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命历历皆风景——蒙华散文集序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7668
黎 军

  生命中有风景,风景是美的形态;顽强的生命常常呈现亮丽的风景;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会有风景;观察人世,感悟人生,风景无限;山水草木皆生命,放眼何处无风景!

  无论对个体自身的生命审视,或以自我生命视角对于人世众生生命的审视,以及对于宇宙运动变化的一切物质生命的审视,所有的生命无不充满生机勃发、壮观绚丽、色彩斑斓、可歌可泣、千姿万态的风景。人类生命固然如此,大自然的生命亦如此。生命历历皆风景,生命与风景,其中蕴含着丰富深刻引人入胜的哲学命题。

  当我读完作者蒙华即将付梓出版的散文集《生命中的风景》文稿后,感悟到作者就是本着这种对生命哲学思辨的胸襟,去审视自我人生以及体察感悟人文社会和世间自然物态,以积极乐观、浪漫放达、激情洋溢、奔放向上之笔,以不可遏止的思想情愫,倾泻对自我生命、人生世态和山水自然之生命风景的抒怀和赞美。作者书中所写的全部内容,所有的审视角度,以及所用的笔调,都可将其归结为以生命风景为视野和主题。

  蒙华,是我的同乡,在年龄上他虽然属于我的晚辈,但其人生历程与我大同小异:同生于乡间野草,均出自农家寒门;也经历磨难求学岁月;步入社会,也是先登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亦因喜好文学而离开教坛从事传媒职业。不同的是,后来蒙华步入政坛,转向更具负重和担当的官员之职。蒙华嘱我为其文集写篇序文,实乃诚意于我们之间的乡情所系和文字意趣所同。

  当我在春光中敲击这篇序文之时,陋室外面的鸳鸯江畔,一切生命的风景都在春天里跃动。江面百舸放流,岸畔木棉吐艳,遍野草长莺飞,漫山泛绿滴翠。然而,这却是一个仿佛姗姗迟来的春天。庚子之春天降这场灾疫劫难,似乎要让春天的脚步停顿下来。但是,灾难面前,举国抗击,万民聚力,白衣战士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奋不顾身直扑瞬间悲咽的长江之畔;黄鹤楼前,筑起了一道道悲歌慷慨动人心魄的生命风景线,力挽狂澜于既倒。长江依然滔滔奔流,黄鹤依然展翅奋飞,春天脚步依然不可阻挡!

  诚然,举国战“疫”,展现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充满宏大气魄的生命风景。但是,我想说,我真不愿看到这场风涛激荡、令人惊心动魄和充满生命之痛的大视野风景,因为这是一场给生命带来巨大悲痛的疫劫国难。我所愿意看到的,应该如蒙华散文集中所描叙的洋溢着安宁祥和、岁月如歌般的一幅幅生活小场景中的生命风景,诸如他笔下所写的:春日寻芳、盛夏晨雨、秋意徜徉、湖畔读书、绿野踏青、碧树花红、雪景秋思、江山浪迹、母爱牵挂、陪女高考、人生奋斗、青春校园等等,这是五彩缤纷的生命风景,这是耐人寻味、令人神怡、引人缱绻的生命风景。

  蒙华的散文集《生命中的风景》,使我感觉作者是在着意寻觅和捕捉生命中那些具有审美意义的风景,以此构成他抒发胸臆的散文篇章。既然把生命中那些亮丽的风景遣于笔端,其作品中的风景,都是作者自身的特殊体验,其散文具有典型的个性特点:语言轻松爽朗,明丽清新,诗化意象,俊逸潇洒,富于情感色彩,令人读来犹若醍醐灌顶。如其《春日寻芳》,藏着诗意的空灵,弥漫诗情画意,不难看出其得益于唐诗宋词的涵养。《有一种宁静,叫盛夏晨雨》描写的意境是政务繁忙中偶得闲适,大有王维诗境“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情调。

  蒙华的散文短小精悍,多以倾注抒情笔调,若悬瀑飞泻,且文字色彩酣畅淋漓,如《在秋意里徜徉》,其情感宣泄如情书倾诉,娓娓道来,缠绵悱恻,情潮如涌,溢满人的心海,读之令人陶醉。《生命中的风景》俯拾人生感悟,犹如在布满斑斓砾石的河床沙滩上漫步,逢上珠玉般光彩的美石,顺手拾之藏之,拈来而成篇。《初冬,有一树花正盛开》对一景一物的叙写,如丹青之手描摹,层层渲染,写意淋漓,情景交融。《再见咖啡屋》则是恋物怀人,寄意寒星之恻隐。集子中浪迹江山的游记,则将自身融于景物中叙写,让自身与景物情景交融。

  作者特意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大概在区别不同时期作品风格的变化。总体而言,第一部分作品的风格表现得意境旷放,意象空灵,意蕴多彩,韵味浓郁。第二部分作品明显表现介于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之间,倾向于第一部分作品风格过渡。第三部分作品属于作者早期创作,则多为平实叙事笔法,语言朴素但不缺幽默风趣的叙事情节,人物性格用笔巧妙,读来感觉生活气息浓厚。集子中全部作品或写人叙事、或记事随笔、生活随感,或游记等类型,无不流溢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这是蒙华作品的主色调。

  常说文如其人,蒙华作品与其涵养的个性相得益彰,能把写作当作人生一大乐事。蒙华从政后仍坚持文学创作,且不断精进,难能可贵。或许,我们所处时代的生活节奏,会让人视文学创作为雕虫小技,感慨“文章何处哭秋风”。然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累,却有赖于各朝代那些科举出仕为官者独守黄卷青灯辛勤著述。正是有了他们的著述,后来才有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得以积累和传世。古代有一项制度,凡出巡地方的官员,均有义务采集各地官员及民间人士的著述上荐朝廷翰林院藏书阁,这才有历史上大型类书、丛书的编纂。大量古代诗词散文等优秀文学遗产,就是这样承传下来的。官员著书立说,素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丕曾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其境界十分高远。为官者著书立说,古来为荣幸之善举。在蒙华将他的散文结集出版之时,写下一些个人阅读其文集的随想,以此权充为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