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孙中山在梧州的衣食住行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5921
黄海涵

  名人轶事

  孙中山在梧州的衣食住行

  黄海涵

  

  梧州思达公立医院

  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组织北伐,统一中国,曾三次驻节梧州。

  孙中山驻节梧州期间,其日常的衣食住行,非常艰苦朴素,对梧州的军事防卫与经济建设十分关怀。

  当年,梧州人民有幸目睹了孙中山的风采。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他在梧州的生活故事。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决定挥戈北伐,统一中国,“铲除所有督军和日本势力”,“谋求国家之统一”。

  同年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登上“宝璧”号军舰,统率各省北伐军3万人,“出巡桂省,督师北伐”,于17日下午到达梧州。

  梧州市各机关、团体、商店、民众等,事前已闻讯,纷纷在门口悬旗欢迎。市政厅人员、驻军、警察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共1万多人,在西门口河岸热情恭候。

  17日下午4时许,“宝璧”号军舰在西门口码头泊岸,当孙中山出现时,军乐欢奏,鞭炮齐鸣,人群热烈鼓掌,欢声一片。

  只见孙中山身穿深灰色竖领文装,头戴毡帽,精神焕发,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右手持着文明棍,与胡汉民健步拾级登岸。

  孙中山目视两旁热情欢呼的人群,内心非常高兴。他左手摘下头上的毡帽,频频向人群挥帽答礼。

  当时孙中山所穿的竖领文装,还未成型为“中山装”。

  竖领文装的雏形,是日本学生装与英式猎装结合的版式。

  1921年11月,孙中山在梧州思达公立医院(今梧州工人医院)留医部前草坪,与该院院长毕济时(中文名,美国人)、牧师李汤士(中文名,美国人)合影时,所穿的也是深灰色竖领文装。这是孙中山在梧州唯一的一张遗照。

  清朝末年,竖领文装曾经在我国学生和南洋华侨中流行。此服装比西装简便、实用,还有着与军装一样的庄重和朝气。孙中山很喜爱此服装。

  1923年,孙中山就任广东革命政府大元帅时,亲自设计,并由元帅府工作人员黄隆生(曾开过洋服店)负责裁制,制成了第一套 “中山装”。

1921年10月29日,孙中山由南宁返梧州,在梧州停留17天。这是孙中山第二次驻节梧州。

  这段时间,孙中山主要集中精力策划北伐的军事部署。

  孙中山先生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在饮食方面亦非常简朴,不奢求个人享受。其日常三餐膳食,皆由军中供给普通食品。

  据本市已故老人黄耀栖生前回忆,当年黄耀栖在小南路开设的一间粤西楼酒楼做厨工。粤西楼是经营早、午、夜茶市及筵席酒菜生意的酒楼,拥有多名高级厨师,所制菜肴均属一流,是梧州最负盛名的大酒楼。

  粤西楼老板李瑞廷非常敬仰孙中山,想借此机会向孙中山表示一点心意。他向市政厅提议:孙中山在梧州期间,每天的膳食均由粤西楼免费供给。

  此提议被孙中山知道后,婉言辞谢了。孙中山认为,国难当头,毋须劳民,生活上一切从俭。

  黄耀栖老人还说,当时曾传闻孙中山在梧期间,喜欢吃猪红粥之类普通食品作早餐。梧州特产水豆腐,更是孙中山常吃的家常菜。

清末,梧州的官府建筑有三处:

  第一处是梧州府署,位于城德政门内,现民主路维新里二幼和市粮食局宿舍处。

  此府衙建筑规模较大,民国初,梧州市政厅就暂在此办公。

  第二处是苍梧县署(后为道署)。地址在城西门内,今和平路尾。此县署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是历代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

  县署的建筑规模比梧州府衙略小,但建筑风格对称、协调。

  1921年6月,孙中山命令讨伐陆荣廷,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率中路军驻在该署。

