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八宝塘品六堡茶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4287
关少健

  ?

  在八宝塘品六堡茶

  关少健

  

  一个休息日,我们几个茶友在市区的一个茶庄品茶,虽然彼此十分投缘,然而嘈杂的环境却使人心烦,这触发了我的奇想:若能在远离喧嚣闹市的八宝塘静心品茗,既有新鲜感又有闲适趣味,岂不更好?我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朋友的呼应,他们也相信,在充满自然花草芬芳的郊外品茗,茶趣雅兴必定大增。兴之所至,我们随即驱车前往。

  八宝塘位于梧州市南岸高旺村,这里古木参天,百花争艳,还有一张由泉水蓄成的活水鱼塘,构成了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相传很久以前,天上八仙云游至此,被这里的绝美景观所吸引,不约而同地齐声道:“此乃宝地也。”于是,八仙一同下凡,于八宝塘边席地而坐,煮茶、品茗、论道,饱揽八宝塘之胜景。临回天庭之际,他们分别留下宝鼎、花篮、葫芦、竹竿、横箫、长剑、绣球、墨砚等八件法器,俗称为“暗八仙”。不久,这里便地动山摇,“暗八仙”变作形态各异的山丘、水塘、异树、奇花……于是充满仙气的八宝塘就形成了。

  说来也巧,极其适合种茶、制茶的北回归线恰好横贯八宝塘而过,周围源源不断的山泉水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高品质的茶叶,梧州圣源茶业公司即设厂于此。

  我们漫步山野间,一路上都是连绵的野花簇拥着茂密的青草,静谧的树林里空气清新,树叶间透散着柔和的光线,折射出点点露珠。刹那间,八宝塘的山、八宝塘的林、八宝塘的花、八宝塘的水,形成一幅极其秀丽的画面,拨动我的心弦,令我脑海中不由得联想起诗人、画家笔下那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动人篇章。

  我想,生活、工作在八宝塘的人们,其实都在很惬意很奢华地享受着这天然大氧吧的一切,这是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所望洋兴叹的。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传诵着许多关于八宝塘的美丽传说;这里的一树一木、一景一物,衍生出不少令人向往的美好念想。走近八宝塘,感受八宝塘,无疑令我多了一份如沐春风般的惊喜,多了一份想尽情欢歌的激情!

  在八宝塘的茶室里,圣源茶业公司总经理韦燕娟为我们展示了冲泡六堡茶的茶艺。她说,泡茶手法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温,每一道泡茶的水温,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六堡茶红、浓、陈、醇的特征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品茶之余,我发现,盏中茶汤的周边还附着一圈美妙的金黄色,说明这茶叶应该有些年头了。韦燕娟告诉我们,眼下所泡的茶是十年以上的“茶中古董”,即使泡上十次八次,茶汤中红润透亮的色泽也不会有太多的减弱,且槟榔香依旧浓郁芬芳。难怪,我们越喝越感到齿颊留香,神清气爽,六堡茶的独特之处和保健功效可见一斑。

  品茗闲聊中,我们讨论起如何挖掘和提高六堡茶品质的话题。圣源茶业公司董事长李月梅侃侃而谈。她认为,圣源六堡茶的高品质,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制作茶叶。六堡茶虽然属黑茶类,但在制作工艺上与其他黑茶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采用传统的“双蒸紧压、板仓陈化”工艺来制作六堡茶时,要求两次蒸制程度都恰到好处,如果蒸得过熟,茶味偏淡;蒸得不透,茶涩味重,醇香度低。板仓陈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也非常讲究。比起一般的黑茶,由于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更特别更精细,所以茶味也就更醇厚,更耐存放,这也是六堡茶为什么年份越久越显陈香的原因。

  品茶间,一位爱好书画的好友提议:“今天雅兴所致,品茗之余,唯有挥毫展卷作书画,方可尽兴。请大家效仿当年‘八仙’云游此地留下宝物之举,就此留下墨宝吧!”此时,我不禁想起赵朴初先生“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之妙句。其意说,如果你引经据典将偈语作为口头禅,不如回观心性,对照修持,自得自悟。其妙句从茶诗升华至佛偈,倒令人凭添像品尝佳茗般的回甘。而且,如今的茶与柴、米、油、盐、酱、醋一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茶之意味茶之内涵,也在现实生活的不断演绎深化中厚重了许多。于是,我欣然提笔书写“禅茶一味”斗方相赠,以示对六堡茶的敬意。

  品茗悟道,犹如品味人生。于此,众人皆悦,大有清茶一杯,谈天说地,以茶言志,尽情抒怀之雅兴。八宝塘一聚,快哉!美哉!

  责任编辑:陈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