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融媒体时代反腐专题片的廉政话语建构与传播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夏文化论坛 热度: 13101
张芳馨

  从2014年播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以下简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始,每年在中纪委全会召开前后,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反腐专题片就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强势推出,引发全民“追剧”。2016年《永远在路上》、2017年《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2019年《红色通缉》,2020年《国家监察》,2021年《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陆续重磅推出,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反映我国近年来反腐工作的成果,在央视综合频道重点时段播出的同时也在央视“两微一端”、国内重要网络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媒体引发二次传播并引起受众热议,收到了不同于反腐题材文学、影视剧等文化形式的更为集中、及时的受众反馈。此类电视专题片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宣教型专题片,近期反腐专题片力图摆脱操作技术标准化、政治内涵强烈化、叙事模式说教化等弊端,积极进行内容创新,注重反腐话语建构,借助融媒体时代的平台和传播途径,为更好地吸引受众,宣传国家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态度,建设廉洁自律的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反腐专题片的廉政话语构建

(一)廉政话语的“意义”生产

在电视反腐专题片策划期,创作者需从诸多案例中选择出一定量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文本,这是廉政话语“意义”产生的初期阶段。创作者所选择的反腐案例及表现方式,都基于社会现实和受众已经确立的心理结构之上。在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众多贪官落马的背景下,受众已经确立了一定的心理结构基础,并主动自觉地把专题片中的信息映射到原有的结构上,来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心理结构,进行知识和意义的整合。

  中纪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系列反腐专题片,紧紧围绕“打虎”“拍蝇”“海外追逃”等专项行动进行纪实报道。2014年12月,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大量来自中央纪检委的翔实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顿“四风”,落实“八项规定”,推进党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时间内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向好的重大成果。2016年10月推出的《永远在路上》反映了党中央推进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对落马官员的从政生涯、法庭审判、当前状态等进行深度揭秘。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部作品,摄制组先后赴二十多个省(区、市),拍摄四十多个典型案例,采访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同时还第一次让中纪委的工作人员出现在屏幕上,讲述他们的办案过程,更真实、直接地展示了公职人民腐败的特点、规律和危害。通过还原案件细节、直面腐败人员,给观众带来深深的震撼、教育和警示,让所有可能涉及腐败的人员吸取教训,增强理想信念,让广大人员群众积极监督、协助各级纪委部门打击腐败。2017年1月,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专题片深入剖析17名严重违纪的纪检监察干部,让违反制度和法律的纪检监察人员现身说法,陈述自己逐渐腐败的过程和腐败的行为事实,警示肩负重任的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透射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和决心。2017年9月的《巡视利剑》,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决心和信念。该片对党内监督检查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刻画,以2012年以来中央开展的多次重点巡视为素材,深入国内百余个单位的党组织,对巡察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涉及腐败问题的省部级官员、地方一把手等各单位的重要领导干部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贪腐现象。该片拍摄了黄兴国、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人,这些本以为能够侥幸“过关”的腐败分子,被“回马枪”挑落马下,彰显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与韧性。2021年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一系列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讲述了正风肃纪反腐工作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二)廉政话语的“视听”叙事

在电视专题片这种多模态话语形式中,创作者可以更为广泛地借助听觉、视觉等具有具象意义的符号系统表现意义。反腐专题片作为政论型电视专题片,因其内容和意义的特殊性,其表现手法也呈现出受约束的局限表达特征,在创作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规范性话语的使用规则。但也正因如此,近期的反腐专题片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视听语言技巧,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修辞手法,力图打破政治、政策传播时的生硬呆板。创作人员通过光线、色彩的变化,镜头、景别的配合,蒙太奇的剪接等,使作品叙事的议论和抒情不含糊其词也不生硬呆板,重点突出,含义深远。在光影和色彩方面,将落马官员的近景画面使用暗调和灰色处理,是暗喻腐败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的基本手法;平直的线条、正面的拍摄角度呈现法院、广场等场景,是体现国家法律制度严肃的底层逻辑;对贪腐人员的采访往往采用近景镜头,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的微表情及神态,使受众真切感受他们的后悔及自责。尤其是在电视专题片擅长的视觉修辞中,比喻、借代、对比等技巧比比皆是,有些镜头堪称经典。如2021年播出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四集中揭露张茂才明码标价进行钱权交易,在央视播出前的先导片和播出后各大网站转发的秒拍视频里,都将“嘴上说不要,手指就给你点出来了(办事需要200万)”这一镜头以反复播放形式加以强调,直观地再现了落马官员道貌岸然又贪心不足的形象。专题片脚本的创作和叙事剪辑更符合电视专题片特征,能够将表意镜头、现场采访、解说内容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一起。《永远在路上》第六集中将受助学生家长被要求拿出200元接待餐费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用同期声表现,随后解说为:“不管是否情愿,家长们并没有表示反对,钱很快就收齐了。”蒙太奇手法的适当运用,使叙事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在声音的使用上,配音风格与其他题材政论片相比,讲述感强,用客观冷静的陈述取代夸张的修辞,以此来强调我党在反腐败这一具体社会议题上严抓到底的鲜明态度。作品还大量使用现场音响和同期声,音乐和音效的使用恰到好处,和主题内容浑然一体。

