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乡村小河,一个村中小凉亭,集聚一群名流,泼墨撰联,成为一方风景
在岑溪市南渡镇,有一个村叫古太村,村中有一条河,名为石河,石河边上,建有一亭,名曰石河亭。顾名思义,石河就是奇石甚多之河。河流两岸,石山居多,烈日暴晒,洪水冲刷,山崩地裂,海拔800米的大瑯山下,每逢大雨,沙石发威,大大小小的石头滚入河中,数十吨石头占河为营,成为一景。
有关石河的传说,传得神乎其神的是神仙赶石之说:远古时期,天上一众仙人发现古太河落差巨大,江水年年冲刷两岸沃土,每逢洪水,田地被毁,人们出行受阻。天神意欲为民解难,于是合力将上游的石头,沿着水路往江河大海赶去。大量石头被驱赶到新庆社路段时,石头的响声惊醒了社公,社公便模仿雄鸡啼叫,意图唤醒梦中的村民。天神以为天亮了,生怕与人产生误会和冲突,就停止了驱石行动,返回天庭。那块巨大的鱼梁石从此就横亘在新庆社边的河中。神仙椅、神仙脚迹、神主石、禾仓石……无数奇石都停下了奔向江河大海的脚步。从此,河边的神仙脚迹成为一景,鬼斧神工,大量栩栩如生的石头,依据地势,随意横陈,参差匍匐,状如串珠,又似列兵布阵,倒伏河中。
石河之水,清澈见底,深水区自成天然浴池。河水落差达三十多米,春夏之季,山洪暴发,浊浪排空,河水与巨石碰到一块,声若万马奔腾,势如惊雷咆哮。要是黄华江上游没发洪水,石河之水则狂若野马,一路奔腾而至,硬是将江水切断,直往对岸冲去。那气势,倒有几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气概。
古太村山高林密,进出村中,以前是依靠一条驿道。从古太村翻过一座山,就是岑溪市南渡镇,村的上游与容县六王镇陈村相连。两地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民风相似,风俗相近,互通姻缘,互传友谊。千百年来,容县官员、商人、民众在古太村中来而往,往而返。驿道深深,山高、水长、路远,苦了行人。下雨时,行人无处避雨;到了炎热时节,行人难寻一个避暑纳凉的地方。此情此景,古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在岑溪连任四任县长的黄桂丹倡议筹钱建设石河亭,村中贤达黄蔼亭、黄耐芳、黄永年等人纷纷响应。村中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石河亭从写意到工笔,蓝图变成现实。古太之美,可圈可点的景色不少,石河亭就是点睛之笔。石河亭以筒瓦盖顶,亭分六角,门开五拱,名人题联,更成一景。过往行人于亭中小憩,赏山川之灵秀,闻流水之叮咚,山光水色一一进入眼帘,习习凉风扯住衣角,欲去还留,醉在山水间,不是醉翁,胜似醉翁。
落成之日,古太中学校长黄耐芳作《石河亭记》,纪亭之盛事,彰石河之胜迹,当年刊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东方杂志》上。
有“百年老刊”“刊中寿星”“民国十大善本之一”等盛誉的《东方杂志》,何以对一个山村的凉亭侧目相向?不妨从群贤缘聚石河亭,泼墨共庆亭子落成的联中一窥究竟。
时任县长黄桂丹手书匾额“石河亭”三字,功力深厚,力透纸背。
清朝翰林、历任广西咨议局议长、广西民政司司长、广西参议会副议长陈树勋下了轿,进了亭,就奋笔疾书门联一副:“万石不随流水去,一亭常有好风来。”
黄毓藩作为村中名流,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了然在胸,所作门额“疑是银河”,一河一亭,流水叮咚,不是银河,胜似银河。他略一沉吟,转身起笔,吟出一联:“石壁光悬千里镜,河图曲绘万年亭。”黄毓藩以镜喻景,河与亭相衬,别有风韵。
黄桂丹县长身边的要员莫一帆,笔墨含情,用“畅叙幽情”四字题咏门额,情真意切,意即经过驿道的人,亭中一坐,叙叙情谊,妙哉!
黄耐芳题联:“山水呈奇人恋赏,石河有幸世争传。”山水有爱,目睹一山一水一亭,村中村外、亭内亭外的故事,听也听不完。黄耐芳这一联也别有诗意。
黄蔼亭作为县长之父,早已成竹在胸,横额“欲去还留”四个字,精准地描出了凉亭的妙处。黄蔼亭略一沉吟,联句已是脱口而出:“路上行人说身热,亭中坐客得心凉。”有亭一座,山再高,路再远,身再热,风一过,亭内一坐,那起伏的心,渐渐地安静下来。
武宣县长黄以炯挥笔题联:“石质羡超凡,惜八景无缘,不与仙踪光县志;河流夸脱俗,倘三生有幸,常临亭畔涤尘怀。”仙踪趣事多,尘世有知音,置身一亭、一河之中,谁不动之以情?
古太村名流黄炳淦也从容题联:“黄克嗣泗灞沟源,溯洄从此;柳宗元万石亭记,感触何如。”先祖黄克嗣修的条条水渠,到了名流笔下,依旧曲折有情。
有联家之称的关炯卿眼望远山近水,大笔一挥,呈上题联:“隐涤凡襟,静向石河聆水韵;别饶幽趣,闲从亭畔挹山辉。”一河、一山、一水、一亭、一襟怀,在名流笔下,早已跃然纸上。
时任岑溪中学教导主任的黎锡藜,也是远近闻名的联家名手,自然不甘落后,纸一张,笔一扫,题联已到眼前:“光澈半边山,壁立亭前堪借镜;清饶三面水,风来槛外好题襟。”半边山,三面水,壁立亭前,风来槛外,正好吟诗作对,此情此景,能不动人?
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石河亭被当作四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联被铲除,筒瓦被盗,亭子面目全非。
2003年,村中有识之士多次发出倡议,重修破损的石河亭。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年捐得一万多元。石河亭重修工程于年初动工,次年8月完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石河亭又恢复了往日的英姿,成为村中一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