  第三处是协台。地址在原梧州市委大院。院内有棵大榕树,门前还有两座石狮子。

  孙中山第一、二次驻节梧州,住在苍梧县署旧址内,它有利于保卫工作。

  孙中山第三次驻节梧州时,因返粤在即,不再上岸活动,便住在“江汉”号军舰上,并作为办公之处。

孙中山乐于为民生而谋策,每到一地,都非常关注当地的环境建设,指点江山,描绘宏图。

  就以孙中山第二次驻节梧州来看,时间只有17天,而且又正为策划北伐军务繁忙之际,但孙中山还是非常关心梧州的民生建设。

  在短短的十来天中,孙中山视察了梧州的白云山、北山、石人顶山、蜈蚣山、长洲岛、系龙洲等地。

  孙中山莅梧前的四个月,即1921年6月,梧州仍为广西军阀陆荣廷军队所盘踞,直接威胁广州革命根据地。

  为此,孙中山于1921年6月20日,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由叶举担任中路总指挥,沿西江南岸向踞守梧州的桂军正面进攻;以许崇智为右翼总指挥,出四会、广宁,策应梧州正面作战。

  同月22日,粤军中路主力在海空军的协同下,对梧州采取包围之势。

  23日,集结于梧州下游都城的粤军大举西进,首破大坡山桂系防线,直趋戎圩。

  24日,粤军上午9时攻占梧州。27日,粤军总司令部移驻梧州。

  同年10月17日,孙中山驻节梧州。

  此时,已败退在浔洲的桂系残部,对梧州仍然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来进犯。因此,孙中山对梧州的军事防卫十分关心。

  孙中山首先与行营的文武官员登上白云山视察。

  白云山,主峰海拔367米,为梧州市区内的最高山峰。其扼守梧州与贺州、梧州与封开之交通要道,居高临下。白云山东、西、南、北方向均有支脉延伸,形成拱卫梧州市区的态势。依靠这些山脉,在军事方面设防布置,可攻可守,又可利用制高点,打击空袭敌人。

  孙中山与行营官员视察了白云山,官员们对白云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天,孙中山与副官张猛及十多名卫士,乘小船登系龙洲视察。他站在洲顶上,展目远眺,只见白云悠悠,浪击孤洲,西江两岸群山排列,郁郁葱葱,非常雄伟壮观。

  

  外国传教士在1921年拍摄的梧州河东城区

  孙中山赞叹此岛,不愧是西江之中流砥柱,亦是宇宙造物之神奇也。

  孙中山的锐利目光,亦洞察到此岛在军事地理上的险要性。

  他对张猛说:若在此设一炮台,又在南面锦屏山、北面的狮子山上各设若干炮台,形成猗角之势。如此,对欲进入梧州之西江河段的船只,可作有效的封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孙中山的分析,确实是点到了要害。后来,梧州驻军果然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分别在系龙洲上和锦屏山、狮子山上修筑了数座炮台,对梧州的军事防卫起到了积极作用。

  孙中山登石人顶山是在一个早晨。当天,孙中山乘坐“过山兜”去登梧州西区的一座石人顶山。副官马湘和30名卫士随同前往。

  石人顶山,山路崎岖,草丛蔽道。扛着“过山兜”的两个卫士,脚下左踏右踩,竹扛也左右扭动,上山还不到20米,突然“啪”一声,“过山兜”的竹扛折断了,幸得两旁的卫士连忙扶着,孙中山才没有被摔下来,众卫士都大吃一惊。

  副官马湘劝孙中山回去,明天再来。

  孙中山说声没关系,即率领30名卫士披荆斩棘,徒步登山。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顶。

  孙中山用望远镜四面观察,脸带笑容,朗朗而语,说这边没有树木的山坡是石灰岩,可为制作水泥的原料;那边河流如进行改造,则可以灌溉附近的荒地,使它变为良田……

  石人顶山与天岭界、蜈蚣山相连,主峰海拔249.5米。山峦起伏,层峦叠嶂,非常壮观。

  下午2时,孙中山令卫士在附近寻找容易下山的捷径,自己也用望远镜左右寻觅,发现一处山坡从山顶到山麓都没有岩石,山坡上长着非常茂盛的茅草、芒草,其间也杂长着很多的箕草,但山势却十分险峻。

  孙中山决定选此处下山。他对大家说,那些茅草、芒草有拉力和阻力,箕草有滑性。可由此山坡,顺着茂盛的野草滑下山,是十分省时省力的捷径。

  由此,梧州史书记下了一段不寻常的趣史:

