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千载名蓝 岭南重宇——广州六榕寺古今楹联欣赏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6867
●杨德银

  

  广州六榕寺早在南朝宋代已建有佛殿,称广州宝庄严寺。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道:『此寺乃曩在宋朝早延题目,法师聿提神足、愿启规模,爰于殿前更须弥之塔』。

  梁大同三年(五三七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奉命出使返至广州,因病淹留宝庄严寺,修书表示『愿居此刹』,得到诏许并筑舍利塔, 塔下瘗藏自海外求得之佛舍利。 王勃《碑记》写道: 『夫宝庄严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 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所立也…… 仍分舍利、俾宏真福』。

  公元九七一年, 南海王刘龚称帝,国号大越,都广州,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越汉),年号乾亨,升广州为兴王府。 南汉历代君主虔信佛教,宝庄严寺易名长寿寺, 作刘氏宗室女修道之所,塔仍称舍利塔,每于上元、 中秋佳节登塔燃烛悬灯(号曰『赛月灯』)以兆丰年。

  南汉(九一七——九七一年)灭亡时,长寿寺『寺塔均毁、胜迹荡然』。 宋端拱(九八八——九八九年)初,修葺寺院,铸造禅宗六祖惠能铜像,端拱二年重修工竣,称净慧禅寺,此时宝塔仍在湮没中。

  宋元佑元年(一零八六年), 本寺住持德超和尚与驻锡于此弘法之名僧道琮一起,和南海郡人、 前任凤翔郡宝鸡县主簿林修, 以及信士王衢等众檀越,共议重建宝塔,绍圣四年(一零九七年)六月三日,新塔落成, 塔壁佛龛供奉贤劫千佛及旃檀五百应真, 自此称千佛塔。

  宋元符三年(一一零零年), 苏轼来净慧寺留题墨宝『六榕』两大字,后寺僧榜诸山门,世间遂有『六榕寺』之称谓,但那时是『俗称而已、非寺名也』。 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 继咸同年间修建殿宇之后,重修千佛塔亦告竣工。 此时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记》,净慧寺始正式易名为六榕寺。

  清初,『环寺驻防』之清兵目睹千佛塔色彩斑斓, 以其习俗称谓呼之曰『花塔』,是时亦称净慧寺曰『花塔庙』。 民国重修时,『为通俗计』,在公函、募捐告示和《碑记》中悉称『花塔』, 于是成为正式命名沿用至今。

  一九八三年, 六榕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之一。 六榕寺是岭南佛教寺院释儒双辉形式比较典型的一座寺院, 其塔、 殿、 堂、 楼、 阁、廊、舍等处处有联,联联精妙,禅心禅境, 禅机禅悟, 跃然纸上,为飨读者,特录同赏之。

一、旧 联

佛 殿

佛日增辉,般若灯悬金界净;

  法轮常转,优昙花並玉毫光。

  四大皆空,为钝根人还留色相;

  三千无隐,最上乘语何用皮毛。

  色相圆通,万善同登般若;

  灵机觉悟,三乘共证菩提。

  放大智光明,能照十方世界;

  体慈悲清静,永延万古长春。

  贝叶风幡传妙谛;

  昙花日照现祥光。

  数声佛号无尘地;

  几句楞严极乐天。

  慈云遍覆三千界;

  法雨均霑万亿州。

  春风吹宝殿;

  花雨散经台。

  佛日明金界;

  香云绕宝幢。

  宝纲垂金界;

  天花散玉阶。

山 门

祖道播南天,一苇留踪自是千秋福地;

  浮屠擎北郭,六榕余阴居然万古禅宗。

  景运方开,柳媚花明,万物静观皆自得;

  洪钧初转,风和日暖,四时佳兴与人同。

  春色逐人来,进步时红尘路隔禅关静;

  花香传腊去,着眼处无尽门开法界宽。

  玉历新颁,淑气光凝梵刹;

  慈云竟缭,春光遍覆山门。

  晓日照禅林,瑞气氤氲随客至;

  祥云笼梵刹,花香缭绕逐春来。

  (后四副为山门春联)

金刚殿

为翰为屏,作山林之柱石;

  护民护国,宰天地之权衡。

  万德圆彰,共仰能仁圣德;

  一门深入,同归不二法门。

  威尊紫极,尚卫檀林而卫世;

  量等鸿濛,仍滋圣泽以滋薰。

伽蓝殿

宏愿不辞前日护;

  威灵须仗此时权。

  护法门之愿靡既;

  卫正教而力有余。

檀越堂

自古积金输积善;

  从今留寺便留芳。

  宝地金砂留福业;

  香云花雨答檀林。

  花飞净界香成雨;

  金佈只园福有田。

  满林花雨濡香阜;

  一炷旃檀报福田。

禅 堂

面壁九年,这功夫肯让他人做去;

  渡江一苇,此伎俩仍须自己撑持。

  若非血气丈夫,真下翻身犹错;

  是个英灵衲子,此中着脚还迟。

  卸却臭鹘衫,方堪狞拳辣棒;

  尚饗空王俸,未许高枕横眠。

  生死功夫,一刻不容少懈;

