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
姜万兰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应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采用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性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高校担负着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将党的某个重要创新理论及时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成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的常规性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一、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常态下,将全面从严治党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甚至事关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一)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应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
国际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与碰撞,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断涌入我国本土,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通过各种渠道加紧对我国青年一代进行渗透、分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面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妄图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翻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国内方面,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以及原有的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和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的变化。在国内外各种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及价值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适时融入全面从严治党,使大学生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命题的要义和时代意义,并将之与自身的发展以及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使广大青年学生认清西方敌对势力的嘴脸,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落实在自身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
(二)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的重要使命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情绪和思想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理想和信念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更是如此。加之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带来一定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很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表现为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内因固然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但同时也表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亟需增强。正因为如此,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教学,提高青年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夯实坚持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此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已经刻不容缓。
二、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融入效果。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一)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法。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首先梳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形成五个阶段,进而过渡到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提出以及最终于形成,然后强调2015年2月,习近平首次把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在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后,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要义以及时代意义,最后贯之以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一气呵成。
实践证明,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图文并茂、适当插入音频和视频等,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改变了简单说教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满足了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性、丰富性的需求,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和知识大大增加,进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思想的认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二)比较分析教学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1],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辨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比较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横向比较分析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别或相类似的事物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的方法。比较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空间上的联系。在讲授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党的性质和宗旨时,我想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苏共做横向比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政党,在这一点无论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得到证明。苏联解体的原因也昭示了党的性质与宗旨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关切。据苏联社科院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4%,代表人民7%,代表党员11%,代表官僚85%。
纵向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比较对象之间常是层次的延伸或时间的连续,因此纵向比较方法往往适用同一个比较对象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出现的数量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数量上的差异来判断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时我想可以采取纵向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不具体展开。
(三)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法
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叫研讨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设定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形成、深刻内涵、时代意义、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等贯穿到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文献资料研究,提出问题进行专题课题研究设计,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展开思辨论证,进行总结归纳,以课堂PPT展示等方式进行汇报,最终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和师生间的共同研究,达到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研究型互动式教学实践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们不但获得的大量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且相应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运用文献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与语言的概括能力也有所提升,大多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振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心,增强对党的领导的理论认同与理论自觉。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将有关的教学内容编成案例,以案例反映的实际,夯实理论知识分析,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得以加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以来大新一届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2],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积累了大量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案例,为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实施模式。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可以采用案例讲授和案例讨论两种具体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抛出军中“老虎”徐才厚和打破“刑不上大夫”传统的反腐败典型周永康的案例以及反映小官巨腐的河北秦皇水官马超群等案例,进而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三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苍蝇”、“老虎”的危害,党中央反腐败的力度、决心,进而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案例本身的性质等。
90后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自我选择性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认同和盲从。而案例教学法是一门集讲解、讨论和互动在内的多体系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契合大学生的特质,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共识。为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提供了可能。
除了以上列举的四种教学方法外,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运用辩论、讨论、实践、专家报告等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中的若干种教学方法进行糅合,并且与相应的教学路径相结合,以达到最大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略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169~172.
[2]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5-1-15.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姜万兰(1969-),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