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人类学理论中的图腾研究
颜利飞
【摘 要】图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尤其在人类学领域,图腾研究包含多个方面。西方人类学理论中对图腾的研究,包括其含义、起源、功能等。本文从这些方面论述了西方人类学理论中对图腾的阐述,以人类学的视角,从多个角度理解图腾这一文化现象,以对图腾有多方位的理解。
【关键词】图腾 人类学 功能
1919年4月,范·盖内普(van Gennep)在《图腾问题的现状》的序言中写到:“图腾制度已经耗费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和财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许多年里,情况会依然如此。”“图腾”这一概念或现象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但也因其独有的神秘感使学者们无法真正揭示其神秘面纱。对于图腾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而在人类学领域中,诸多学者也对图腾的不同方面进行了阐释。本文旨在整理西方人类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图腾的内容,以梳理出西方人类学研究中关于图腾的主要方向与成果。
一、图腾的含义
“图腾”一词一直吸引着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对它的研究不绝如缕,尤其是人类学对图腾的研究。总的来说,西方的图腾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世纪下半叶的发端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和20世纪上半叶后的反思期。期间,包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等学者都曾加入到图腾研究的队伍中,如麦克伦南、摩尔根、泰勒、弗雷泽、涂尔干、弗洛伊德等等,这些学者都或多或少地考察和研究过图腾,并且对图腾的起源和实质问题提出过众多的理论观点和看法。“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在英文中它被固定为“Totem”,最初也有人把它写成“Totam”或“Dodaim”。第一个把“Totem”一词介绍给西方学术界的人是英国人约翰·朗格(John Lang)。在1791年出版的《印第安旅行记》(Voyages and Travels of an Indian Interpreter and Trader)中,他首次提出了“图腾”的概念。大约半个多世纪以后,英国旅行家格雷(Grey)在1841年出版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和西部探险记》(Journals of two Expeditions Northwest and Western Australia)也发现,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也存在着图腾文化现象。此后,“图腾”作为一个学术术语逐渐为学术界使用。我国学者严复在1903年翻译英国人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使用“totem”的汉语音译。他在翻译的时候不但遵循了音译的方法,而且还兼容了这个词所具有的神秘涵义,所以最终把英文的“totem”译为“图腾”。
弗雷泽认为,图腾是一种假定的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亲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方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另一方是纯自然或人工制造的物体。氏族成员对某种物体存在共同的信仰,并且将这种物体视为全体成员的祖先。在此,把人同化为动物,用更接近于自然力的精灵取代人类的祖先。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此外,弗雷泽还将图腾分为三种类型,即氏族图腾、性图腾与个人图腾。氏族图腾就是整个氏族的图腾,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氏族;性图腾就是氏族中的男性和女性分别拥有的图腾;个人图腾就是某一个个体的动植物保护神。总的来说,图腾是一种假定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与物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可以将该物体视为氏族成员的祖先。
里弗斯曾经将图腾制度定义为三个因素的结合体: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仪式因素。社会因素,即一种动植物物种或者一种无生命物和社会群体(尤其是外婚群体或氏族)之间的关联;心理因素,即群体成员相信他们与动物、植物或物品之间存在一种亲属关系:人类群体是它们的后代;仪式因素,即对动物、植物或物品的遵从,主要反映为:除特殊情况以外,禁止食用某类动物或植物、禁止使用某种物品。总的来说,图腾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图腾崇拜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独立社会组织制度,而仅仅是原始人类或者部族的一种宗教形式。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图腾多与动植物联系在一起,也有被理解为对动植物的崇拜。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图腾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阐述;(2)图腾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3)图腾是一种宗教形式;(4)图腾是一种祖先崇拜。因此,可以认为图腾是一个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尤其以动物为主,用以区分其他群体的象征物,是维护群体生存的独特制度。
二、图腾的起源
图腾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而且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那么,图腾究竟起源于哪里?起源于何时呢?一般而言,很多人都认为图腾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弗雷泽关于图腾崇拜的起源有3个理论:(1)先明出自安全的考虑,把自己的灵魂寄放在某个物体身上,这时图腾崇拜便产生了;(2)把图腾崇拜看成是有意识设计出来的一种补充经济生活的巫术形式,先明们组合成图腾氏族,通过巫术手段,每一氏族负责为整个部落提供充足的供经济消费用的某种动物和植物;(3)图腾崇拜的受孕论,先明认为自己是其母梦中与某种动物媾受孕的产物。这都是与原始人不了解人类繁衍的道理有关的。
