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副词“专”与“专门”差异考察及其韵律、认知解释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夏文化论坛 热度: 17511
刘立成 柳英绿

引 言

(一)“专”和“专门”都有副词属性。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

  

  

  

  二者作副词时的功能主要是限定动作、行为的范围,意义同“只”相近。根据对语料的调查发现它们还有以下共同点:1)都只限定动词(或介词),不能限定形容词;2)不能重叠;3)不能加“de”(有孤例见3.2例20)。但从《现汉》的解释中看不出二者的区别。就所给例句来看,将二者互相调换对语句的意思似乎也没什么影响:

  1)他专门爱挑别人的毛病。

  2)王大夫专门治皮肤病。

  3)我是专来看望你的。

  4)这次会议专讨论了资金问题。

  (二)北大《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561)中对“专门”的解释是,“和‘专’一样,但多用于口语”。据此,似乎“专”和“专门”的区别仅在于适用不同的语体。而刘立成(2008)则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后接成分音节数目的要求不同。本文即从音节、语体两方面对这两个副词的异同做进一步考察。

一、对后接成分音节数目的不同要求

本文所谓后接成分是指在句法上紧随其后的词或语。这意味着除了单个动词以外,还包括:(1)V+时态助词:如“带着”、“发了”;(2)VV重叠,如“谈谈”;(3)V+补语,如“论及”、“留给”。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虽然在现实语料中“专/专门”后“V+助词”的出现频率不高,但在同“专/专门”组合时表现出的倾向性较明显;二是本文是从韵律而非句法角度来探讨“专/专门”的差异,而上述V之外的另一音节或可看作韵律隐形成分(冯胜利2013:49),它们必须依附于V,或是整个VC处于词汇化的过程中,如“论及”、“留给”等,是词是语难以判断,但都可以构成标准音步。初步观察,“专”倾向于限定单音节成分,而“专门”则限定单、双音节成分的频率都比较高。我们采用了两种统计方法来验证。

  1.1 对后接成分音节数目的语料抽样调查

  对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的相关语料进行统计。几点说明:(1)查询模式为“模糊匹配”,我们没有利用现成的词性标注,而是逐条进行了人工鉴别;(2)以“专”为查询条件时,在全部6 387条语料中排除含“专门”的语料(1 068条)之后抽取前500条,代表性接近10%;(3)以“专门”为查询条件时,在全部1 068条语料中抽取前500条,代表性接近50%;(4)“专”与“专门”各自所带词例及词例频率见后文2小节。结果如下:

  表1第四行为“专/专门”作为副词在总的搜索语料中的出现频率,该数据反映出这两个词做副词(状语)用的比率较高(63.6%),其余30%多主要是做形容词(定语)。第二、三行则是前述初步结论的主要支持数据。从表1可见,出现在“专”后面的成分中单音节成分占总语料数91%。而其后双音节成分仅占7%。三音节以上占2%。而“专门”后接成分单音节的比例不小(37%),但以双音节为多数(61%)。可见,“专”的后接成分以单音节为主,“专门”后接成分则单双均可,以双为主。

  

  表1 对语料库在线1000条(其中含副词语料636条)语料的频率统计

  

  图1 “专”与“专门”单双组合频率对比

  1.2 对后接成分单双同义匹配的语料调查

  为了使观察更充分,我们对二者后接成分以另一种方式对CCL进行穷尽式调查,即把可与两者搭配的成分以单双同义的形式进行组配,然后分别观察其与“专”和“专门”组合的情况。样本选择的原则是:1)双音形式是单音形式以添加方式构成,且单(A)双(AX)同义,即双音词为单音词的义项之一;2)在语料中都有出现。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抽出如下几组词:

  挑组:挑——挑选、挑剔

  司组:司——司理

  治组:治——治疗、治理、惩治

  带组:带——带领、带着、带上、带来、带了

  订组:订——制订、订下、订制、订做、订阅、订购

  供组:供——供应、供给、供奉

  发组:发——发出、发表、发布、发行、发来、发现

  论组:论——论述、讨论、论证、论及、论说

  下面表2至表9分别是以“专/专门+各组成员”为检索项对CCl进行统计的结果。在统计中我们对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干预:1)A项中去除AX项;2)去除重复项。

  

  表2 专/专门+“挑组”

  

  表3 专/专门+“司组”

  

  表4 专/专门+“治组”

  

  表5 专/专门+“带组”

  

  表6 专/专门+“订组”

  

  表7 专/专门+“供组”

  

  表8 专/专门+“发组”

