路虎将布巧阵;

  灯悬万盏,八方射手试新弓。

  (325100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 弄27 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