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圩苍交船队
覃颂声
原苍梧县龙圩镇位于浔江河畔,它与长洲岛隔江相望,与梧州市区近在咫尺。
由于位于浔江之畔,昔日龙圩镇的水上交通运输十分繁荣。在上世纪50年代,原苍梧县城从梧州迁往龙圩,这里就成为当时全县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也是该县对外贸易的口岸。
以前的苍梧县下辖17个乡镇,分布在浔江南北,因此有“江南”和“江北”之称。南面的广平、大坡、新地和龙圩为江南片(这四个镇现在均划入龙圩区),其他各镇为江北片。在江北的各镇中,有不少镇靠近浔江和桂江,像人和、京南、长发、倒水(现划入长洲区)和夏郢(现划入万秀区)等,当时村民群众离家外出到县城或梧州办事、探亲、访友,只能以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而活跃在浔江和桂江上的苍交船队,就是苍梧水上客运的主要力量,在交通尚欠发达的年代,对沿江各镇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支便民惠民的客运船队,苍交船队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有大小船只10艘,共有船工80多名。
当年,苍交船队从早到晚航行在浔江、桂江的航道上,近至人和、梧州市区,远至长发、京南,船队鸣响的汽笛声声在江面上回荡,一年四季风雨不改,航道上一片繁忙。
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梧州的水上交通处在兴盛时期,沿着浔江和西江流域,上有“飞跃”轮直通贵县(今贵港)、柳州、南宁,下有“红星”轮直达江门和广州。作为接驳的水上交通工具,苍交船队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年笔者在空军部队服役时,就曾经乘坐过“飞跃”轮船和“红星”轮船,再乘坐接驳的苍交船回家探亲。到上世纪70年代,笔者从部队转业到龙圩县城工作,也经常乘坐苍交船往返龙圩和梧州市区,每次航行时间大约1小时,船费约为2角钱。船只一路沿江航行,到长洲岛正阳村、河口外贸仓、铁顶角、竹湾村等站点载客,方便了长洲菜农到梧州市区出售蔬菜,而在河口仓工作、住在梧州市区的职工,每天都要乘坐苍交船和梧州轮渡船上下班。
虽然苍交船队如今已经解散,但它曾为梧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梨园旧话
责任编辑:陈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