  

  表9 专/专门+“论组”

  从表2到表9可得出:

  1.3 “专”和“专门”对后接成分不同选择的原因探讨

  自吕叔湘(1963)提出汉语单双音节搭配问题以来,到目前为止研究句法和韵律互动关系的学者们主要讨论了动宾、定中、主谓、述宾几种结构的单双搭配问题(见吴为善1986,陆炳甫&端木三1991/2002,冯胜利1997,2000/2013,王洪君2001,周韧2006/2011,柯航2007/2012等)而对于包括本文所论对象在内的“状中结构”关注的则不多,主要有崔四行(2009,2012)和上引学者著作中部分提及。下文按习惯做法,把“专/专门”与不同音节后接成分搭配的形式分别标写为“1+1”、“1+2”、“1+多”、“2+1”、“2+2”和“2+多”,对其成因分别做出讨论。

  1.3.1 对于“1+1”、“2+2”、“2+1”的解释

  目前为止学者们对于“1+1”、“2+2”的认识比较一致。冯胜利(1997)认为1+1构成标准音步,2+2为复合音步。更多学者认为单音节配单音节,双音节配双音节是无标记组配,这种组配符合人类认知中的相似原则(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即人们倾向于把相似的两个成分看作一个单位(见J.R.Anderson1980/2009:41,沈家煊1999,王灿龙2002)。根据我们的观察,在“专/专门”与后接成分搭配的语料中,也是“专+单”和“专门+双”占绝大多数(见1.2表10)。

  

  表10

  关于“2+1”式组合,目前研究者们对动宾和定中结构提出了多种解释,其中端木三(1990)提出辅重原则,在此基础上陆炳甫&端木三(1991,2002:124)提出了辅长原则辅长原则(Nonhead Length,NHL):

  In a syntactic head-nonhead(or a nonhead-head)relation,the head cannot have greater length than nonhead.(在核心成分—非核心成分(或非核心—核心)组成的句法关系中,核心成分不可长于非核心成分)

  虽然后来的研究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但该原则对于未被上述研究者做重点讨论的状中结构却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为一方面无论是从认知语义(王灿龙2002)还是从信息量(周韧2006,2011)等角度出发的研究均未涉及对状中结构的具体讨论,另一方面是应用后两者来分析状中结构时会遇到操作上的困难。如周韧(2006,2011)提出根据可替换项目的多少来计算成分的信息量,“信息量大的成分,在韵律上就要更突出”(周韧2011:64)。就状中结构而言,一是动词和状语的可替换项目孰多孰少可能会存在见仁见智的问题,二是如果说动词的可替换项目多因而信息量大,按此计算方法应该是动词获得重音,这样可能得出2+1不合规则的结论。而如果按辅长原则来解释,在“专门+动词”中,“专门”为辅助性成分应该获得重音,即至少不短于中心词的词长。从上节的观察结果看,无论是2+1还是2+2,都符合辅长原则。

  1.3.2 对于1+2的解释

  从我们的统计来看,1+2的频率较低,所搭配的后接成分计有以下24个:

  讨论供应 挑剔 带着 以为 称为 当作 止于

  从事限于 长于 制造 制定 撒谎 负责 欺负

  对付研究 开发 出售 致力 检视 留给 起给

  说明:词表中词项后的下标数字为出现次数,无下标数字的为出现1次(下同)。

  因为“1+2”式违背辅长原则,因而数量少,频率低,属于能产性较差的结构式。此外,这个词表中斜体字为与“专门+2”的交集。根据小范围的语感调查,交集之外的双音成分也都可以跟“专门”组成“2+2”式,并且与“1+2”相比更自然,是优选结构式。

  1.3.3 对于“1+多”和“2+多”的解释

  1.3.3.1 “1+多”

  在我们的统计中,“专+多音节”组合有:挑毛病 致力于 着眼于 打抱不平

  分别讨论,“专+挑毛病”实际节奏为“专+挑+毛病”仍然为“(1+1)+2”;“专致力于”和“专着眼于”如果按“2+2”分割成“专致+力于”、“专着+眼于”会非常拗口,如果按“1+3”分割实际也很拗口,因此不是优选结构,很少有人使用。语料中仅各有一例:

  5)我以五十之年,行年已过,时不及我与,乃疏于翰墨,专致力于明清史事,兼及两汉史迹……

  6)这比起《中外纪闻》专着眼于开导王公大臣的头脑,是有所前进的。

  “专打抱不平”实际节奏为“(1+1)+3”,这里“1+1”本身即为无标记形式,再组成“2+3”(专打+抱不平),就成为最自然的音步(冯胜利2013:160),也是汉语五言诗的节奏(王力1989:1507)。

