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西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文化的发展
刘懿璇
【摘 要】中国西北地区的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与少数民族密不可分,我国有关少数民族题材运用的内容是影视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元素,西北地区影视文化的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也是相辅相成.但是近些年,随着电影的商业化以及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民族电影很难再在中国影视文化的土壤之中扎根发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走向了边缘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文化的发展进行总结研究,并对少数民族题材影视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未来如何让少数民族影视文化长久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研究的。
【关键词】西部电影少数民族题材 影视文化 民族电影的发展
一、民族电影发展伊始
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56个民族初步确立,为了维护各个民族的团结稳定,国家也在积极宣传党政的优越性,电影成了党政喉舌的关键工具,不少电影导演开始着手拍摄西北少数民族电影,反映在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在党的带领下,少数民族同胞们幸福的生活。1959年《五朵金花》、1960年《刘三姐》、1964年《阿诗玛》被誉为民族电影的“三大经典”,一系列影片的出现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热潮。这一个阶段,西部电影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及,但是这一类电影以西部为背景,以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依托,是西部电影与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的一大尝试,对当下研究民族电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二、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新发展
1950年拍摄《内蒙古人民的胜利》,1954年《山间铃响马帮来》、1963年拍摄的两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农奴》、《冰山上的来客》以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影片都是特别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影片,真实的再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此时的少数民族影视文化仍然是较多地体现叙事性与政治宣扬性的色彩,大多数都是政治教化意义的,缺少了应有的艺术色彩,而且影片侧重叙事化模式叙述往往忽视少数民族积淀多年的民族文化,忽视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文化的挖掘,这样表现出来的影视文化性格单一,特点不突出。但是值得称赞的是,这个时期的民族影视文化都能够体现出浓郁的西部少数民族风情,不仅能够加强民族影片生活的真实性,也能渲染民族影片的民族气息,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与审美感受。三、西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文化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出现了西北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概念,在这一时期,西北题材影视大规模发展,数量加速增长,在艺术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第一次提出了拍摄西部影片的主张。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电影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循规蹈矩,形成了一套新兴的拍摄体系与制作方案。1988年拍摄的电影《松赞干布》、80年代的《布达拉宫秘史》1997年拍摄的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是以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体现了改编题材的少数民族电影的新发展。除此之外,经典影片还有《盗马贼》、《红河谷》《黑骏马》《东归英雄传》《猎场扎撒》等,这些影片类型化叙事层面也能够和民族视觉奇观相结合。四、21世纪西部少数民族影视题材发展的新趋势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影视市场急剧转型,各种类型的电影大量出现,商业类型电影、美国大片等让中国的影视产业进入市场化的进程。商业片充斥了电影市场,使中国进入了影视市场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时代。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影视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娱乐化的状态之下,又很少观众能够安安静静看传统的民族类影片,但由于电影新技术的出现,电影导演新思想的萌发以及对民族电影新的理解,使西部少数民族电影仍取得了不错的成就。2004年,陆川导演的电影作品《可可西里》拦获了国内外十多项大奖,章家瑞导演的《婼玛的十七岁》以及王全安导演的作品《图雅的婚事》等都是优秀杰出的代表,这个时期的民族影片集纪实性与象征性于一体,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存状态的变现是关注的要点。五、民族影视题材发展亟需解决的矛盾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市场较小,观众关注的程度也比较低,少数民族影视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商业类型的影片充斥整个电影市场,每一个电影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电影更好的立足于当下的媒介环境,以及在文化和经济上相互结合,拍摄出具有西部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精品电影。泛娱乐化的时代人们似乎很难再静下心去踏踏实实观看一部民族电影,或许观众会体会到少数民族元素的影片大多取自于平凡的生活,拍摄手法也传统并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而且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多节奏缓慢,很难深入人心。当今社会,民族类题材的影片因为其小规模化,边缘化在主题选择上很受限制,甚至有时候会让电影人感到这是一个不好触碰的敏感题材,与一般商业电影比较来看,民族电影实在是不讨好市场的类型影片。六、结语
民族影视题材之所以不讨巧市场,是因为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在娱乐性题材上极度缺乏,故事叙述过程中矛盾冲突太少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电影人应该在选择剧本时看重剧本的故事性与矛盾冲突点,很多电影人在创作影片时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拿捏不准,最终限制了影片在创造力上的发挥,民族电影要走向市场,逐渐市场化,商业化或许不利于民族电影真实性、本真性的发展,但如果能够为民族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乃至世界电影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这对民族电影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事。少数民族影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要想让西部少数民族影视重焕昔日的光彩,中国电影人还需做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