博厄斯专门研究了图腾的起源问题,认为图腾文化产生于不大的外婚群体,氏族图腾起源于家庭图腾。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和荷兰学者威尔金认为,原始人认为死者的灵魂能够进入某种物体,这种灵魂能够附体的物体是神圣的,因此称之为图腾,也就是“灵魂论”。斯宾塞则认为,原始人存在着用动物名给人起绰号的风俗,后代便错误地认为祖先就是与某种绰号同名的动物,因而产生图腾,称为“命名论”。还有学者认为,图腾与人类生存的某种物质相关,称为“经济论”。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对图腾崇拜和宗教起源进行了集中的分析。他提出图腾、禁忌以及整个图腾崇拜制度,都源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原动力就是 “俄狄浦斯情结”。
总的来说,图腾的起源与原始人对自然的许多现象的不理解有关,生产力水平有限,使得他们把一些现象与自然物结合起来,形成图腾。图腾来源于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或是来源于抽象的想象或图案。到了父系氏族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图腾的作用较之前有所减弱。而且,不同学派对于图腾的起源的侧重点不同。
三、图腾的功能
(一)图腾是一个信仰系统人们相信在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氏族或部落)中,人与某一特殊物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同质”关系或“交感”联系。二者之间休戚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此种观点认为群体中的人与自然物之间有紧密联系,氏族成员或部落成员认为图腾具有某种类似的、神秘的力量。原始人对一些自然物感到神秘而产生畏惧,进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对那些自然物产生敬畏感。到了后来,他们还把自己装扮成图腾的模样,以此期望获得图腾身上所具有的神秘力量。更有甚者猎取图腾物食用,究其原因为图腾太完美了,只要吃了它,它的智慧、力量和勇气等优秀品质就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自己变得像图腾那样完美。此外,原始人认为,氏族或部落的祖先与图腾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或某种特殊的关系,因此,他们把图腾奉为先明,对其崇拜。
(二)图腾是一个象征系统
涂尔干认为,“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种规矩或制度,一种法律准则或一种道德准则,就必须尽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初起源;因为在其现实和过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图腾是氏族的独特属性。图腾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植物或动物,人们相信这个群体就是它的后裔,而且,图腾既是集体的标记,同时也是集体的名字。氏族的亲属关系完全是建立在图腾共同体之上的,以图腾来区分不同的氏族。
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认为:“组成氏族的个体自认为他们是通过亲属关系的纽带联合在一起的,但是这一纽带的性质却非常特殊。因为这种关系并不出自于他们彼此之间确定的血缘,而仅仅是由于他们拥有相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即是图腾,氏族的图腾就是每一个氏族成员的图腾。不同的图腾区分不同的氏族,而且氏族之间不能共用一个图腾。此外在氏族下还有胞族,胞族也有自己的名字,通常是以一种动物命名的,也可视作是图腾。胞族图腾与氏族图腾之间存在一种从属关系。图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还是一种标记,一种名副其实的纹章,既可以雕刻在物体上,也可以纹在身体上。
氏族部落用图腾来区分彼此,图腾成为他们的符号,而且同一图腾集体的成员被看成是同一个整体。图腾在原始社会中被认为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它具有,例如,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等的职能。与此同时,氏族成员可以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图腾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
(三)图腾是一个禁忌系统
由于图腾崇拜,产生了图腾禁忌。这些图腾禁忌主要是禁止同一氏族的成员结婚,禁止猎杀图腾动物等。图腾禁忌划分了或代表着许多文化的界限,禁忌能够保护氏族以及氏族成员与图腾祖先的神秘联系免遭破坏,禁忌能够保证图腾动物(植物)与氏族共同繁荣,禁忌能够强化旨在维系氏族生存(主要在食物与婚姻这两个方面)的社会秩序。
(四)图腾是一个社会结构系统
一个社会被划分为很多群体,在每一种群体与一种或更多物体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图腾是在某种动物(或植物)和某个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联合。氏族实行外婚制,信奉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禁忌有任何性关系。某些氏族-部落在饮食结构上还禁食图腾动物或植物,使不同的氏族-部落相互间在饮食范围上划定了各自独享的领域,从而在有限的生存环境中有效地维护了各个氏族-部落的生存基础。不同的氏族按照动物或植物支系组成程度不同、利益不等的社会网络,并组成氏族、胞族、部落等类似金字塔结构的复杂社会。
图腾具有社会功能。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图腾满足了初民们的功利性需要而成为他们的信仰。图腾主要表现为以巫术繁殖动物和植物,满足他们对这些东西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由此形成了他们主要的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图腾是人与生物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发展;图腾不仅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同时也把人与环境的关系组织起来;生物被选作社会群体的象征,乃是因为它们表现了社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法]列维-斯特劳斯,渠敬东译.图腾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王勇等.中国世界图腾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3]金泽.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法]爱弥尔?涂尔干,汲喆,付德根,渠东译.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英]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