  1.3.3.2 “2+多”

  在统计中,我们把下列“专门”后面的词语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专门+多音节”组合有:

  捣墙毁壁 与人作对 鱼肉人民群众 拍马溜须 跑腿打杂

  白日在家黑夜里出来 想走歪路 养鸡养猪

  同样,“专门”同以上词语组合的实际节奏为“2+2(+2+……)”,因此仍是相似原则在起作用。并且这类“2+多”也是一种能产的结构。如我们可以说出“专门打家劫舍”“专门走亲访友”“专门课上睡觉课后用功”等。

  1.4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序列(“>”表示“优于”):

  1+1/2+2 > 2+1 > 1+2

  从“专门”看,2+2和2+1都是优选结构式,而从“专”来看,1+2是劣势结构,1+1虽然是优势,但很多“专”可以用“专门”替换。因此,仅就二者作为副词而论,似乎“专门”的使用范围大于并包含“专”的使用范围。但是否所有的“专”都可用“专门”来替换呢?结论是否定的。它们之间还有语域的差异。

二、对语域的适应性

如果说“专门”与“专”的区别在于“专门多用于口语”(北大1982:561),那么在现代汉语这个平面上二者在语体的区分上却并不那么容易把握,先看下面的例子:

  7)这老孙也是他妈的老头吃柿子,专拣软的捏 !

  8)有的院校甚至与大的因特网公司合作,培养专门从事在线业务的工商管理硕士。

  很难说例7)是书面语,例8)是口语。因此,对“专/专门”二者的语体区别的描写应该进一步细化。主要是看二者及其组合成分的历史层次。“专门”产生晚于“专”是不证自明的,因此能与二者搭配的成分也必然居于不同的历史层次。而词语的历史层次与语体又有着错综关系。正如上节对于音节的讨论一样,两者可搭配的成分在语体上也有交集。这是因为汉语的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有一大部分是通用的,而专职的口语或书面语则只是一小部分(相关研究见杨俊萱1984,韩荔华1994,宋婧婧2012等)。下面我们借鉴王洪君(2005)中搭配字的概念,对“专/专门”的搭配字(组)分别讨论。

  2.1 “专”的搭配字(组)

  由于“专”产生较早,不言而喻,它的搭配字(组)所覆盖的历史层次必然较同“专门”搭配的为多。先产生的字有的比较古雅,而被今人用于书面语,即多用于词项密度(lexical density)较大的语体(Halliday1985,2012:61-64),有的比较基本而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2.1.1 “1+1”

  在我们观察的语料范围内(见表1),首先,我们发现有许多能与“专”结合而不与“专门”结合的单音节成分(词和词素),可分两类:第一类(A类)是在现代汉语中其语法地位离词较远而更接近语素的成分,主要有:

  A类:备 逞 充 存 妨 工 攻 究赖理 录 蒙 辟聘 司赏 尚2描 食 恃 守 述宿 舞习 叙 言研 倚 意咏 载重 择 摺 贮2

  这部分词在所调查语料中出现频率占1+1式66(39):282(92))的23%(42%)。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古语范畴,都具有[+语素][-自由]特征,因此与“专”搭配形成的两字组更像是一个合成词,如“专攻”“专意”等。第二类(B类)成分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成词,但在与“专门”结合时,优选的形式往往是同义的双音节形式(括号内的形式),这些词有:

  B类:供(供应)论(论述/讨论)凭(凭借)赠(赠给)治(治疗/治理)

  上述A、B两类在现代汉语中有同义的双音节形式。A类本身不与“专门”组合,而一定要选择用同义的双音替代形式才能与“专门”搭配,而B类则可与“专门”组合,但优先选择双音形式。即A、B两类多用双音节形式与“专门”组成“2+2”式。

  其次,语料中还较多地存在一类(C类)单音节词语为“专/专门”通用形式,这些词多为基本词,属于口语和书面语通用的成分,有:

  C类:作唱称 从 带叼 订 顶 读对 放割 跟逛 和画5会捡 讲就开 啃 卖念 拍 请 去让 说谈 替挑听偷往 为想 向咬 演以因 由 有 在抓把能

  单音节词一般为基本词,大多反应的是基本层次范畴(刘丹青1994,王灿龙2002),其中有些成分只在古汉语中是词,如A类,这部分词通常与产生较古的“专”结合,另有一些词与是后来通过添加的方式构成的新双音节词同义,如B类,在统计语料中所占比例不大。还有一些词是基本成分,古今通用,不受历史层次限制,因此可与“专”“专门”自由组合。从中也可看出《例释》对专门的解释(见前文0.2)是有一定依据的。

