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协力护共和”的革命家黄宏宪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5902
陆 欣

  “协力护共和”的革命家黄宏宪

  陆 欣

  

  黄宏宪

  黄宏宪(1872-1917年)字用溥,广西容县松山镇石扶人,中国民主革命家,1917年病逝于广州。

  黄宏宪逝世后,孙中山亲撰挽联致哀:

  “粹两院英豪,聚议岑南,法虽灭,人犹存,协力护共和,仗谁笔底锋芒,讨檄痛诛元恶罪!

  慨一群狐鼠,窃权幽北,师甫兴,君遽逝,同心哀国事,只我江干凭吊,倚栏聊代众生悲!”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成立大会

主动接受新学教育

1897年,黄槐森任广西巡抚,他受“百日维新”的影响,上任后便积极筹办“新学”。1898年,黄槐森在桂林设立了广西体用学堂(广西大学前身)。黄宏宪是当时梧州府容县的秀才,广西体用学堂刚成立,黄宏宪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所新学校。

  为了办好广西体用学堂这所新学校,黄槐森专门聘请原台湾巡抚唐景崧当校长,知府陈寿琯提调堂事。广西体用学堂这所新式学校,讲授中西之学,让广西青年得以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黄宏宪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到内政、外交这些全新的科目,以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学,学习中国政治沿革、万国政治沿革的得失。他在学习理财、经武、考工这些科目中,更加注重学习西学理财中的税则、矿产、农功、商务知识,同时学习了算学、声光、化电等新科目知识。他成为广西体用学堂中各科成绩最好的优才生。黄绍竑在《五十自述》中称:黄宏宪先生新学非常渊博,极为当时进步青年所景仰,亦深为顽固派所憎恨。

  唐景崧授课时喜欢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族危亡作为授课的时代背景,宣传“爱国之理”、“救亡之法”。黄宏宪、马君武和邓家彦等一批同学,都是这所新式学校的同窗好友,他们后来与孙中山共同创立同盟会,并担任了重要职务。

致力广西新学改革

容县石寨乡陆家人中的陆宠廷、陆爱堂,是当时的国子监生,他们认为“废科举、兴学堂”的改革,是实现全民教育的一个好时机。1904年2月,陆宠廷、陆爱堂和陆德纯等几兄弟,带着陆家的捐资来到梧州,在当时大校场的沈公祠(现十四中),创办了梧州国民学堂。

  陆家兄弟为了把梧州国民学堂办成梧州府一所高素质的新学堂,不惜重金聘请名师,认真挑选一批有学识、有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到学堂当老师。黄宏宪是当时容县最有名的秀才,又是广西体用学堂新学的优才生,陆宠廷邀请黄宏宪到梧州国民学堂当教务主任,还邀请在梧州中西学堂教书的胡汉民,来梧州国民学堂上课,梧州国民学堂聚集了一群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黄宏宪在梧州国民学堂教务主任这个岗位上,对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为学生编写新式教科书,广泛涉猎世界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数学以及工、农、文学、艺术等多门类学科,使国民学堂的学生们思想活跃,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国民学堂的学生们在学习中追求独立人格和信仰自由,勇于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各种见解,以超越的理念来评判现实。黄宏宪还积极引导学生更新思想观念,革除前清腐朽生活习俗,革新礼仪称谓,废除旧式礼节。他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打破封建枷锁。

  在梧州国民学堂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反清情绪高涨,梧州国民学堂成为反清学士会学堂。梧州国民学堂还请来黄兴到学堂里讲学。

  这样激进的学校自然不为当局所容忍。梧州国民学堂于1906年被梧州官府勒令停办。

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梧州国民学堂停办后,黄宏宪到了日本,经胡汉民介绍认识孙中山,并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对留日学生严加限制。

  1906年2月,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为解决归国留学生的就学问题,留学生中的王抟沙、秋瑾、孙镜清等人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支持留日学生创办中国公学。当时,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私塾教育,公办学校实为首创。同年,黄宏宪受马君武之邀,与他一同到中国公学当教员。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创办,共招收来自13个省的学生318名。这所清末革命党人创办的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之一。孙中山、蔡元培、马君武、黄宏宪等一批老革命党人任教员。校务由执行、评议两部负责,黄宏宪担任舍监和训育部主任。

  黄宏宪把所分管的中国公学的学生寄宿宿舍,办成了革命党的旅馆和藏身之所。在校外的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经常来学校开会,秘密接头,谈论国家大事,陈其美、章太炎、蔡松坡等人时常来中国公学集会。中国公学师生中有不少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如秋瑾、熊克武、胡适等也求学于此。