  1921年11月间,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视察梧州石人顶山。下山时,巧妙利用野草茂盛的山坡态势,不畏风险地带领30名卫士,在高达240多米的山巅上,藉野草之顺势,安全成功地滑溜到山脚。此壮举,堪称“世界纪录”。

  下山后,孙中山与卫士刚走出山口,眼前出现一大块荒地,方圆足有十多里。先生眼睛为之一亮,说:“此地无论种稻谷或杂粮,收获定然不少。”

  回到行辕,孙中山利用休息时间,写了详细的开荒计划。

  第三天,孙中山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孙中山在会上把开垦那块荒地的重要意义和计划说得十分详细,并指出梧州开发荒地大有前途。

  后来,该处荒地经过开垦,分别作为水田和旱地,种上稻谷和杂粮、蔬菜,历年都获得好收成。人们万分感激孙中山当年的指导与关怀,此是后话。

  孙中山还带着副官马湘和30名卫士,登上蜈蚣山视察。

  蜈蚣山,又名蜈蚣岭,位于河口村西北部,南北走向,长约1.7公里,主峰海拔181.2米,与天岭界、石人顶山相连,因山形长似蜈蚣而得名。

  孙中山站在蜈蚣山之巅,用望远镜察看,见那桂江流向有一段河道,距离长洲岛之西江非常接近。

  原来,桂江流经夏郢的旺波村,然后又北折回儒岩村,绕了一大圈,又向南流经河口村、莲花山,沿梧州市区边流入西江。

  先生所见的桂江与长洲段西江距离最近的,就是流经旺波村的那一段。

  对此桂江水的流向,孙中山脑海中立时涌现出了一个改造桂江的宏伟规划。

  视察回来后,孙中山向市政厅长戴恩赛提议:将桂江末流改道,由蜈蚣山之西开挖南北向的新河导桂江汇入西江,将原桂江末流的河床填平,使梧州城区同三角嘴连成一片。

  若填平桂江末流河床,不但可辟为街市、建住宅,还有很大部分可作耕地种植,堪称为20世纪20年代的“大梧州规划”。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以梧州为中心的改造西江、桂江航道的宏大设想。又在《实业计划》中,拟修筑两条从广州经梧州抵达四川成都和云南的铁路规划。

  可惜孙中山当年处身繁忙的北伐军务,还不及作出详细的规划。但这一提议,却表现了他勇于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

  此次驻节梧州,孙中山对梧州之公路建设也非常关心。1921年11月15日,孙中山从梧州乘汽船沿桂江而上,21日抵达昭平县。

  22日,孙中山对昭平各界人士发表演说:

  “比如梧州至昭平,路程不过280里,溯江而上,须行8日,如有大路可行汽车,则仅数点钟足矣。如全省开辟大路,推而及全国,则交通便利,中国之富强可敌世界也……须以修路为最急。”

  孙中山梧州之“行”,都是与军事防卫及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

  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为梧州历史留下了一页极其光辉的篇章。

  注释:

  据孙中山的副官马湘所记,说当日所登的山叫“望夫山”。现经查核,梧州市没有名为“望夫山”之山名。“望夫山”应是“石人顶山”之误。笔者曾到石人顶山下访问当地人,及阅有关史籍,石人顶山位于新兴村北部。南北走向,与天岭界、蜈蚣山(岭)山脉相连,海拔249.5米。因半山腰有两块巨石状似人站立,故名。当地也有传说此石有“寻夫石”、“望夫石”之称。因此,马湘把“石人顶山”记作“望夫山”是有可能的。此外,几天后,孙中山与副官马湘又登与石人顶山相连的蜈蚣山(岭)视察,亦可作为佐证。为此,本文更正为“石人顶山”。

  1921年底,孙中山驻节梧州时,梧州还保留着完整的城池。至1924年11月,梧州发生大火灾,焚毁铺屋1709间。于是,梧州商埠局决定拆城墙, 建马路。将五门及城墙全部拆除,建成北环路、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塘基街等30多条街道,形成了今天的河东市区格局。

  责任编辑:傅燕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