  2.1.2 “1+2”

  语料中,“专+双”式中双音节词语有以下几个:

  长于 称为 出售 从事当作 对付负责 购置 集中 检视

  开发 留给 欺负 起给 撒谎 谈谈限于 研究 止于

  其中“对付”“欺负”为口语词,

  “长于”“购置”“检视”“限于”“止于”为书面语词,其中“单音节动词+于”类不与“专门”组合。语料库中只有一例:

  9)他主要表示了他不知道红松鸡怎样在那里发生的,而且为什么专门限于在那里发生。

  从语感上看,这条语料文白杂糅,如果把其中的“专门”换成“专”也无不可:

  9)他主要表示了他不知道红松鸡怎样在那里发生的,而且为什么专限于在那里发生。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历史层次不同造成的。

  其余词例为中性词,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2.1.3 “1+多”

  与“专”组合的多音节成分有:

  致力于 着眼于 打抱不平

  此类词可与“专门”组合,一是符合韵律要求,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双音节动词+于”同样产生较晚。语料中只有“专门致力于”的例子,其他两个则没有:

  10)有的企业走上了为国际大公司配套的新路;有的企业则专门致力于向国际经销商供货。

  2.2 专门的搭配字(组)

  2.2.1 “2+1”

  同“专门”组合的单音成分有以下几个,按类别均可归为与“专”组合的B、C两类(见2.1.1),其中部分属于交集(用下划线标示),

  把办 吃到等 订 对发 干给跟 供管 会 讲看靠2念 来练

  派跑陪请去让 谈 同 为问 写向以用在找治 做作

  2.2.2 “2+2”

  同“专门”组合的双音成分如下(其中笔者个人语感认为倾向用于书面者用黑体标示):

  安装 成立惩治 从事研究24制造制作制订 接待 收集防范 利用训练7 搜讨 生产负责表现 安排装载 介绍关押 结伙 调查抢修 命令 用作 用来用于配制 收购 收集 收拾 说给 欺侮配备 建造 溶解 请教 贩卖 鉴别 供应 开设 看守 看望 猎取 监视 结交 吞吃 抢夺 施毒 医治 设计 委托教育 劳动 作出 培养培训 批评 新增 恢复 立法 顾及找来指定 开办 开(了)会 挑选 调制指导 治病 注意 认人 为此 出售

  管理 组织 探讨 讨论进行 试验 经营 供应 卖弄 选修 邀请描写 表演

  司理 爱看 就是 留下 嘱咐 雇给 雇有 检测预备 找来尝菜 预备 督责 决定 装饰 发出 利人前来 承包 论述 送给 带领 解决 刺探 接待描(了)边 铺着

  多数词语属于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词语。

  2.2.3 “2+多”

  捣墙毁壁 与人作对 鱼肉人民群众 拍马溜须 跑腿打杂 白日在家黑夜里出来想走歪路 养鸡养猪

  这些词语多临时性组合,且多为口语词,如果与“专”组合无论从音节还是语体上看都有问题。其中“专鱼肉人民群众”似乎可以,但“人民群众”显然是后起的用语,与“鱼肉”组合本身就是临时的。

  2.3 小结

  以上观察可得出,在与“专”组合的成分中,在现代汉语平面属类似不成词单音语素者只能与“专”组合,成词单音语素可与“专门”组合,其中B类如果有双音形式,则以双音形式优先同“专门”组合。而在与“专门”组合的单音成分中没有A类存在。双音成分则有的庄重,有的随意,多数为口语书面语通用词语。

三、结语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认为“专”与单音节动词、“专门”与双音节动词的组合是优选结构式,符合人类认知的相似原则。“专门+单”可以用辅长原则加以解释。同时,现代汉语中大量单音节基本动词的存在(有关统计见王洪君2001)也是“2+1”较多出现的一个原因。但部分较古雅的动词与“专门”的结合较差。而“专+双”则既不符合相似原则,也不符合辅长原则,不是能产结构。

  对于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尚需要进一步讨论。其中的一个困难在于目前对于汉语韵律和句法互动的研究及口语书面语的研究还处于有待深化的阶段,特别是对于哪些动词属于“较古雅的”,学界尚未提出明确的标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