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心理环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龚闻莉
【摘要】本文以课堂心理环境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索研究课堂心理环境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编制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找出课堂心理环境中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因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目的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心理环境学业成绩因子教学策略
一、前言
近三十年来,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是课堂环境的研究。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必须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校的环境、课堂的环境能够制约并影响学习效果。而语言学习的效果正是由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学习环境系统来决定的。不同的课堂环境直接影响了语言教学,尤其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潜力开发和学习动机的激励。但由于课堂环境系统本身的内容十分的复杂,概念也非常的丰富,因此,至今学术界都还没有对它的指称形成统一的表达,对其含义和结构也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人们对课堂环境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于课堂环境结构划分的不同。对此,《国际教学与师范教育百科全书》[1]表达了一种较为全面的看法。它明显地倾向于将课堂环境分为物理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和心理环境(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两种类型,并以此为依据收录了研究这两类环境的数篇有代表性的论文。
本文正是从课堂心理环境这一角度探讨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二、课堂心理环境研究
(一)课堂心理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课堂心理环境在理论上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勒温于1936年提出的场理论[2]和莫瑞1938年研究发现的需要-压力原理(Needs-Press Theory)[3]。这些理论为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提供基础。
斯特恩于1970年提出个人和环境彼此相适应的一种理论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Theory),强调个人需求通常需要及环境之间的一致性,这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都有帮助(Stern 1970)[4]。大部分教育者常常会寻找这一模式下所带来的共有影响变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穆斯于1974 年总结了三个维度的人类环境的代表,第一是关系维度,主要指某一环境中社交关系的本质及强度,比如相互的帮助与支撑;其次,是个人发展,其所指便是个人的自我发展与成长以及自己潜能的发展;最后是系统性维度维持及转变,指的是处于环境中的不同秩序,具有代表性的期望,监督控制的保持及改变等(Moos 1974)[5]。这部分研究人员提出的共同观点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课堂心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从理论上为研究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课堂心理环境概念的确立
依据课堂环境其内容组成要素,课堂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社会以及心理环境三种类型。作为课堂或班级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状态的课堂气氛只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一部分。课堂环境中三个类别之间既是并列关系,同时又相互作用。
本文所称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在集体学习中的个体、个体之间及个群间在心理体现及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它具有多元性,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是依据参与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的,相对于于外来较为简单的观察,其真实性与可靠度更高。
三、大学英语课堂心理环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研究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样本选取的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2级在读本科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期末实施的调查。由于在大学期间,学生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学习时间达到大学英语总学时的四分之三,因而,在我们看来,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于课堂心理环境有了较为客观准确地认知。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要对进行调查的班级的教师讲清楚指令和要求,从而,让问卷调查的可信度与效果得到保证。此次,共对10个英语课堂,325个学生进行了调查,大多是对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的调查,收到的问卷几乎没有无效问卷。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程序
我们采用的研究手段是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分成两部分,即大学生个人信息、大学英语课堂心理环境评估量表。心理环境评估表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含了其它类似问卷调查中的一些调查项目,而且还参考了孙云梅老师的团队于2005年所设计的《大学综合英语课堂环境评估量表》中的调查项目,这其中不仅包含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的表现情况,而且还包含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情况,课堂的教育内容等等多方面内容。这样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出学生们对于英语课堂的心理感知能力,进而总结出学习成绩与其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这项问卷调查的真实有效性,我们必须深入课堂,在引导学生的前提下完成调查任务。调查时间我们定在了去年的十月份到十一月份之间,调查对象是在我校五个专业中进行,在完成调查任务后,要正确标明调查班级的基础情况,像调查人数,导师姓名等都是不能忽略的,并且还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要接受到调查。为了总结出最后的结论,我们还要将今年年初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拿来与之作比对。
四、大学英语课堂心理环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SPSS软件用双变量进行分析,获取全部要素及成绩间的关系。然后让对应的要素及成绩在多元回归上完成分析。表4-1 表明双变量对应的分析中进行不同课堂心理环境要素都与学生成绩有相关性。