(三)廉政话语的“结构与模式”呈现

除了关注“视听”语言运用的局部结构,廉政话语的整体结构特征也比较突出。传统的线性、主题式等叙事结构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预期,近期的反腐专题片开始出现插叙、倒叙、悬念设置等叙事手法,体现了该类作品的创造性结构。

  “抓典型案件、抓典型人物”是近期反腐专题片较为统一的创作思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除了可以更好地阐释主题之外,也更利于网络媒体及短视频APP的分割内容传播。作为电视专题片,结构完整、清晰,作为新媒体短视频APP的内容,每一个案例都可以独立成篇,言简意赅,直击要害。2021年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系列专题片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为“政治监督”“守护民生”“坚守铁规”“严正家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主题“就在身边”的反腐范围广泛性。每集专题片或由议论开始,或由政策说明开始,引发主题,结尾则是总结案例,阐释意义,提出展望。每集作品均由三到四个案例组成,详细讲述了政府纵容企业非法私挖滥采煤矿案、官员贪污截留农民工工伤赔偿案、孙小果案、福建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事故及讲述了张茂才、向力力、严春风、彭定邦等家风败坏的典型案件。在此之前的其他几部专题片的结构与其类似,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起案件的翔实记录,其中,集与集之间成系列关系,各集中的每个案例成并列关系,适当的时长分配,既有利于陈述案件事实,也可充分展示案件背景和原因,可以较为深入地揭露犯罪事件。

二、融媒体时代反腐专题片的传播价值

(一)借专题片之形 叙反腐倡廉之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早在1987年,我国各级行政监察机构就设立了专门的宣教部门,并且注重电视宣传片的创作活动。“1989年,省、地两级纪委拍摄制作的党风党纪专题片就达到三百四十多部,组织放映14余万场次。”专题片在传统媒体的廉政文化宣传中优势比较明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融媒体时代,中纪委推出的反腐纪录片虽然仍是以电视节目作为发声方式,但依然能聚集起广泛的注意力,并成为网络舆论场上的热议话题。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为社会号脉,不回避现实问题,采用具体可感的说理方式,符合融媒体的传播规律。

  题材选择较为单一,是此类专题片的局限性所在,但正是因为主题明确,才更有利于深入地挖掘。与早期反腐倡廉宣传片不同的是,近期反腐专题片并没有延续“饱和情绪”的表现方式来警示受众,而是以一种理性的判断分析方法,对腐败分子的犯罪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较为客观地陈述,多元化分析人物犯罪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家庭环境、外围环境等影响,对领导干部和群众都起到警示作用。真实,是电视专题片最大的力量,但真实并不意味着单纯的记录和陈述。专题片强调表达形式,即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对“非虚构”内容的呈现与构建。近年来的反腐专题片让反腐官员露面接受采访,是反腐倡廉工作中较为有效的方式,获得较大反响。《巡视利剑》导演曾谈道:“必须要有新的兴趣点和创作点,才会形成新的关注点。在观众兴趣点和创作点的定位中要着力表现巡视组与落马官员之间的较量,突出回合感和对抗感。在采访拍摄制作各个环节中围绕这一重点加以展现。”专题片的独特形式与极具说服力的内容使得反腐话语得以充分构建。

(二)借融媒体之力 展高压反腐之姿

2008年6月,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的工作规划》中强调:“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继续办好反腐倡廉专栏、专题节目”。近期反腐专题片的创作播出,其影响力跨越了媒介平台、跨越了年龄阶段,对此类作品的关注和讨论在融媒体舆论场中得到鲜明体现,对我党高压反腐的力度和效果进行了良好地阐释,回应了党内关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每一部作品在收视浏览量、媒体关注度、微博提及数量、话题阅读量、网友美誉度等数据上都有很好地表现。

