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闻专业主义:中国视角与批判视野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夏文化论坛 热度: 17636
李 彬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新闻学一度以“党性”与“人民性”作为核心议题,那么在90年代以来资本日益主导的市场化语境中,学界的核心议题渐渐蜕变为“专业性”与“公共性”之辨。

  以专业主义为旗号的学术思潮,无论内含何种政治意味和新闻理念,无不将所谓专业、专业化、专业精神等奉为新闻的大道之行。与之相对,公共性话语虽同专业性话语不无关联,如专业主义也以维护(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性,避免过度商业化为号召,但公共性本身毕竟敞现着一种远为辽阔的社会政治及其代表性的话语空间,特别是吕新雨、赵月枝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共性追求,更彰显着鲜明的人民主体性,从而将公共性而非专业性视为新闻传播的人间正道。

  因此,细究起来,专业性与公共性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与实践、新闻与社会的层面,还是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视野,都提示了一系列迥异其趣的新闻理想与价值立场,就像当年胡适与鲁迅为代表的文化政治之分道扬镳,格格不入。

  如今,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学术界以及难免受其浸淫的新闻界,俨然已是专业主义独占鳌头,颇有一统天下、混一海内之势,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社会主义)公共性则势单力薄,与数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脱实向虚而自由主义一路挺进如出一辙。

  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稿,希望对新闻的专业性与公共性展开理论探讨,以期引起深入的问题辨析与主义争鸣。文章作者虽然均为青年才俊,但不乏学术勇气与思想锐气,不信鬼,不信邪,不唯书,不唯洋,唯以“五千载”“十三亿”“九百六十万”“两个一百年”等为立论之根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学术思潮开始面临穷途末路。与此同时,立足中国土的“真学问”“大学问”渐如春草绿色,春水碧波,或将迎来贺雪峰所言的大破大立、大开大合的“野蛮生长”。1978年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讲话,最后以诗一般的语言说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那么,也让我们迎接新时代新闻学的春天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