表4-1 课堂心理环境各因素与学生期末成绩之间的相关度
如表4-1所示:学生成绩及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参与、任务取向等具有相关性。众所周知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变量间的共变性也就是非因果关系,但是回归分析研究的是其因果关系。前者检测的是变量间关系紧密度及其变化方向,后者是对前者检测结果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变量变化数值的论述。因此,想对这部分要素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应持续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实现对因素及学生成绩关系的研究。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期末成绩及教师的认可、学生参与、任务取向等具有正相关性,显著水平为0.005和0.001。三个相关系数中,教师的认可和任务取向明显与成绩的关系更密切。
表4-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摘要表
预测变量:教师的认可
预测变量:教师的认可、任务取向。
依据多元回归分析,老师的认可、任务取向都在回归方程模型中,所以表4-2仅仅是变量间的对应系数。在此表中R栏主要是指回归方程性的复对应系数,老师支持和任务取向的联合复相关系数为270,证明二者与英语学习成绩间都具备相关度,系数数值与相关密切度成正比。R2便是R2的决定系数。因此,英语成绩一般会利用变量进行方差解释,证明模型拥有良好的信息拟合性。△R2栏值得是对自变量增加时对应系数的变化,模型1引入老师支持以后,R2系数将会界定为0.59, 任务取向加入了任务取向之后,R2系数提高了0.14。引入老师的支持后,F统计数量通常为15.857,任务取向增添到模型2之后,F值会提升为10.004。其显著值会非常小,比0.001小,说明回归方程具有很高的意义,也就是自变量明显对因变量方差的诠释。Sig.栏表示的是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回归系数不等于0.最后一栏中T统计量是用于模型变量决定的,如若T比2大或者比—2小,就表示变量的预测是有意义的。在此。T值表示为15.256和11.197,都比2大,也就是说模型具有预测性。
这个结果表明“老师的认可”和“任务取向”这两个因子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关键意义。教师是课堂环境的核心,有助于对学生及环境之间的交互进行平衡。他们将英语语言中的信息进行组织,教师是进行组织协调的关键。老师的情感投入和言语表达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感知,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除此以外,在英语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都属于教学主体,不过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导性,参与英语实践及提升核心依赖的是学生的课外时间。课堂中,老师只要将这一责任交与学生,不断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及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外学习任务,明白外语学习能力增强的关键是通过完成针对性的语言任务而实现的。
五、大学课堂心理环境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一)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心理环境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得知,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心理环境各因素发展并不平衡,致使课堂心理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的认可,作为课堂心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如何才能发挥最积极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除了教师本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多关心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关键。
(二)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的学习任务和材料
语言输入不单单是语言材料的输入及教师的课堂讲授,还指教材及部分教学材料。首先,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语言输入,是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的语言在学生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样本。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输入一定要真实准确,语言表达必须流利清晰。其次,基于大部分学生都只能在课堂中学到英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材料一定要紧跟时代,避免使用过时、生僻的语言材料。可以选用合适的视频、音频材料,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和实地录制学习资料,真正实现语言实践。最后一点,师生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还应当关注语言及学生思想、生活交流,例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充分学习英语。
(三)帮助学生使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战略研究在以往20年中一直很热门。通过研究,外语学习成功人士都是学习战略的成功运用者。那些对“任务取向”因子评估较高者,他们的学业成绩也相对较好。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成功者在外语学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一旦发现某种方法不适合自己,他们会很快做出调整,或者向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探讨,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进行重新安排和调整,并且能及时进行评估,这充分说明学业成绩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结语
在当前英语教育面临改革的前提下,如何优化和改善课堂心理环境,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英语教学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的效果,是笔者研究的初衷,也是为之而努力的目标。参考文献:
[1]Dunkin,M J.(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7.
[2] Lewin,K.Principal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M].New York:McGraw,1936.
[3]Murray,H.A.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4]Stern,G.G.People in Context: Measuring Person-Envirionment Congruence in Education and Industry[M].New York:Wiley,1970.
[5]Moos,R.H.The Social Climate Scales:An Overview[M].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74.
(作者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管理系)
作者简介:龚闻莉(1974-),女,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