  首先:传播内容有所创新。

  近期反腐专题片打破了一事一议的传统方式,集中列举若干案例,依靠整体彰显意义。关于反腐专题片的内容,之前常见于对某个腐败官员个案的披露,如《难逃其咎——郑筱萸渎职案警示录》《人生的败笔——王有杰受贿案警示录》《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等。近期反腐专题片常常在一个主题下并列揭露多个案例,如2014年制作播出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即为落实党的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第一集便列举具体案例六起,均为在公款消费方面违纪的事实。数量之多体现了公款消费的普遍性,但同时也体现了国家打击违规现象的决心和力度。对贪腐官员的腐败细节揭露,分寸把握得比较好,既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了这些官员落马的原因,又从人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刻解剖。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不避讳“猛料”的基础之上,采取当事人“现身说法”的方式,极大地震慑了潜在腐败分子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更因诸多细节首次公开助推了舆论关注热度。《国家监察》中,王晓光“高档酒水倒进下水道”、赖小民“两亿元赃款堆在家中”、秦光荣私建千余平方米的“秦家大院”等情节令人震惊。典型案例及情节的选择符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

  其次:传播理念有所更新。

  融媒体时代,一切话语都更有利于互动,正是这种根本性的互动维度定义了社会秩序基础。这种广泛而积极的互动体现了受众个体的集体认同感。网友对每一部反腐专题片的反馈都非常积极,如豆瓣网对《巡视利剑》的评论:“强烈安利一部纪录片《巡视利剑》,里面每一个真实案例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拍一部《人民的名义》!”“反腐永远在路上,而且中央的反腐也必将把反腐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向前推进一大步。”微博网友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评论说:“永远在路上,反腐没有成功,只有一直反腐!”“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也有网友对反对腐败的持久性和反腐的范围和力度提出了希望:“希望反腐倡廉不只是说说,希望能一视同仁,该追究就追究。”“对贪欲的约束比对腐败的惩治更需要深入精神深处,更重要也更难。”从侧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及对廉政文化建设更高的期待。从网民对反腐专题片的整体评价来看,2014年播出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目前豆瓣评分为7.6分;2016年播出的《永远在路上》目前豆瓣评分8.1分;2017年《打铁还需自身硬》目前豆瓣评分8.1分;2017年9月的《巡视利剑》目前豆瓣评分8.6分,以上数据显示了此类作品较高的网友关注度和较高的美誉度。

  虽然利用网络媒体大爆“猛料”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甚至可以引爆舆论场,但近期反腐专题片的发布节奏却遵循了传播规律,没有一味地追求流量。其实,腐败官员的案例很多,令人咋舌的事实也不仅只有片中表现出的那些,但是创作者很好地把握了发声的节奏,没有一股脑地、不分轻重缓急地集中释放,不会导致信息过载而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或关注点“失焦”,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融媒体的碎片化传播要求电视节目在网台联动宣传过程中,“焦点”的选择应更加醒目、主题鲜明、趣味性强。在反腐专题片的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将专题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片段加以分割和传播,吸引受众注意,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巡视利剑》在播出期间,剪辑制作了多个短视频,时长4分钟左右,涵盖整部作品的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段,迅速变成了热门话题。

  最后:传播渠道有所拓展。在十八大以前,由于反腐倡廉专题片的特殊性及敏感性,不符合国家主旋律宣传方针,是严禁在电视及网络传播和转载的。大量警示教育专题片明文标注“本片仅限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观看,严禁在各级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公开播映”字样。而反腐问题从来都是坊间及网络舆论场上的高敏感话题,与之相关的任何新闻爆料乃至小道消息,都极易成为舆情焦点。因此,融媒体环境下传播路径的扩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多向交互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机终端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便捷性,使反腐话题不再是讳莫如深的禁忌话题,又因融媒体环境下可以满足受众选择的个性化要求,受众接受的广泛性和心理认同增强,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坚决反腐、提倡廉洁的社会风气。近期反腐专题片的传播方式均采用央视固定时间播出+全网各重点平台播出+“两微一端”+抖音、西瓜视频推送等形式进行全方位覆盖,实现了“多屏”共振,引发了跨平台、多角度、多层次的裂变式传播。各媒体平台分别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固定时间播出、点映播出、分话题播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充分互动,打造话题舆论场。2014年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泛播出以来,反腐专题片的融媒体传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21年1月21日至24日,《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期间,央视“两微一端”也同步播出,各大网站也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关链接,并提供解说词完整版供用户选择性阅读,为受众提供多方位,更便捷的接收渠道。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廉政文化宣传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底,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安排,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通过对专题片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专题片不仅在政策层面越来越被重视,在宣传实践中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传播发挥更加多元化的作用和功能。系列电视专题片通过跨媒体的互动,形成了新时期正风正气的传播仪式,对违法分子的揭露成为反腐倡廉中一个个强有力的警示符号,推动社会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