  晨昏参究,四时打省精神。

  进步来,面面银山铁壁;

  转身去,头头露柱灯笼。

  决意精修,堪同此会;

  无心上进,勿入斯门。

祖 堂

法身示显梁唐宋;

  金界宏开宗律禅。

  已随香界罗真诀;

  更把金针付后人。

  规模有分推前哲;

  棒喝无端启后贤。

  钵起云收龙魅仗;

  锡摇风定虎魔钦。

睡佛楼

睡非睡禅心寂静;

  佛即佛自性常明。

斋 堂

一粒无私,入口慢吞须念过;

  六时有限,留心勤究莫偷闲。

  玉粒满盂,惟君开怀处置;

  清斋盈钵,愿子忖度安排。

  菜根咬断余香味;

  云板鸣来见准绳。

  调和中鹹酸不少;

  咀嚼处渣滓全消。

  佐食已无尘世味;

  授餐惟有菜根香。

  漫议香从臭里出;

  须知甘向苦中来。

  一盂白饭千家血;

  半箸黄齑百姓膏。

  五百龙天一席;

  三千云水同堂。

  个里时光易逝;

  等閒日食难消。

  彼此有是;

  人我无非。

香积厨

老作家,始可转生成熟;

  好手段,方能淘米去砂。

  二时无乏,而滋人同鬼;

  六味常盈,以供佛及僧。

  统云厨,之为纲纪;

  司水火,而乃权衡。

  水火鸿庥烈;

  馨香德泽长。

  六味常丰备;

  五行在纪纲。

  永作云厨主;

  远承香积朝。

  野菜连根煮;

  生柴带叶烧。

客 堂

礼数生疏,争怪逢迎不惯;

  胸怀旷达,何妨谈笑率真。

  已留玉带光青嶂;

  准备场留食白驹。

  鸟啼花发皆春意;

  客到僧来总道机。

  渊明定许联莲社;

  居易何须讶鹊巢。

  春随佳客携云至;

  鸟爱高谈倚树听。

  云影每从风信入;

  香薰时共履声来。

  定中花雨散;

  空际月轮高。

  清言多法味;

  野趣足生涯。

  青原参大鉴;

  黄檗唤裴休。

  金山留玉带;

  鹫岭启鲜花。

库 房

祖父田园,因果正宜明出入;

  伽蓝竹木,毫厘须要辩公私。

  杨歧灯盏明千古;

  宝寿生薑辣万年。

  行云流水处事;

  光天化日权衡。

  关心忖度;

  留意商量。

雪 堂

林静鸟初鸣,几簇祥云笼梵刹;

  地幽尘不到,一轮明月印禅心。

  礼佛转身,忽见春风环古寺;

  谈禅纵目,具看花雨散幽林。

  法云回荫名花塔;

  慈照长辉贝叶经。

二、今 联

大雄宝殿

登大雄殿,瞻仰慈容,性地清凉尘垢净;

  入法宝林,亲闻妙谛,寸心热情菩提生。

观音殿

大地湧慈云,祍席群生蒙利乐;

  南天施法雨,普滋万有悟菩提。

  观音殿柱联:

  观化人间,施无畏,度一切苦厄;

  音传天下,普现身,证二谛圆通。

六祖堂

檐柱联:

  於未来世,闻说是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堂联:

  祖像铸千年,衍派传宗,明镜非台留法偈;

  壇经度億兆,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证禅机。

  六祖堂后石柱联:

  放大智光明,能照十方世界;

  体慈悲清静,永延万古长春。

客 堂

《观音画像》题联:

  五十三参,普门善入;

  百城烟水,彼岸同登。

  《虚云和尚画像》题联:

  虚明师德传千古;

  云净天清现一岩。

功德堂

堂门联:

  功遂因成,皈向佛门真自在;

  德全果满,长依净土永逍遥。

  堂内柱联:

  功在诚心,一句弥陀开觉路;

  德修净意,四时花果供灵堂。

斋 堂

斋堂二楼壁联:

  菩提根布三千界;

  佛日光生十二时。

山 门

山门联:(旧联)

  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无树记东坡。

弥勒佛殿

殿联:(古联)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张口而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藏经阁联:

塔湧慈云,龙华曾献绯桃瑞;

  灯传宝典,马迹新驮贝叶香。

迎宾厅联:



  王影文榕苏阴墨,一 ,双色辉空祥谷光回湧音现。 ;

方丈室

《达摩祖师》图两侧联:

  多闻有智慧;

  长寿度众生。

三、散逸旧联

两轮日月随他转;

  一片身心任我闲。

  素怀静对梅花月;

  清韻闲翻贝叶经。

  风扶磬韵清归耳;

  月照禅窗白透心。

  常存清静心中佛;

  惯乐幽闲世外春。

  襟怀静契无生诀;

  岁月闲游不老天。

  常住色中色是色;

  永离尘界尘非尘。

  般若既捐身愈稳;

  葛藤虽荫鼻难穿。

  红雨一帘花外月;

  绿阴半岭竹间琴。

  目顾四方空一贯;

  气吞八极透多罗。

  生死轮回何日了;

  本来面目应时参。

  与影有情惟日月;

  遇红无礼是泥尘。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