积极策动广西独立

清朝末期,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清政府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陆续推行所谓“新政”。光绪三十四年六月(1908年7月),清政府颁布了《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其中规定广西省咨议局议员名额为57名。孙中山指示黄宏宪、蒙经等一批广西籍的留学生和同盟会会员回广西报名参加竞选。

  1908年,广西省咨议局筹办处成立。1909年10月14日,广西省咨议局在省城桂林宣告成立,选出黄宏宪、蒙经等57人为广西省咨议局议员。黄宏宪当选广西咨议局常驻议员,并任广西咨议局副局长。广西咨议局成立后,由于同盟会会员掌握了咨议局的实权,咨议局成为广西辛亥革命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当局犹豫迟疑。1911年11月6日,黄宏宪副局长和议员蒙经召集各界代表人士100多人,到藩台衙门向掌握兵权的布政使王芝祥请愿,要求宣布广西独立。

  王芝祥不同意广西独立,并威胁黄宏宪等人。黄宏宪等不惧威胁,义正辞严申明大义。直到下午,王芝祥才表示愿意接受各人的意见,去和广西巡抚沈乘堃商量。同时,广西同盟会支部长耿毅与王芝祥谈判,达成“广西独立,新军北伐”的协议。

  在黄宏宪等众人推动下,当晚,广西巡抚沈秉堃召集司道等官员会商,最后被迫接受广西独立的要求。

  11月7日,沈秉堃到咨议局宣布广西独立。沈秉堃在咨议局门前召开万人大会,发表独立演说。广西军政府向全国发出独立通电,宣布广西独立。

争取广西省会迁址

明清期间,广西的省会设在桂林。到了清末期间,广西的边防形势严峻,桂东南地区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比较快速,而桂林则相对偏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广总督岑春煊率兵入桂,平息了广西省内的“乱党”。岑春煊率兵入桂坐镇几年后,他觉得省会设在南宁比桂林有利,于是上书朝廷,要求将广西省会迁到南宁。岑春煊此举立刻遭到了广西巡抚林绍年及桂林籍官员的极力反对,他们疏通朝廷官员,扣下岑春煊的奏疏,使之“胎死腹中”。

  广西咨议局成立后不久,黄宏宪、蒙民伟等众多西江各县议员再次上书议会,要求将广西省会迁到南宁。但是,广西当局以“桂林数百年省治所在,不宜迁移”为由,不予采纳。

  辛亥革命爆发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众议员不堪忍受桂林地方实力派恃势骚扰议会,黄宏宪再次发动议员,提出将广西省会迁到南宁,遭到桂北议员的坚决反对。黄宏宪、蒙民伟带领迁省派议员,以抗议桂林方面的武力压迫为名,离开桂林,齐集南宁。4月9日,除桂林府议员外,其余议员在南宁开会,当时相约到南宁汇集共议大计的96名议员中,来邕者达78人。

  1912年,议员们依据《广西临时约法》第四十七条,成立广西临时省议会,并通电全国。岂料,4月19日,留在桂林的10余位议员,仗着袁世凯的庇护,在桂林成立广西省议会,也通电省内外,形成了一南一北两个议会,同室操戈。当时主政广西的陆荣廷,虽赞同迁省治到南宁,但又恐怕自己是武鸣人氏,有瓜田李下之嫌,干脆借巡视之名,离开桂林,避免卷入这场争端。

  南北对峙的局面,使广西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黄宏宪、蒙民伟带领南宁、柳州、玉林、梧州、百色等14府的84名议员上书陆荣廷,如果不将省会迁入南宁,14府将拒交地方粮、税。广西当局只得作出一个折衷的决定,把南宁作为行省,先设议会和铨叙、法制两局,其余六司暂留桂林。最后,出于其他社会压力,六司在当年亦陆续迁至南宁,争议数年的迁移省会问题,最终划上了句号。

当选民国参议院议员

1912年8月,广西黄宏宪、马君武等10人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参议院议员,蒙经等19人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

  黄宏宪非常痛恨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卖国贼行为,积极支持孙中山重整旗鼓,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独裁者进行斗争。

  1917年8月,黄宏宪南下参加孙中山倡导的护法斗争,在广州出席国会非常会议。黄宏宪还协助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发动议员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由于长期积劳成疾,黄宏宪不幸病逝于广州,享年45岁。

  责任编辑:覃凤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